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人与春联     
周赞 《现代语文》2006,(11):28-28
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亲自写下这样副对联:“新春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联语对偶工整,含义明白,而且首尾二字连起来便是“新春”,很适合春节的气氛。据考证,这是我国第一副春联。  相似文献   

2.
茶联     
传统文化的选修课上,我给学生印发了几张古今茶联。 大家最感兴趣的是“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这一“回文”联,倒过来读,便成了“意适能言趣,心清可品茶”。“竹雨松风蕉叶影,茶烟琴韵读书声”这副茶联也颇受好评,他们说,想不到几个词语的简单排列,便能构成了一幅气韵生动的图画。有些同学则喜欢嵌字联,  相似文献   

3.
自古及今,多少仁人志士通过言传身教,以自身的作为,写就了一首首言简意明的“家训诗”,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个值得学习的光辉形象。近代学者王湘绮先生,学问渊博。他为家人写了一副语浅意深的联语:“戳破窗纸容易补,败坏道德最难休。”著名作家老舍在女儿出嫁后,非常关心女儿女婿的生活,于是,给他们写了一副对联:“劳逸间安排健康多福,油盐休浪费勤俭持家。”爱国将领冯玉祥的侄儿要去抗日前线,临行前,将军鼓励他奋勇杀敌,亲笔书写一联:“孝子贤孙须先救国,志士仁人最重保民。”对待儿  相似文献   

4.
《核舟记》中明人王叔远在核舟上刻有一副对联:“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联语富于诗情画意。这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真实写照,与“大苏泛赤壁”的主题非常切合。上联“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语见苏东坡的《后赤壁赋》。作者于北宋神宗赵顼元丰五年,即公元一○八二年十月第二次游赤壁时所写。文中写道:“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  相似文献   

5.
何乐为 《成长》2007,(12):80-81
贴“喜”字的风俗 新婚贴“喜”字的风俗与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有关。王安石赴京赶考,途中见有富绅马氏在门楼上挑出一盏灯彩,出联择婿,联语是:“走马灯,灯马走。灯熄马停步。”考试时,考官也出联征对,联语是:“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  相似文献   

6.
一副对联,片言只语着墨不多。然而在这一狭小空间之内,如果为着某种目的对词句巧作变化,有时便可生出无穷的意趣。添字。明蓟江总督洪承畴于松山之役降清,后充任清廷鹰犬镇压江南义军,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贰臣”。据说,其人变节前,曾撰一述志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变节后,有人于联下各添一字云: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各添一个虚词,顿改原联意味。改动后的联语,对洪氏深受崇侦帝知遇之恩,却背主求荣屈身事敌的无耻行径,讽刺得入木三分。删词。韩信墓前原拟的一副对联是:“十年生死一知己,六尺存亡两妇人。”…  相似文献   

7.
汉魏六朝碑刻双形符字、双声符字既有历时传承字,又有共时新造字,是汉字意音文字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比较研究表明,双形符字是汉字形声字的一种重要类型,其双形符处于不同的历史层次,是形声字形义优先的反映;双声符字是汉字表音化的体现和文字讹变的结果。研究这两类文字现象对于丰富汉字结构理论,探讨汉字形体结构理据,考释古文字与隶变之后异体字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字妙联     
刘炜 《老年教育》2010,(1):38-38
清代咸丰年间,有人出一上联求对,联中仅一“墨”字。不少人遂以“笔、纸、砚、书”等字应对,却均不是佳对。惟一人以“泉”字应对,被公推为最佳下联,流传至今。这副“一字联”写出来就是:  相似文献   

9.
中华大地楹联艺苑之中,有许许多多争奇斗妍的“龙联”奇葩。龙年赏析这些“龙联”精品,不仅陶冶情操,增长见识,而且横生妙趣,其乐融融。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师卧龙,友子龙,龙友龙师。此联为川北某关帝庙的一副妙联,联语中含有三国蜀国人物名:关羽之兄刘备(字玄德)、之弟张飞(字  相似文献   

10.
我国闻名世界的泸定桥,有一副桥联:“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这副桥联是朱德亲笔题写的。联中的“帝国”,指的是日本帝国主义。它让人一读,便立即想到当年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出征万里的伟大壮举,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惊险画面。  相似文献   

11.
浙江奉化休休亭叠字联:“行,行,行,行行且止;坐,坐,坐,坐坐何妨。”联语声情并茂,富有节奏感。杭州西湖中山公园天下景亭叠字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把西湖山光水色、晴雨景象尽收联中,耐人回味。这副叠字联也是回文对,读成:“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奇奇好好时时雨雨晴晴。”也十分流畅自然。山东济南千佛山趵突泉的叠字联:“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栩栩如生地摹拟出泉飘水冒的动态美和色彩美。浙江永康县城关有座建于清康熙年间的西津桥,桥头的叠字联:“风风雨雨,寒…  相似文献   

12.
“君恩似海;臣节如山。”这是明末重臣洪承畴的一副自撰联。此人官至高位,常自命为“忠节”之人,为表此意,他将这副楹联高悬于大厅的门框  相似文献   

13.
基于某种需要,将某副对联的上下联增加或减少一些字词,使联意发生变化,营造新的意境,组成新的对联,这种制联方法叫做加减法。用加减法制作对联要求联意不做作,不牵强,字生趣,意通神。这种对联多含诙谐、戏谑、讽刺意味。1.加字又称续字。传说有一年除夕,王羲之连续写了多副春联均被珍爱墨宝之人揭走,最后只得撰一联贴于门上: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因联语不吉利才没有被人揭走,晚上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后各添三字,初一的早上,大家看到的春联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王羲之仅在联尾续上“今日至”“昨夜行”,联意即由原来的晦气变成…  相似文献   

14.
历来对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的阐述,都以儒家的观点为代表,对道家的观点,学界一些著名专家也提出了自己的精辟见解,但都语焉不详。有的认为道家不讲“天人合一”;有的说道家也有“天人合一”思想,但一语带过,未遑详论;有的用“天人观”概括道家观点,有意回避“天人合一”的提法。可见,无论是从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层面观照,还是就学术界的研究现状审视,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大有深入阐发的必要。所谓“天人合一”,意为人与自然宇  相似文献   

15.
“朴”是道家文化的核心和理想,内涵丰富而深邃。“朴”的根本意义在于“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朴”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创新之思和创造智慧,对建设和谐社会和精神文明有多方面的思想启迪意义。在构建和谐社会,倡导创新精神的今天,应充分利用道家这一思想文化资源,借鉴其思想智慧,以利于解决阻碍和谐、创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酒联拾趣     
嵌名酒联:传说江南某地有家“东兴酒馆”,开业后酒客寥寥,生意冷落。如何把生意做活?店主请一举人,为其写了一副酒联。酒联道:“东不管西不管酒管(馆);兴也罢衰也罢喝罢(吧)。”把“东兴酒馆”嵌入酒联,引来不少人欣赏。劝人酒联:南宋临安(今杭州)太白楼酒店有副颇有教益的劝人酒联:“交不可滥,谨防良莠难辨;酒勿过醉,慎止乐极生悲。”谁个酒家不希望酒客多饮几杯?可太白楼酒家却劝诫酒客“酒勿过醉”。这酒联既富文采,又有教益,对酒店和酒客都有借鉴之处。呼应酒联:安徽宣城县原有一座太白楼,门上有一副怀念李白的酒联:“为何邀月问天,想是…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内经济混乱,通货膨胀,纸币大量发行,号称“法币”。如果交易量稍大,便会用金条支付,每10两为一条,名日“条子”。当时,有些汉奸为了减免自己的“汉奸罪”,便串通律师,并用法币和金条贿赂法官。于是,有人就巧用两句成语写了这么一副联语:  相似文献   

18.
道家是与儒家齐名的另一文化,其主要哲学主张是“依乎天理”即遵循客观规律。人要“依乎天理”、“顺其自然”.就必须做到“清净无为、与世无争”。太极拳既是道家的健身养生术,又体现了道教“清静为天下正”、“柔弱胜刚强”、“反者道之动”等教理教义思想,是道教理论思想在拳架形体上的充分反映。  相似文献   

19.
古往今来,不少名人都重视以联教子,为我们留下了一副又一副的家教妙联。这些联语各有侧重,但其用意基本一致,那就是让子孙好好做人。它对今天的祖、父辈们教育好下一代,也许会有所启发的。  相似文献   

20.
爱玲 《教师博览》2009,(4):33-33
清代有个叫缪垠的人.参加科举考试落第.自觉无颜见自己的贤妻.便撰写了一副对联自我解嘲。联曰:“妻子望他龙虎日;功名于我马牛风。”“龙虎日”.指登“龙虎榜”之日.或谓金榜题名之日。“马牛风”.取俗语“风马牛不相及”之意.歇后语指“不相及”。“龙虎日”对“马牛风”。属对工巧.妙不可言。这副自嘲联,自责自慰.颇具潇洒气、幽默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