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关于新闻学的逻辑起点,目前学术界的看法并不一致:有的认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逻辑起点是“事实”;有的认为新闻是“信息的传播”、是“广泛、迅速、方便地提供信息”,逻辑起点在“信息”。还有的逻辑起点是模糊的,时而用“事实”,时而用“信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为此多有争论。  相似文献   
2.
报纸等大众传媒最主要的功能是发挥舆论工具的作用,促成社会矛盾的解决。图示如下:(?)图中.决策者从公众那里获得真实情况(有效信息),以此为依据作出决策;再通过传媒将决策信息传播给社会公众;公众接受决策指导,贯彻于社会行动.同时出现新的矛盾;决策者根据新情况再开始新一轮的舆论运动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期刊竞争激烈的今天,科技期刊编辑只有具备较高素质才能不断提高所办期刊的质量:有热情和责任心,深厚的专业知识与广博的相关知识,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娴熟的编辑技巧,丰富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较高的外语水平,一定的美学修养和很强的社交能力,对编辑学的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4.
“配评”顾名思义,就是为配合当刊的新闻报道发表的新闻评论。这是既有新闻又有评论的组合式报道。在这组合报道中,读者既从新闻中得知了新近发生的事实,又从评论中领会了编辑部明确的指导性意见。这显然比单独一篇新闻或单独一篇评论更有舆论强势,读者也往往受益更多。按“事实是  相似文献   
5.
每年一度的两会报道来临了。从以前会议报道佳作的成功经验,自然就想到了本文的题目。“创作欲望”通常属于文学艺术工作者;难道记者,尤其是作会议报道的记者也需要它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创作无非是作者对作品的创造。文学艺术工作者要塑造艺术形象,记者要采写报道事实,二者虽手段不同,但都在创造各自的作品,都要经过对客观的社会生活进行观察、调查,加以选择、提炼,而后产生新作。这里对作者的一致要求是:作为独立思考着的创造活动的主体,要不断追求作品的创新。因此“创作欲望”是所有进行创造活动的主体必备的心理动力,这…  相似文献   
6.
郑化改画     
4月1日是西方国家的愚人节。国人将之引为一种时尚,似乎并无不可。我国实行的公元历法及其约定俗成的许多节日,均源于西方,大家每日践而行之,习以惯之,不都过得挺好吗?  相似文献   
7.
《新闻与写作》今年第三期“管见篇”所载《受众异议》一文,以为“受众”一词是新闻理论家们“自视甚高”把“听众、观众、读者”摆在“受教育”地位,而“生造”的新名词;因而对它的存在与使用提出了“何必呢”的否定性异议。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据笔者所知,“受众”是20世纪40年代末兴起的“大众传播学”领域里开始使用的学术概念;是在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已形成体系的背景下,与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流活动时对信息接受一方的称谓,他泛指所有信息媒体的传播客体。如果说“听众”专用于“广播”等听觉媒体,“观众”专用于“电…  相似文献   
8.
大海同志:您来稿中指出,新中国前30年传统新闻理论已同现实之间出现了“错位”,“解决今天的问题不能依赖过时了的、意识形态色彩过于浓厚的新闻价值观念。”还认为“中国新闻史从1896年《时务报》创刊算起,只有100年历史,而西方新闻史却有300多年。如今“新闻界探寻目光转向西方”,因为“西方文化在当今世界是主流文化。地位上处于强势。这种现实迫使人们不得不在西方思想框架中去思考问题,不得不以西方的价值标准去进行判断”,而新闻“在接受西方的价值理念和思考方法上显得没有更多的思想障碍。”只可惜这种“接  相似文献   
9.
当汽轮机运行的时候,蒸汽参数会在一定的范围内不断波动。这一特点是被允许的,同时也是运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在运行中产生的这些变化,如果是在允许范围内,只会对汽轮机的经济性产生影响,不会对汽轮机的安全性产生影响。假如在运行中产生的这种波动超出了允许的范围,不仅会让汽轮机的功率以及其他的经济指标产生较大的变化,也会让汽轮机一些部件的受力状态受到改变,甚至会让汽轮机的安全性受到危机。  相似文献   
10.
绩效面谈,是指管理者与员工面对面的绩效交流与沟通。成功的企业无不重视绩效面谈的作用。那么,成功的绩效面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呢?笔者认为,它对员企双方起着举足轻重的双赢作用。对企业而言———1、绩效面谈增加绩效考评的透明度绩效考评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的考评结果是要同员工的经济收入或职位升迁等切身利益挂钩,达到考评、用人、待遇一体化的,千万双眼睛企盼着考评结果并关注其诞生的过程。本着“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的考评工作亦应清澈见底,不应“尤抱琵琶半遮面”。通过绩效面谈,员工可以心知肚明自身绩效的良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