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宋代城市呈现出以下时代特征:完全打破了中古延续而来的城市格局,城市人口剧增,商人从此翻身了;坊市分隔制度打破了,城市经济职能增强了,带有消费性和商品化色彩的城市娱乐活动丰富了。  相似文献   

2.
况鹏 《大观周刊》2011,(18):126-127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是宋代社会经济方面的一个重大变化。商品经济的发展,打破了自古以来的城市格局,城市分隔制度增强了城市的经济职能。城市作为商品经济的中心基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也促使了城市人口的剧增、城市居民成分的变化、城市规模的拓展以及数量的增多。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城市文化娱乐生活。  相似文献   

3.
漆卫中 《新闻世界》2008,(10):62-63
由于覆盖范围小等多方面原因,全国300多家城市电视台面临生存困境。目前,网络视频技术的成熟,为城市台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构建一个全国性网络视频大联盟,将打破城市台生存的时空局限,极大地提高城市台的竞争力,给城市台带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头5年,玉溪市成功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瓶颈,迈出经济止跌、回升、稳步发展三大步,跻身全国城市百强。  相似文献   

5.
软件代码系统已成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和主导型媒介,媒体-城市演进至最新形态——可编程城市。本文以媒介为视角,以三个层面——使用层、软件层、基础设施层为框架,描绘了可编程城市的基本涵义。在此基础上,立足二维码、疫情社区沟通等当前典型的中国本土化数字技术实践,围绕权力与权利的重大议题,探讨软件代码系统如何全方位地改变了人类及其生存方式,打破了人的既有尺度,创造了新型的媒介文明。打破人的尺度,意味着重新认识并调整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人与技术耦合共生的新尺度中,保持人的自主性和尊严,谋求人类文明在宇宙中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6.
钟新  金圣钧 《编辑之友》2023,(2):62-70+79
网红城市是城市打破传统资源配置方式、见证城市创新形象传播的生动实践。随着图像生产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对于网红城市的认知建基于互联网空间中由大量城市影像构筑而成的网红标签,网红城市可能将陷入一场以图像化、经验化为特征的复制循环。文章聚焦网红城市图像中的视觉复制,以计算传播的技术路径对五座代表性网红城市的图像色彩进行计算视觉分析,发现三个代表性的复制逻辑。网红城市图像的复制生产主要为观者的“想象地理”所统摄,包括以都市轮廓、地方记忆性城市空间、怀旧空间等为代表的空间生产,及以风格化技术为代表的复制技术生产。虽然网红城市在图像化复制的驱动下可能形成了一种生成套路,但其也型构了一种新的文化张力,引导着人们在空间生产、意义共享和地方感重构的过程中见证新城市公共文明。  相似文献   

7.
王涛 《新闻传播》2008,(5):43-44
一、城市电台频率专业化必然性1.广播业的持续调整发展使广播电台的频率专业化成为可能和必然。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一座城市一家电台一套节目的格局被打破,这种打破与其说是主动的选择,毋宁说它是媒体间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在给经济发展带来考验的同时,也给经济新闻报道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尤其是对守土有责的城市电视台来说,打破思维禁锢,将全球化视野与本土化操作有机结合,是其做好经济新闻报道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9.
严克勤 《视听界》2008,(1):47-48
5年前,无锡广电集团清醒地认识到,随着频道、频率作为传播通道所占有的垄断地位将被新技术、新传媒所打破,广播电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资源占有相对有限的城市台必将面临更多重的压力。在同质化产品的正面交锋中,城市台的弱势显而易见。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城市台所具备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0.
钟鼓楼广场     
《周礼·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这是中国古代对城市设置、规模的明确规定,一直影响着历朝历代的城市建设。唐长安是严格的里坊制,设有东市、西市。宋代都城建设打破了里坊制,出现了“草市”、“墟”、“场”,汇集了杂技、游艺、茶楼、酒馆等设施,但到元、明、清则又回归前朝后市的格局,最典型就是当时的北京城。城市的空间就是街道,“逛街”成了千百年来中国老百姓最通行的城市生活方式,乃至今天。  相似文献   

11.
2007年的初春,一场百年一遇的特大风暴潮突然打破了元宵节的喜庆气氛,暴雨、雨凇、狂风、冰粒、降雪等一系列恶劣天气肆虐地破坏着、撕扯着大连这座城市的美丽面容。就是在风暴潮最肆虐的时候,一支特殊的队伍——大连日报的部分编采人员也毫不犹豫地冲入狂风  相似文献   

12.
大庆这座建市只有35年历史的年轻城市,近些年主要依靠非油经济加快发展,实现接续替代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的战略转变,打破了油尽城衰乃至城废的魔咒  相似文献   

13.
吕新景 《视听界》2012,(4):34-35
近年来,城市台的生存和发展一直是广电的热门话题之一。从“狼来了”的惊呼到现在“三网融合”、“四面楚歌”,每一步走来,都显得那么无奈和被动。从广电内部来说,城市台受到上下挤压;从媒体外部环境来说,城市台受到四面夹击。何去何从,城市台面临抉择,必须放弃原来的发展思路和方式,彻底转变发展模式,以打破目前的困局。  相似文献   

14.
作为媒介的城市:传播意义再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玮 《新闻大学》2012,(2):41-47
“如果说城市就是媒介,是不是听起来有点奇怪” (佐藤卓己,2004:24)?一位学者在撰写现代传媒史时如此发问.这个说法之所以可能让传播学者感觉奇怪,是因为它打破了我们对于传播和媒介的惯常理解.关于媒介,我们的关注点较多地落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专业的大众媒介上,这又与我们常常将传播理解为这些大众媒介的信息传递有关.  相似文献   

15.
自媒体时代城市形象的创意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形象是人们通过大众传媒、个人经历、人际传播等形式对城市形成的一种主观印象。城市形象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和软实力,是城市的无形资产,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一直以来,以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为代表的大众传媒在城市形象宣传和推广方面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随着自媒体的普及和迅速发展,这种格局显然已经被打破了。  相似文献   

16.
杨扬 《编辑之友》2023,(2):71-79
资本的纵向拓展、城市的内向更新以及移动智能媒体的多向赋能,共同驱动了网红城市从概念到实践的形成与推广。依托新一代网络传播机制,网红城市呈现出完整与碎片、真实且虚拟、崇古又尚新等与传统城市形象不同的特质,进而在载体、行为、关系等方面系统性地改变了人与城市的互动模式。这一改变在数字化行为领域延伸了游客感知、进入、参与城市的方式,在具身化行为领域压缩了感知的触点与层次。一旦这种延伸与压缩的平衡被打破,网红城市将导致对差异化视角的收编、对城市整体功能的破坏以及游客与居民经验的断裂等一系列后果,由此使其无法对塑造网络传播时代城市美好生活发挥全方位、可持续的效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北方的冬季,城市供热是一项关乎千家万户冷暖的生命线工程。近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打破集中供热与分散小锅炉房供热并存的格局,逐步被热电联产的供热方式所取代。热电联产供热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益,是城市治理大气污染和提高综合利用的必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不少城市台的同行感叹时政新闻栏目难做,收视率老是上不去,观众总是不喜观看时政新闻栏目。有的城市台见民生类新闻栏目广受当地观众青睐,也将一些民生类内容放到时政栏目中,想用这样的手法来增强时政新闻栏目的吸引力,导致整档时政新闻栏目不伦不类,节目的平衡性被打破,风格难以统一,给人以杂乱无序的感觉,收视率还是不理想。  相似文献   

19.
戴元初 《视听界》2010,(3):33-35
数字化技术打破了地域区隔,中国的四级电视媒体在同一竞技平台上搏击,单就一城一地的较量而言,一些实力较强的城市台可以依托自己的地缘优势获得可观的市场份额,苏帅l、潮州等地的电视台可以在晚间时段占有本地收视市场的40%以上,有时甚至占有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20.
城市文化与图书馆的互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成功的城市是文化城市,城市文化是城市竞争力的源泉。城市图书馆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一个新的支点,文章论述了城市文化与图书馆的互动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