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曾晓兰 《天津教育》2021,(7):103-104
“家长微课程”作为一门德育课程,既是学校对家长实施的家庭教育课程及家长对学生开发、实施的各领域教育专题或单元的统称,也是家校合作新模式下家校共育的一项大胆尝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统的家校合作模式已无法满足家校共育的需求,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实施“家长微课程”也就成了大势所趋。本文立足家校共育的实践,旨在探索“家长微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助推“双减”政策落地,提升家长高质量陪伴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需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家校共育。在实践中,通过深入开发家长培训课程、亲子活动课程等,助推家校共育;同时,变革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方式,开设“第一老师课堂”,让学校成为家庭教育的涵育场,辐射家长培训成果,以合作共育促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3.
2014年9月至今,绿苑小学校本化推进长宁家校共育计划,整体性实施"家校共育3+X计划"。以"打造家校教育共同体"为主题实施家校共育课程改革,有效实施了阅读计划、运动计划、劳动计划和X计划(玩转地球)的开放课程,并积极开发了家校共育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成立家校共育家长联盟,建立爸爸妈妈专场家长会,举行常态化的家校开放活动,形成了有课程、有平台、有体验、有评价的"家校共育"课程改革新格局。当下学校在家校关系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家  相似文献   

4.
在"互联网+"时代,进行"家校共育"微课程e平台的建设,通过主题驱动、菜单自选、私人定制、随机而生等路径开发"十个百微课程",通过家长登堂、小鬼当家、在线互动等策略有效实施微课程,让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在微课程的濡染中品格得以提升、素养得到拔节。  相似文献   

5.
颜洁 《上海教育》2016,(Z1):24-25
建青实验学校一直坚持"和而不同,以人为本"的家校共育理念、积极探索实践方法和途径,努力搭建家校共育的平台,切实发挥家校共育的功效,提升育人效果。多年来,建青实验学校围绕"家校共育"的新理念,积极搭建家校共育的平台,依靠家长力量、教师智慧,成立"教育伙伴"团队,开发、开设并实施了多种家校共育课程,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家校共育活动。成立合力育人的教育伙伴团队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是学校教育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家校共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需的合力,然而在实践中存在许多困境。家长作为家校共育中的核心人物,对学校开展的家校共育工作有重要话语权。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北京市某区的120名小学家长为访谈对象,研究结果显示家长对家校共育现状基本满意。他们认为学校对孩子的培养起了关键作用,但是孩子在学习行为与习惯、合作与交往等方面发展不尽人意。为了更好地促进家校共育,应提高家长参与家校共育活动的有效性,同时增强家长的自我反思意识。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家校共育实效,苏州市勤惜实验小学通过课题研究和项目活动设计,统一家校共育认识;通过开发亲子阅读课程、挖掘家长教育潜能,做实家校共育过程;通过专业律师领衔、校本读物推广、物态环境优化及综合保障,搭建家校共育的立体平台,从而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家校共育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加强家庭支持与学校互动,增进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构建合作共建的教育生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是其中的关键。家校课程衔接、家庭任务参与、资源共享等策略为有效渗透家校共育提供实施途径。本文探讨了家校共育的意义和教学策略,呼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更多重视和实践家校共育,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9.
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可促进生涯教育发展。在确定了以促进学校和家庭间的沟通、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及促进学生生涯发展为目标的基础上,明确了家长协助学校、学校协助家长的内容,并提出了创设家校共育小组、开展家校合作生涯活动、开发家长生涯教学课堂和家长开展家庭生涯教育四种家校合作生涯教育的路径。通过明晰生涯教育的目的、内容和路径,为有效实施生涯教育家校共育,缓解生涯教育发展的困境,提升生涯教育的质量,促进生涯教育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理解家校合作共育是实施家校合作共育的前提,家校合作共育课程化是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思路。从实践上看,家校合作共育课程主要呈现出"社团—项目"型、"习惯—素养"型、"阅读—价值"型和"引领一服务"型四类课程模态,每一种课程模态下虽路径各异,但开展家校合作共育课程活动总体上呈现出"开启共育主题,营造活动情境""突出主体意识,形成资源共鉴""创新活动体验,营造共育场域""进行活动反思,提升共育能力""树立榜样先进,共筑风气融通"等五个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家庭环境影响小学生学习表现的基本机制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770名参与新教育实验“家校合作共育”行动和726名未参与这一行动的小学生进行配对抽样并分析,结果发现:家庭环境通过学生学习投入、学校环境等中介变量对小学生学习表现产生显著作用,学校环境能够直接对小学生的学习投入和学习表现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家校合作共育能够显著改善小学生学习表现。新教育实验学校学生的家庭藏书量显著高于非新教育实验学校的学生,新教育实验学校学生在阅读表现和数学表现上存在显著优势。学校参与新教育实验“家校合作共育”行动的时间越长,其学生的阅读表现和数学表现明显更好。为强化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学习表现的积极影响,在兼顾学生性别、年龄以及学校所在地区等因素的同时,可通过打造家庭书屋、创建书香校园、推进每月一事、优化家校合作等方式强化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学习表现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战“疫”期间的“停课不停学”是一场全社会协同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会对未来在线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对湖北省孝感市开展大规模调查,从组织管理、平台与工具、资源应用、教学内容、家校共育和满意度等方面调查实践效果,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战“疫”期间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与引领、学校落实与行动、师生探索与适应、教育信息化企业支持与服务、家庭合作与参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线教育的理念、在线教育的保障与供给、师生素养与能力、教育信息化企业服务水平与质量、家校共育等仍是影响在线教育发展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3.
人文素养现代化是新时代社会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人文素养现代化是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用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促进人文素养现代化,首先要深刻理解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的精髓,其次是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文教育理论体系。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文教育理论体系是知识内容体系、实践养成体系、效果评估体系、培育环境体系四位一体的理论体系。坚持以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文教育理论体系为学科依据,探索"人文素养家校(园)共育共治"教育模式,形成中小幼一体化人文素养系列课程,创构校(园)"人文教育"与家庭"人文家教"有机统一的培育方式,构建评估人文素养培育的量化指标体系,创构家庭、学校(幼儿园)、政府和社会合力育人的大格局,开展"人文素养家校(园)共育共治"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4.
新冠肺炎疫情给学校教育带来深远影响,随着疫情形势持续向好,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分类分批、错时错峰返校复课,我国疫情也进入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阶段,这意味着我国将率先进入后疫情时代。后疫情时代对学校教育带来诸多新挑战和新要求,同时也带来新机遇,学校教育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再一次凸显。未来,学校教育将走向线上与线下混融共生教学,将走向家校合作共育,将更注重对生命健康的教育。学校教育面对疫情影响的挑战、变革转型趋势前瞻性的探索和分析,以期为我国后疫情时代学校教育的变革和发展提供相关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当前,家校合作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通过深入剖析家校合作内涵,从多元融合的理念生成、和谐统一的目标建立、立体交汇的内容建构、独特适用的方法创新四个方面,探索性地建构新时期我国家校合作的应用体系,旨在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加深家校合作理论的研究,为学校在开展家校合作工作方面提供可资借鉴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6.
家校协同教育一直是新时期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途径,随着移动信息技术在家校协同教育领域的应用,教育技术学者也开始关注移动协同教育。文章针对移动信息的实时获取和更新问题,从基于MQTT协议的主动推送技术角度,并以笔者开发的"掌校通"为例,详细阐述了面向Android用户的移动信息主动推送实施方案,以解决移动信息主动推送、保持家长使用家校互联系统的频率和兴趣,稳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信息流动等问题,阐释该系统可以提高移动家校协同教育效果的主张。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解决公立学校的种种危机,家校合作一直是美国基础教育研究和学校改革的热点之一。在联邦政府、学校当局、教育研究者及家长等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之下,美国公立学校家校合作实践的发展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显示了美国公立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已经日趋成熟,在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有效的家校合作是促进学生良好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小学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对有效的家校合作开展进行对策探讨,旨在更好地推进当前小学家校合作的开展及质量的提升,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