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炯  郭春霞 《软科学》2012,26(6):88-91
运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在分析我国生物制药公共物流平台的现状的基础上,对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生物制药公共物流平台运营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开发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生物制药公共物流平台运营模式,是我国生物制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当务之急;从设计生物制药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专业化的生物制药第三方物流运营模式和药品安全责任防控协调体系入手,开发基于供应链管理出的生物制药公共物流平台运营模式,可有效降低生物制药企业的物流成本和确保在流通环节的药品安全责任。  相似文献   

2.
生物制药行业遭遇"倒春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初告成功,世界生物技术产业开始受到全球瞩目,各大媒体、行业研究机构已经将新千年的第一个百年称之为“生物技术世纪”,资本市场的融资活动十分频繁,全球生物技术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阶段,尤其是市场运作最为成熟的生物制药行业。我国的生物制药业发端于1995年前后,伴随着国外生物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生物技术类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一度于1999年和2000年前后达到高潮。截至2000年底,全国共有生物技术企业27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生物技术药品…  相似文献   

3.
生物制药是现如今制药工程的主要形式,通过全程无菌环境的建立更高质量的控制了药品的生产,并能够在GMP的严格生产规范中提高药品的监督效果。生物制药用水是贯穿于制药流程中的不可缺少部分,通过注射水、纯化水和纯蒸汽的使用完成制药工艺,那么用水概念中的无菌控制就是要点问题。文章对生物制药用水概念进行了内容的分析,并对此三种用水方式与无菌控制进行了要点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全球生物制药业的研发特点与我国制药研发的应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制药行业有其鲜明特点.本文在总结全球新药研发现状和生物制药研发特点的基础上,对全球生物制药研发在华投资的现状和动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制药研发的一些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5.
近20年,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其成果60%以上应用于医药工业,促使生物制药迅速发展.1998~2003年,全球生物技术药物年销售额的增长率为15~33%,远高于年增长率为7-10%的传统制药工业.2004年全球生物制药市场收入为450亿美元,2011年有望达到982亿美元.就其应用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生物制药就是把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到药物制造领域的过程,是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生物制药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是70年代初伴随着DNA重组技术和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而诞生的。生物制药是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对微生物的DNA进行重组,生产出药理活性高、毒副作用小的药品。目前,人类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工业。生物药品包括菌苗、疫苗、血清、免役制剂、类毒素、细胞因子、抗原、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产品等。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但是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相比,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还存在不少差距。对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从比较管理的视角,通过对不同管理情境下国内外生物制药产业间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的显著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与形成机理进行比较,揭示不同国家或地区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生成与演进机理,分析中国与美、日发达国家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的具体差异,以期为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在全球竞争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技术创新管理模式与产业链、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奠定一定理论基础,提供管理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据权威媒体报道,从全球市场来看,2000-2010年,抗体药物在全球生物制药中所占份额从10.50%扩张到56.41%,成为生物制药行业中占比最大的子行业,被认为是未来生物医药领域发展的主旋律,预计2015年全球抗体药物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80亿美元。由此看来,抗体药物将会越来越经常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么抗体药物究竟是什么药物呢?在它的研发过程中又有着怎样的奥秘呢?今天,让我们走近中国抗体制药的先行者——吴辰冰,一起探索抗体制药的秘密。  相似文献   

9.
<正>据权威媒体报道,从全球市场来看,2000~2010年,抗体药物在全球生物制药中所占份额从10.50%扩张到56.41%,成为生物制药行业中占比最大的子行业,被认为是未来生物医药领域发展的主旋律,预计2015年全球抗体药物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80亿美元。由此看来,抗体药物将会越来越经常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么抗体药物究竟是什么药物呢?在它的研发过程中又有着怎样的奥秘呢?今天,让我们走近中国抗体制药的先行者——吴辰冰,一起探索抗体制药的秘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生物和医学技术水平提升较快,以致国内生物制药领域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此同时,需要大量专业技术能力较高的人员,随着生物领域的制药厂不断增加,很多非相关专业人员都参与进来,使得整体专业水平降低,并导致生物类药品可信度较低。本文对生物制药领域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概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业月刊》2002,(4):10-10
过多的低水平重复竞争导致生物制药发展速度缓慢国内企业任重而道远,国内已投产15种生物技术药品,2000年销售额近20亿元,不到国内医药市场的1.5%,另一方面在畅销药物排行榜中,人血白蛋白、G-CSF,胸腺肽、IFN、EPO、丙种球蛋白已进入北京最畅销药品前50%;说明这些高附加值药品的国外产品比重仍很高,国内企业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处于现代医药发展的关键位置,生物制药产业又是其中的重大支柱,其发展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专利分析的角度对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从专利申请趋势、地域分布、专利布局、主要申请人和技术路线分析等多个维度对生物制药产业的全球及我国专利情况进行统计分...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其成果60%以上应用于医药工业,促使生物制药迅速发展。尽管发展迅猛,但生物制药产业在全球发展却极不平衡。生物制药被称为生物技术的第一次浪潮,涉及到生物技术领域多项前沿技术和技术平台,包括生物药物的制备、药物筛选、药物分子设计、制药技术、药物新剂型、给药系统、药物安全及药效评价体系等等,也包括各种生物技术手段对疾病的治疗方法。随着时章的推移,生物技术在环境、能源、材料、信息等领域的运用和结合将会不断扩大和加强。就生药产品临床应用的原则和策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创新基金2005—2012年资助的生物制药中小企业数据,从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入手,对中小企业发展总体情况、业务格局、盈利能力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挖掘并呈现了当前我国生物制药中小企业的特点、规律和方向,为进一步加快我国生物制药中小企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1962年生物反应器动物细胞培养的浪潮席卷全球,其可以作为生物工厂进行外源蛋白的大规模生产。目前,生物反应器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较为迅速,并在生物制药领域有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作为高新技术行业的生物制药行业,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生物制药行业联盟企业的发展现状,运用美国SDC Platinum数据库中基于我国2000年~2010年期间119家生物制药企业所建立的86个关于生物制药行业的战略联盟数据计算专利数据,对生物制药行业企业的生命周期进行MATLAB演化,进而得出结论,并为我国生物制药行业联盟企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未来十年中国仿制药市场面临巨大机遇目前,中国制药企业面临全球仿制药市场蓬勃发展和全球研发与制剂大规模转移的历史性发展机遇。2010年全球仿制药销售额超过了1200亿美元,约占全球药品市场的14%。据美国统计学会(IMS)数据统计,2007年中国药品市场的总额是200亿美元,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在过去30年中经历了快速的发展,这为研究生物制药产业技术的演化和治理机制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首先依据生物制药产业技术的市场价值创造和社会价值创造两个维度,将自1978年以来的中国生物制药产业技术演化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加以简要分析。其次,以行动者网络理论(ANT)作为基本分析工具,进一步探讨中国生物制药产业技术网络的运行机制及其治理模式。最后,作者据此为中国生物制药产业技术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制药工艺用水主要包括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纯化水和注射用水是生物制药行业生产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原料,其质量严重影响药品质量。制药工艺用水的管道严重影响着制药工艺的质量。本文对制药工艺用水的管道设计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 drugs)或称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s)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功能抗原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现在,世界生物制药技术的产业化已进入投资收获期,生物技术药品已应用和渗透到医药、保健食品和日化产品等各个领域,尤其在新药研究、开发、生产和改造传统制药工业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生物制药产业已成为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