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事说理正气浩然——评《“实力”救不了李登辉》  这篇评论是解放军报批驳李登辉“两国论”四篇系列评论的第一篇,此篇之所以能在第十届中国新闻奖的多家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主要是因为:据事说理,一针见血。摆事则有根有据,不容回避;说理则丝丝入扣,正气浩然。  自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之后,全国各大报刊相继批驳这一谬论。军报先以《李登辉不要玩火》为题,给“两国论”以迎头痛击,接着又着手研究深入批驳的问题。评论员在研究李登辉分裂祖国的言行时敏锐地发现,李登辉之所以敢于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2.
《"实力"救不了李登辉──一评"两国论"背后的"四张牌"》,是解放军报批驳李登辉"两国论"4篇系列评论员文章的开篇,获第十届中国新闻奖言论类一等奖。1999年夏天,李登辉公然抛出分裂祖国的"两国论",惹得天怒人怨,全国各大报刊相继刊登批驳文章,解放军报也在第一时间推出了《李登辉不要玩火》等重要评论。如果说第一轮次的批驳只是表明了我们捍卫祖国统一的鲜明立场的话,那么,怎样才能更深刻地揭露李登辉的反动本质,把这一斗争引向深入?古人云:"非深思格物,体道躬行,不能陈理。"经过认真研究分析,我们觉得,李登辉之所以敢冒天…  相似文献   

3.
《“实力“救不了李登辉--评“两国论“背后的“四张牌“》,是《解放军报》批驳李登辉“两国论“4篇系列评论员文章的开篇,获1999年度中国新闻奖评论类一等奖。说起这篇文章的写作过程,我们不禁又回想起当时经历的那场与李登辉的严肃斗争。1999年夏天,李登辉公然抛出分裂祖国的“两国论“,惹得天怒人怨,全国各大报刊相继刊登批驳文章,《解放军报》也在第一时间推出了《李登辉不要玩火》等重要评论。如果说第一轮次的批驳只是表明了我们捍卫祖国统一的鲜明立场的话,那么,怎样才能更深刻地揭露李登辉的反动本质,把这一斗争引向深入﹖“非深思格物,体道躬行,不能陈理。“经过认真研究分析,我们觉得,李登辉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自以为羽翼丰满了,时机成熟了。具体地说,就是他自恃手中握有“四张牌“,可以为鼓吹“两国论“撑腰壮胆,即:军事实力、洋人支持、国际分裂逆流和所谓的“民意“。在这种情况下,要让海峡两岸人民真正认清“两国论“的实质,认识到搞分裂只有死路一条,就必须釜底抽薪,打掉其背后的这些支撑点。这个思路得到上级有关部门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后,我们本着明快、准确、有理、有力的原则,反复斟酌,最后将主...  相似文献   

4.
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以来,为千夫所指,遭世人唾骂。究竟所谓“两国论”是如何出笼的,其用意又何在呢?本刊特别约请了新华社高级记者、长期从事台湾问题研究和报道工作的新华社港台澳编辑部主任端木来娣撰写此文。请看——  相似文献   

5.
近一个时期,新华社连续播发的一系列新华社特约评论员文章和新华社评论员文章,受到了各大媒体的重视。这些文章均刊登在各大报的显要版面,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强烈反响,显示了新华社评论的战斗力和影响力。 围绕重大问题 发出响亮的声音 今年以来,新华社先后约请有关部门的权威人士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思想政治工作等全党全国的重要工作,撰写了一批评论文章,在不到半年的时  相似文献   

6.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8月13日在北京举行座谈会,来自首都主要新闻单位有关部门负责人在会上严厉谴责李登辉妄图分裂祖国的“两国论”,表达全国新闻工作者维护和实现祖国统一的心愿和决心。与会人士指出,深入开展两岸新闻交流与合作,已成为两岸新闻界的共同愿望。李登辉的“两国论”严重破坏了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必将遭到包括两岸新闻工作者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中国记协常务副主席郑梦熊在会上发言指出,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公然反对一个中国的原则,妄图把台湾从中国的版图上分裂出去,这是中国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7.
2月4日新华社播发的《李洪志做贼心虚了》,是一篇体现了通讯社评论特色的新闻作品。肯定这篇评论,并不是因为这篇评论写得多么精彩,而是因为这篇评论针对性强,有点像匕首和投枪,一针见血,击中了李洪志及其追随者的要害。 在新闻报道领域,评论历来受到各种媒体的高度重视,被视为编辑部的灵魂与旗帜,通讯社也不例外。近年来,新华社接连不断地播发评论员文章。仅去年一年,就播发了各种评论性稿件150多篇,其中评论员文章21篇,特约评论员文章35篇。在“迎接新世纪、新千年”报道中,还播发了题为《开创民  相似文献   

8.
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是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不仅为海峡两岸所关切,也受到世界瞩目。在会前及“两会”期间,台湾当局和“台独”分裂势力以及一些国外敌对势力,对我通过立法维护国家统一的做法肆意歪曲,恶意攻击,误导国际舆论。面对海外舆论的种种猜测、疑虑,能否通过权威的新闻报道,先声夺人、批驳谬论、释疑解惑、以正视听,牢牢把握处理两岸关系的主动权,成为围绕反分裂国家法新闻报道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新华社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世界性通讯社和消息总汇,在这场舆论较量中毫…  相似文献   

9.
丁建庭 《青年记者》2016,(16):52-53
去年8月21日,一则《人民日报首发地方党报评论员文章纵论改革“问题导向”》的帖子传遍互联网.前一天的《南方日报》评论员文章《改革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被《人民日报》转载,被媒体观察人士敏锐发现,并被记录为党报评论近23年来的“又一个第一次”.实际上,这只是去年《人民日报》转载《南方日报》7篇评论中的一篇.除了《人民日报》,新华网和新华社客户端还全文转载了《南方日报》50多篇评论,并13次发消息推介《南方日报》重要评论.如此高频率的转载引起了舆论热议,极大增强了《南方日报》评论的“二次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开播44年,其间经历了海峡两岸关系由隔绝封闭到开放交流的重大历史转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适时调整对台政策,积极推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并在这一方针的主导下实现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开放缓和。进入90年代以后,在李登辉的主导下,台湾国民党当局与“台独”势力渐呈合流趋势,岛内分裂倾向日趋严重,使两岸关系发展受到重大挫折,因而也使得祖国和平统一事业进入了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香港主权的顺利回归,本应在台湾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但台湾当局仍顽固坚持错误立场,…  相似文献   

11.
继提出“两国论”的李登辉之后,台湾地区选举胜出的领导人陈水扁的竞选“搭档”,即将就任台湾“副总统”的吕秀莲成了全世界主张统一的中国人又一口诛笔伐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丁建庭 《青年记者》2017,(24):15-16
在去年和今年的广东新闻奖评选中,南方日报的两篇长篇评论连续摘得“特别奖”.“特别”二字意味深长.以《论五大发展理念》为例,这篇评论确有诸多“特别”之处:不仅是南方日报也是全国媒体中第一篇万字评论员文章;不仅是南方日报也是全国媒体中第一篇全面系统阐释五大发展理念的文章.因此,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诚如新华社发布的消息《南方日报刊发万字评论员文章〈论五大发展理念〉》所说:“推出一个整版篇幅的重磅评论员文章,在南方日报历史上还是首次,在全国省委机关报中亦属罕见.”  相似文献   

13.
新闻媒介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等“大言论”,多是站在高屋建领的位置,反映舆论。引导舆论,具有鲜明的“旗帜”作用。当一篇或一组“大言论”刊发并引起反响后,如何进一步强化和延伸其舆论引导效应?我们认为,探讨这个问题,对于媒介强化宣传效能等,不无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公然冒天下之大不胜,宣称将两岸关系定位为“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台湾当局有关方面的某些负责人也随声附和,表示两岸关系已从“两个对等政治实体”走向“两个国家”,两岸会谈就是“国与国会谈”。这彻底暴露了李登辉一贯蓄意分裂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政治本质,破坏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破坏了两岸接触、交流、对话、谈判的基础。此论一出,令岛内外民众震惊,国际社会晔然,两岸形势为之风云骤变,旋即受到海内外新闻媒体的激烈抨击。作为党中央机…  相似文献   

15.
“配评”顾名思义,就是为配合当刊的新闻报道发表的新闻评论。这是既有新闻又有评论的组合式报道。在这组合报道中,读者既从新闻中得知了新近发生的事实,又从评论中领会了编辑部明确的指导性意见。这显然比单独一篇新闻或单独一篇评论更有舆论强势,读者也往往受益更多。按“事实是  相似文献   

16.
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是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不仅为海峡两岸所关切,也受到世界瞩目.在会前及"两会"期间,台湾当局和"台独"分裂势力以及一些国外敌对势力,对我通过立法维护国家统一的做法肆意歪曲,恶意攻击,误导国际舆论.面对海外舆论的种种猜测、疑虑,能否通过权威的新闻报道,先声夺人、批驳谬论、释疑解惑、以正视听,牢牢把握处理两岸关系的主动权,成为围绕反分裂国家法新闻报道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新华社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世界性通讯社和消息总汇,在这场舆论较量中毫无疑问担负着龙头和压阵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新闻媒体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等“大言论”,多是具有高屋建瓴的气势,反映舆情、引导舆论,具有鲜明的“旗帜”作用。当一篇或一组“大言论”刊发并引起反响后,如何进一步强化和延伸其舆论引导效应?我们认为,探讨这个问题,对于媒体强化宣传效能等,不无积极意义。近年来,湖北日报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这里,且以不久前一次实践为例,作些介绍和探析。2001年9月,针对一些地方存在着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等问题,湖北日报于当月中、下旬,在一版相继刊发了《警惕“空谈淹没一切”》和《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等评论员文章。这些评…  相似文献   

18.
1999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引起全中国人民的愤怒。进入2000年,吕秀莲又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全国人民为敌,疯狂挑衅一个中国原则,从事分裂祖国活动。她的一言一行都说明,她是一个死硬的“台独”分子,一个中华民族的败类……  相似文献   

19.
在今年的抗洪抢险斗争中,人民日报连续发表评论。从7月7日《众志成城战洪灾》开始,到9月29日《学习抗洪英模 弘扬抗洪精神》止,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人民日报共发表评论36篇(不含“今日谈”、“人民论坛”专栏评论),其中社论2篇,任仲平文章1篇,短评1篇,其余32篇均为评论员文章。尤其是,从8月9日到9月8目,也就是在抗洪抢险斗争最为紧要的时刻,人民日报连续发表评论,每日一篇,有时两篇,篇篇掷地有声。这组评论经过报纸转载,广播电视转播后,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读  相似文献   

20.
分裂中华民族的新老人物:龙年台湾地方选举中,李登辉以其老谋深算的权术,终结了国民党百年老店,为台独执政台湾扫清了障碍,很快被国民党党员轰下党主席位置。作为街头政治家,靠李登辉的极力扶持,陈水扁和代表台湾本土中台独势力的民进党终于执政台湾,引发海峡两岸局势大动荡,战争阴影笼罩台海两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