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学校文化建设对于强化学校内涵建设,打造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问题:对学校文化建设目的意义不清楚;内涵认识不深,理解片面;呈现功利驱动;缺少长远规划;缺乏深入研究和科学论证;价值观没有发挥导向引领作用。针对问题,提出了强化内涵,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定安里小学努力加强文化建设,坚持文化建设与促进队伍建设相结合、与提高办学质量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建设相结合;积极发挥精神文化的引导作用,环境文化的熏陶作用,制度文化的激励、规范作用和人文文化的教化作用,初步形成了能够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并明确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对此,作为引领先进文化发展的高校,必须不断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提高大学文化软实力。其中,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最为重要。中国石油大学(以下简称“石大”)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始终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始终把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这些办学思想及50多年的办学历史,孕育了独特的石大精神,学校将之凝练为“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爱国奉献,开拓创新”。石大精神是学校的灵魂,是推动全体石大人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弘扬石大精神,已成为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学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陈林 《江苏教育》2023,(2):26-28
“文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高频词。中国的学校无论进行怎样的文化建设,都不能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无论进行怎样的文化叙事,都需要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文化建设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一种“理解”的方式进行:解释与阐明,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溯源中形成学校文化认同;应用与洞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照中演绎学校文化叙事;神入与自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支持中实现学校文化的传承与超越。只有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根”的作用,学校才能准确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宋芸 《甘肃教育》2014,(24):25-25
正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独特价值观念、管理制度、校园环境、校风学风等,而新建学校的文化建设则是学校快速发展成长的突破口。良好的学校文化会使师生对学校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学校有了明晰的办学方向与育人追求,坚持规范办学,推进校本教研,构建内涵丰富、主题明确、特色彰显、持续发展的和谐校园,才能让全体师生在发展中体验快乐。一、重视制度文化建设,强化价值认同学校制度文化反映学校教育管理思想、管理体  相似文献   

6.
校园文化是由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及学校精神、风气与传统的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共同构成的。它是学校隐性德育的主渠道.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每一所学校都应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同时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适应,创建自己的特色。目前,和普通高中相比,  相似文献   

7.
《北京教育(高教版)》2011,(1):I0012-I0015
作为一所有着50多年发展历史的朝阳区首批素质教育示范校,朝师附小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逐步积淀、形成附小独特的学校文化——“悦”。围绕“悦”文化建设,学校通过环境的营造来陶冶人、感染人和教育人;通过思想的浸透,来体现学校的理念、精神和办学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同学们的搭建成长发展的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8.
学校文化建设: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新任务,其价值在于实现学校高层次的建设。北京十一学校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通过制定学校文化建设纲要,总结继承学校优良的传统文化,设计未来学校文化建设的蓝图,实施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北京十一学校的文化建设包括理念文化建设与具体文化建设,其中,理念文化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价值观、办学精神、学校成员的发展现和高素质标准、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目标等;具体文化包括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网络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  相似文献   

9.
於荣 《中小学管理》2002,(10):58-58
学校组织的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支柱,它直接影响并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如果说物质文化是学校的“外表”,制度文化是学校的“骨架”,那么精神文化则是学校的“灵魂”。因此我们应注重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凸显人文关怀精神,重视人的个性和人的价值,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有机结合。当前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仍存在着一些缺乏人文关怀精神的现象。主要表现有:(1)管理中的科学主义现象,即在管理中一切以科学为标准,其理论前提就是把人都假设为同质同性的,而不是有丰富个性的个体,因而在管理中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做法。(2…  相似文献   

10.
学校是一个“人-事-物”三位一体、交感互生的人文生态系统.学校建设的完整表达式是寓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建设为一体的文化建设.文化是学校的软实力和教育力,文化是学校存在的标识,文化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对象,学校文化建设对于学校发展而言具有特殊意义.学校建设应是基础设施建设与基本文化建设的统一,当代学校建设的新重心是学校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学校要构建真正属于自我的办学特色,必须要创新载体,将学校文化生态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的学校文化生态建设还存在着重视硬件设施的投入而忽视学校精神的引领、重视人与环境的和谐而忽视人际关系的和谐、重视自然生态建设而忽视精神生态建设等误区。要提升学校文化生态建设的层次,就必须将"人—教育—环境"有效整合起来:承前启后,延续历史变迁脉络,拓宽未来发展视野;化虚为实,注重细节规范打造,引领师生精神成长;寓静于动,不断丰富传播手段,构建学校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2.
《淄博师专学报》2010,(2):F0002-F0002
一所学校的成长,取决于“学校精神”的塑造:学校精神既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张店区莲池学校正是以“为孩子打好未来人生的基础”为办学宗旨,以“有中国灵魂,具世界眼光”为学校校训,塑造了莲池学校的学校精神和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13.
当下,学校都非常重视特色文化建设,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虚无化,无实质研究。有的学校有文化标签,无建设行为;有归纳过程,无演绎过程;有顶层设计,无实践支撑,导致学校文化建设停留在理念层面,没有对学校办学行为起到实质性的促进作用。二是空泛性,无自身特色。办学思想、办学方略、办学目标、管理理念、校训校风等方面,口号一大堆,“争创一流”“以人为本”“人民满意”等,空洞无物,千校一面,无学校个性。三是割裂式,无整体设计。学校内部,办学特色建设、学校管理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学生个性发展等,一个领域一个工作理念,一个领域一套评价标准,学校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思考和整体部署。  相似文献   

14.
学校文化建设对于强化学校内涵建设,打造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问题:对学校文化建设目的意义不清楚;内涵认识不深,理解片面;呈现功利驱动;缺少长远规划;缺乏对课堂文化的关注;缺乏深入研究和科学论证;价值观没有发挥导向引领作用。针对问题,提出了学校文化建设的评价标准以及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戴祖强 《今日教育》2012,(12):33-33
如今,学校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打造办学特色,彰显学校办学品质的首要途径。校园文化则是学校文化的“脸面”,受到很多学校的重视。然而,不少学校由于忽视了学生参与的主体性,造成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缺失,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人,是每个学校值得重视的问题。2012年3月29日,  相似文献   

16.
《教育科学论坛》2014,(7):I0005-I000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办学校办的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文化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和品位的重要平台.是学校的灵魂。每一所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我校坚持“因材施教、文化育人”办学理念,用文化力引领,打造品牌.倾力建设书香校园,着力提升学校软实力。几年来。学校文化建设特色鲜明,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17.
试论学校文化的积淀与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积淀,具有引导人、培养人、塑造人并使之形成一定的理想、信仰、道德和行为方式的功能。目前,学校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崇,也越来越受到学校管理者的重视。但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的思想和理念还存在一定的误区需要厘清,操作层面也还有一定的偏差。文章作者认为,学校文化建设应关注学校文化的设计和规划、关注学校文化的载体更要关注学校文化软环境的支撑。学校管理者在践行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的过程中,面对纷繁的社会文化要认真的进行选择、提炼、积淀和丰富学校的文化底蕴,培育和丰满学校的特色文化,才能生成和丰盈学校的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8.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由学校成员、学校主体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气氛等.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学校文化建设是以课程改革为主旋律的学校文化的诊断、设计、转型和生成.她是以课程改革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建构的一种有利于课程改革、符合时代特征与学校实际的学校文化。现就课程文化建设结合实际谈几点肤浅的见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莱芜市第二中学不仅注重发展“硬实力”.还通过文化建设提升“软实力”,将精神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力求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努力践行“把学校办成一所让师生终生难忘的学校”的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历史积淀和办学理念的凝练过程.地方高校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一是科学确立办学理念,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统领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二是以“三风”建设为依托,塑造良好的校园精神风貌,促进大学精神文化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