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舞狮作为我国民间艺术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舞狮运动发展不尽相同,其文化内涵和寓意也有所差异.本文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入手,对鄂渝地区土家族丧葬活动中舞狮的宗教寓意及历史文化加以研究,土家族丧葬活动中的舞狮旨在为孝家祈福、"送"亡者"顺利"归西并希冀亡魂安息.  相似文献   

2.
作为入选首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壮族舞狮",其本身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文化底蕴,需要世代相承。通过运用文献资料、访谈、田野调查等方法,从人类学、社会学的视角,对"壮族舞狮"的生存环境和文化适应进行关联性研究,进而提出旨在改变其命运的策略和行动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薛浩 《湖北体育科技》2014,(11):996-998
以地域文化为背景,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和实证分析等方法对龙狮起源、地域性文化现象进行梳理和解读,追朔地域性龙狮的特定文化渊源,通过不同乡土理念与地域民俗的分析,导出不同地域龙狮运动特点与文化主题,并依托于地域文化主题串编舞龙舞狮套路,形成各地域性的主题龙狮文化。从地域文化特点与龙狮运动的文化形成出发,结合龙狮的主题文化特点,衍生出舞龙舞狮文化的基本特征,其舞龙舞狮文化特征表现为:舞龙舞狮文化的民族性,舞龙舞狮文化的民间性,舞龙舞狮文化的丰富性,舞龙舞狮文化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功能论的视角对体育课程文化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基于“社会功能文化”将体育课程文化划分为运动文化、社会文化、价值文化三个方面,每类文化的目标定位分别是快乐、多元和民族;基于“结构功能主义”对体育课程文化构建中的环境问题、价值观问题及传承平台的建设维护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并对体育课程文化内部结构中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评价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田野考察法,从体育人类学、文化学及社会学的角度对客家武术文化的形成进行了探讨,认为客家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及文化传统,武术与舞狮、宗教信仰等民俗文艺的结合,使客家武术载体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并形成了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客家武术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6.
舞龙舞狮运动作为我国主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在从民俗化,民间化走向现代化,规范化,自1995年成立国际龙狮总会及中国龙狮运动协会以来,舞龙舞狮作为一项体育竞技项目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然而类似舞龙舞狮这样的民族特色浓郁的传统体育运动在民众认知度,媒体推广度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毋庸置疑,媒介作为大众传播的载体,在传承民族文化,构建国家形象等方面承载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民族传统体育与媒介的有效融合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以舞龙舞狮运动为例,结合媒介文化方面的相关理论,从民族传统体育的特性特征,发展现状与趋势及媒介推广等方面探讨民族传统体育与媒介文化融合的意义,可行性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少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禅、武、医是少林文化精髓,其源发性的理论之基是佛家的"缘起论",以存在论缘起、整体论缘起及境界论缘起为研究支点,阐释少林禅武医养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并探析其对当代疾病观、生命观、运动观、自然观与养生观的启示,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少林文化品牌的内涵,弘扬民族文化,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禅武医服务社会的功能,促进人们身心健康与和谐。  相似文献   

8.
"闽南狮"是在闽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独特舞狮文化。通过实地调研、走访观察厦、漳、泉及台湾一些地区闽南舞狮活动的形式、种类和活动特点,进行探讨,使人们对闽南舞狮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此外,通过对闽台传统舞狮活动的比较既显示了闽南文化对台湾的重要影响,也是闽台民俗活动同根同源的生动例证。  相似文献   

9.
作为入选首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壮族舞狮",其本身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文化底蕴,需要世代相承。通过运用文献资料、访谈、田野调查等方法,从人类学、社会学的视角,对"壮族舞狮"的生存环境和文化适应进行关联性研究,进而提出旨在改变其命运的策略和行动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分析探讨,揭示出整体论、文化比较、文化相对主义、历时性与共时性等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以及文化变迁、文化整合、文化安全等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武术研究的密切关系,认为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及其理论应用于当代武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东巴跳隶属于东巴文化之范畴,以历史、宗教、体育的视角,对“东巴跳”这一少数民族武舞的历史沿革进行分析,从东巴跳的起源、形态、功能三方面进行武舞文化定位研究,阐明东巴跳具有武舞文化相乳交融的宗教本质特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奎法和测试对比法,研究拉丁舞锻炼对女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优于实验前,因此,长期参加拉丁舞锻炼可提高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改善形态、机能、素质各项指标,可明显增强大学生的体质。  相似文献   

13.
踩步舞是由现代交谊舞中派生出来的一种舞步,具有地方性、群体性、结合性、独特性的特点。论述了踩步舞基本步法、基本手法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踩步舞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体育舞蹈运动的项目特征出发,试图剖析体育舞蹈运动技术与专项体能的关系,探索分析出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学生的身体形态特征、生理机能特征及专项身体素质特征,为科学合理的开展专项学生的体能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调查、了解健排舞在山西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开设现状;利用实验对比健排舞课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整体素质的影响;并从学生和师资两方面分析山西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开设健排舞课的可行性;探讨基于市场需求下,健排舞较健美操和体育舞蹈在社会体育专业开设的优势,为山西省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就业提供选择平台。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舞龙与舞狮运动对大学生心肺等功能的影响以及两个项目之间的差别,本文以陕西师范大学龙狮队队员进行舞龙(五人)和舞狮(北狮)规定套路练习为测试对象进行心率、血压、肺活量体重指数等多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舞龙、舞狮运动均属于中、大强度运动;但是两种运动强度特点也有所不同,舞龙运动强调心肺的耐力、而舞狮则对爆发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大学生的心肺功能与训练前相比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强。  相似文献   

17.
排舞是一项风靡全球的时尚潮流运动,以其健身性、普及性、创新性、团队性、时尚性国际性等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为了更好地发展排舞运动,许多组织举办了关于排舞的比赛,但大多是学生组的比赛,很少有关教职工组的比赛。本文根据排舞运动的定义、特点及功能,从引入教职工组排舞运动出发,研究引入排舞运动必要性以及引入途径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排舞运动在教职工间的普及及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校园集体舞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校园集体舞的解析,指出校园集体舞的特殊作用,阐述了校园里开展集体舞的重要性,并指出校园集体舞不是一成不变的单调循环,必须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我国职业组标准舞和拉丁舞选手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标准舞与拉丁舞虽同属于体育舞蹈项目下的两大分支,但因其舞蹈风格和技术特点的不同,所以在标准舞与拉丁舞选手体型、身高、性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文章旨在为我国体育舞蹈后备人才力量的选拔以及体育舞蹈参与者结合自身特点选择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武术套路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武舞。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从哲学、美学、历史学、文化学、武术学等角度对先秦时期的武舞文化现象重新审视,以期揭示早期武舞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征及其对武术套路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研究认为,先秦武舞所具有的"以舞通神、以舞习武、教化功能、中和适度"的特点深刻地影响了武术套路的形式、功能与审美特征,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中华武术套路审美意识的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