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言语行为是教师教授学生知识的主要途径,而非言语行为是教师用以传递情感的主要渠道.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等重要,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的言语行为,同样要关注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本文分别从教师、学生、课堂教学三个方面加以分析,探讨教师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旨在阐明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密切关系,强调教师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开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教师非言语行为作为课堂教学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非言语行为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手部非言语行为、脸部非言语行为、身体非言语行为、副语言行为、空间语言行为。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在辅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控教学进程和增进师生情感方面有显著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规范自身的非言语行为,要加强实践练习,提高非言语表达技巧,同时要适量,掌握好"度"。  相似文献   

3.
日常交际中,非言语交际传递了绝大部分信息,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在日常的外语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对非言语交际涉及较少,影响了学习者的实际交际能力。本文拟从一些基本的非言语交际行为着手,阐释其所传递的文化信息,帮助学习者掌握目的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进一步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英语学习中的高原效应与语言焦虑情绪的分析,对英语学习者的“高原心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导致焦虑的因素既可能是学习者的个人经历,也可能是教师的行为。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克服高原效应,教师要充分考虑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5.
学习者的个人因素,学习者与学习者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因素两方面均会影响到外语学习的情感因素,而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行为和结果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教师言语行为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输入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学生作为课堂学习和活动的主体,情感因素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于教师言语行为和学生情感因素的研究在逐渐增多,但是,对于二者的研究仍然较为孤立。本文旨在打破英语教学论和心理学的界限,把二者有效结合进行实践研究,证明教师正面的言语行为会对学生的积极情感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使教师提高教学策略,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靠教师言语的描述和讲解来把握;学生智力的开发也主要靠教师启发式的教学言语来启迪;同时还通过言语把教材的思想因素有机地、合理地传送给学生,以激发他们的情感、加深他们的体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和品德。由此可见,教学活动能否获得成效,与教师的言语有着直接的关系。关于言语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特殊作用,广大教育工作者已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笔者在这里不多赘述。本文着力要探讨的是关于非言语行为在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非言语行为即指言语行为之外的依靠或借助副言语手势、面部表情、眼神、体态…  相似文献   

8.
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综合利用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与学生进行交流,非言语行为起着辅助、甚至代替言语行为的重要作用。因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含义、分类和特点;其次,阐述了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重要性;最后,为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运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体态语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非有声语言来传递知识信息、情感信息的一种语言。课堂教学是以师生之间传递知识信息、情感信息为中心内容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通过言语与学生进行交流,而且通过非言语行为影响学生,教师的体态语言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燕 《现代语文》2006,(8):96-97
暗示是指在受暗示者不察觉的状态下,通过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侧面地、间接地刺激其潜意识,从而对受暗示者的心理或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洛扎诺夫(Lozanov.G)根据暗示作用的特点提出了暗示教学法,主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将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递与情感交流相结合.学习活动中除了智慧,也需要情感的参与.暗示教学法注重教师对学生施加的潜意识的影响,注重通过教师有意识的言语行为和包括表情、动作、语调在内的非言语行为来向学生实施暗示,以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其中,言语的暗示力量是最直接的,也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  相似文献   

11.
教师节文化是一种节庆文化、尊师文化和师德文化。教师节文化对师德建设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而又巨大的影响力,它以文化手段传递人们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沟通教师的思想情感、规范教师的行为,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自觉认同教师节文化中以尊师重教和崇尚师德为核心的价值观,体味到人民教师的职业光荣感和社会历史责任感。教师节文化对师德建设具有价值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打造教师节文化,必须突出教师节主题、深挖教师节内涵、创新教师节活动,把教师节文化建设渗透在日常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更好地促进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儿童的自由与自主、儿童的权利与幸福等理念深入人心,教师的课堂控制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质疑,对课堂控制进行再思考显得尤为必要。从控制论的视角来看,课堂控制具有"以生为本"的控制区域、课堂信息的双向流通、难以预期的控制结果及自组织的隐形功能等特点,课堂控制有助于维持教学系统的最佳状态,帮助其实现各要素的合理分配,并催化其自组织性。因此,课堂控制并非学生自主学习的阻碍因素,更不是造就教师权力主义及教学过程僵化的内因。  相似文献   

13.
在人际传播中,除了使用语言符号之外,还要大量依赖于非语言符号。在很多特定的场景,非语言符号承载和传递的信息比语言符号要大得多,非语言符号在影视作品中被大量运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是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反省历史浩劫的人道主义之作,通过解读其中的色彩符号、声音符号、体态符号以及物体符号所传递的信息来理解和感悟这部巨作厚重的内涵,藉此更深入了解非语言符号的特性及其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4.
以北京市455名中小学教师为样本,考察了中小学教师心理韧性的结构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韧性包含三个成份,即对教与学的热爱与奉献、教师自我效能感、工作满足感与乐观,能够比较好地验证教师心理韧性的结构;教师与同事、家长及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学校领导的支持与教龄对教师心理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工作负荷对教师心理韧性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时代发展对教师素质能力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日本教育职员培养审议会的报告从教师的基本素养、未来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以及教师的个性发展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另一方面,报告也从教师生涯发展的角度描绘了教师素质能力的发展。对于报告的要求,大学等研究机构展开了具体化研究。本文意图通过解读日本教育职员培养审议会审议报告提出的教师素质能力要求以及相关研究,勾勒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素质能力的轮廓。  相似文献   

16.
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必须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握教师教育的根本要求和核心内容,以理念、目标、系统、要素为内容构建科学的完备的监控体系。要通过实践,探索切合地方师范院校实际的教师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引导加强教师教育内涵建设,打造自身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阶层化现象,业已对教师专业伦理的型塑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涉及教师专业信念、教师责任、教师公正等方面;有待通过合理规范教师专业伦理、倡导对话式教育、加强教师教育、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等途径推动教师专业伦理的重构。  相似文献   

18.
自主学习教学“双主”模式顺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流及新《教学要求》的实施而产生,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又主张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对教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赋予教师“主导”作用新的内涵,要求教师在充当知识传授者的同时,也要成为教学中的管理者、组织者、引导者、策划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才能达到教与学相互促进的目的,推动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是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目的之一,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作用密不可分,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教师角色的定位和发挥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广西师范大学800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学生角度来了解大学英语教师在培养学习者自主性中承担的角色,帮助教师客观地认识学生对教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期望并反思他们的实际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角色定位和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一直是困扰《高级英语》授课者和学习者的一大难题。结合大纲要求以及《高级英语》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教学中教师新角色的实现主要体现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词汇识解策略,培养学生的篇章分析和欣赏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多角度解读语篇的能力;而学习者自主学习行为的实施则需要改进语言学习策略,提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减少学习焦虑,以及建立师生间平等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