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下篇 一切艺术都有“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分。因此,我们既可以从不同书体的角度,也可以从书法作品所体现的不同的精神内涵的角度来划分书法艺术的不同层次。从精神内涵的标准出发,我认为体现出酒神精神和悲剧精神的书法作品居于书法艺术的最高审美层次。  相似文献   

2.
柳振球 《教师》2011,(34):127-128
汉代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留下了璀璨夺目的一页,这不仅表现在汉代开启了书体发展的新体例,而且推动书法发展步入“自觉阶段”,使书法艺术真正从实用的层面剥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书法艺术。  相似文献   

3.
夹锡钱是宋代铸造和流通的一种特殊的钱币。一般认为,夹锡钱是徽宗时期为解决钱币外流和财政困难而铸造、推行的货币。事实上,不仅徽宗时期,而且太宗、神宗、高宗、孝宗时期都曾铸造和流通夹锡钱。  相似文献   

4.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书家辈出,群星灿烂,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其中,中国古代钱币书法成为中国书法艺术长河中的绚丽的花朵,具有独特的书法艺术效果。通过对我国古代各个朝代钱币书法认识,了解各历史时期钱币的书法艺术,认识我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5.
六朝墓志,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其品类之繁富、书体之驳杂、写刻之精湛、气格之朴茂均为后人叹止。尤因其久埋地下出土较  相似文献   

6.
汉代书法艺术繁荣的重要标志,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书体的齐备,书家群体的出现和书学的初步形成。隶书和草书不仅使书法艺术符号更趋抽象和简捷,同时也更具概括力和表现力。张芝、蔡邕的出现,使汉代书坛形成一种星汉灿烂的景象。“书为心画”的提出和书学理沦的丰富,推动着汉代书法艺术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最富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趣味的书法艺术王国里,为自己打造了一个伟大的丰碑。其书法风格的逐渐形成,是完全符合书法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的。毛泽东早年临习欧阳询、颜真卿和魏碑等书体,入师高古,后来在历代经典书法的借鉴上下了很大工夫,特别是在继承宋代经典行书方面,其字势“左斜”、“右侧”、“开张”、“飘逸”等书法风格的表现更为突出。在书信、题字、题词的众多手稿书法中,真正完成了毛泽东书法艺术的人民性和艺术性的双重体现。  相似文献   

8.
书法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古代的书法艺术作品,就现在可见到的,除甲骨、钟鼎、刻石、砖瓦和竹简等外,尚且有中国钱币上的文字。我国钱币以造型、书法独步寰宇,为西方钱币所未有,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国钱币上的文字从表现自然的天干、地名、数字、发展到标量、年号、最后达到文字书法艺术的高级阶段。这些文字书法,不少出自于当时的能工巧匠或书法名家之手,不仅充分反映了文字的时代特色,而且具有较高的艺  相似文献   

9.
书法中的点画指的是组成汉字的笔画形态。各种书体的点画形态变化不一,却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中和之美。中和之关是书法艺术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要求书法作品不激不厉、不愠不火。论丈从骨与肉的关系、动静相宜、方圆兼施、“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四个方面论述了点画形态所体现的中和之美。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书法艺术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经过近三千年的发展和创新,已成为祖国艺术宝库中一项重要财富.“书契之作,适以记言.”中国书法随着文字演进,经历了篆、隶、草、楷四种书体.四种书体又有正、草、俗、雅的变化,产生了多种书写形式.而每种书写形式在萌生、成熟、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数以千计的代表性书法家,缀装着我国书法艺术的璀璨的星空,放射出奇异夺目的光彩.他们中的一些杰出代表,又能以各自的志向、性情、学识、素养结合时代的风尚,形成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1.
晚清私铸与政治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铸的泛滥是与政治腐败相互影响的。私铸现象的严重,这与官钱铸局的腐败,地方政府的腐败有莫大的关联。晚清更是如此,政治上的腐败因素一直对私铸的泛滥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局私"的普遍化、官铜的流失、胥吏的包庇、官查不严等等。  相似文献   

12.
书法初学者都倾向于从临摹入手,《敬史君碑》是北朝中期东魏时代的代表作品,浑然天成,在魏碑各名品中一枝独秀,值得现代书法家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之上进行更深更广的探索。临习此碑时有诸多细节需要着力,如临习计划、字形特点等。习者师之,必有所获。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平复帖》的题跋入手,结合古今学者对《平复帖》的评述、研究,进行三方面的研究、考证。第一,对当前学术界就《平复帖》作者论争进行梳理总结;第二,对《平复帖》的递藏情况进行了考述;第三,就《平复帖》的风格,尤其是“点画奇古”的特征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14.
进入二十世纪,碑学成为书坛的主流,传统帖学开始走向边缘化,很少受到书家的关注。然而沈曾植却另辟蹊径,创出一种碑帖结合的书法风格。他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关于碑帖结合的书学理论。本文主要阐述了沈曾植的碑帖兼重、南北汇通、笔法、墨法等书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书法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艺瑰宝。中学书法教学以传授书法基本理论、培养训练学生基本技能为主要任务,同时书法教学又是艺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蕴涵着美育因素。中学书法教学过程应有意识地挖掘美育因素,渗透审美教育,提高学生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实现"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颇有创新性地提出了新概念、新观点,即中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人物板块结构有四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口字型、吕字型、品字型、器字型,并通过举例论述了《红楼梦》、《封神演义》、《三国演义》、《儒林外史》是这四种类型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7.
"惠安女"生活在福建惠安东部,至今仍保持着"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和独特的风俗文化--惠女风;惠安女形象是闽地特有的人文资源和文化形象符号,是民俗化的美术资源,具有浓厚的地域风情特色;惠女是柔美的"硬汉",她奇特的服饰美,命运的悲壮美,品格美等诸多因素,深受油画家的喜爱;惠安女令人崇敬和感人至深的美丽形象,不断激发艺术家的创作激情。了解惠女风油画创作背景,明确独具海洋特色惠安女题材油画创作风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中国历史进程的角度来阐释书体、书风的发展、演变,将书体发展史分为甲骨文金文篆籀时代、秦篆、汉隶、章草和草书时代、行、草、真的创新时代、真、行、草复兴竞秀时代、各种书体复兴巩固的时代五个时期,为书法学习、研究提供新的文化视角。  相似文献   

19.
碑学与帖学作为中国书法传承的两条重要的脉络,传承至今天仍有大量书法工作者对其二者学习方法进行讨论与研究。文章以一纸武周时期无名氏创作的墓志铭拓片作为切入点,重点通过图像比对的方式,分析《大周故贺州临贺县主簿吴府君墓志铭并序》拓片的艺术风格、笔法特征等,以证明碑学与帖学并非孤立存在,且在武周时就已经被广大民间书法爱好者们用于综合学习。最终提出作为当代书法工作者,应当对民间书法也提起足够的关注,中国书法才能焕发出更为闪耀的光彩。  相似文献   

20.
山东莘县朝城镇回族社区是莘县回族集中地之一,在市场经济和富民政策的影响下,回族社区的人们生活水平和经济条件大大改善和提高,但是中小学学校教育仍存在严重失辍学问题,社区内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社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并没有改善低水平的教育知识结构,从长远看,必定会使回族社区整体水平滞后于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本文主要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试图以回族社区经商文化与学校教育关系作为切入点,运用文化冲突理论来阐释分析,研究学校教育中回族青少年高失辍学率、低学业成就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