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85年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开始对口试点招生后,高职院校开始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目前为止我院对口招生学生占在校生的比例已近50%。对口招生给中等职业学校增添了办学活力,同时也满足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一步深造的愿望。但是采用双轨制招生却给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和课程设置带来一些问题,使原来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背景的课程设置发生了混乱,而造成混乱的主要原因是不同背景的新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学生的差别(一)普高毕业生和职高毕业生的差别普高是以基础教育为主、以为高等学校输送生源…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除通过高考吸收一批普高生源外,还实行对口招生,即直接招收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较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够很快在生产、流通、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在这种“质”的规定下,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有效地提高了对口生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高职单独招生考试指各试点院校通过自主或联合行业、企业组织考试,采用"笔试+面试"的形式,构建以"知识+技能"为主体的考试科目体系,逐步形成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招生考试制度体系,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和办学水平。作者通过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普高单独招生为例,探索高职院校多渠道招生模式,以实现阳光招生。  相似文献   

4.
论点摘编     
高职院校的招生政策必须调整,把以招收普高毕业生为主改为主要从职校生中进行招生,以招收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为主。这样不仅可以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级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体现出真正意义上的高等职业教育,而且还能利用中、高职衔接的政策优势,拓  相似文献   

5.
如今在我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成熟的学制和办学模式。但是,我们也看到当前“普高热”热度不减形势下,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普遍存在着学生素质低、学习积极性偏弱、知识基础不牢等现象,虽然采取了设置最低控制分数线、限制招生规模等措施,仍改变不了学生认知能力、认知水平偏低的现实,这对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尤其是数学教育教学提出新的挑战,要求我们结合新形势下学生素质实事求是地进行数学教育教学。一、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当前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在数学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选…  相似文献   

6.
谢良金 《陕西教育》2007,(10):49-49,59
近年来,由于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招生规模急剧扩大,而生源的构成主要是以"三校生"和普高的毕业生为主,这些学生在已学知识内容和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上有明显的区分.  相似文献   

7.
中等职教与普高招生规模1:1,高等职教与普通本科招生规模1:1 据透露,浙江省职业教育“十一五”的主要发展目标是:继续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1:1,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普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1:1。中、高等职业院校为社会输送200万毕业生,为农村、企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200万人以上,各比“十五”期间翻一番。认真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全面开展企业职工和经营管理人员培训,使浙江省城乡劳动力素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普高热带给职教的思考江苏省如皋市教育局王军去年夏季招生的普高热与前年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就我市来说,前年普高招生就由3000人增加到4200多人,去年又增加到近5千人,完成了招生计划193%。据了解其它县市的状况也大体如此。普高招生人数增加过快,必然...  相似文献   

9.
普高招生是社会关注程度很高的热点问题。我市历来重视普高招生制度的改革,较早地实行了将一定比例的省示范高中招生指标直接分配到初中(2005年达到了55%),对普高招收择校生严格实行“三限制”等。但是,随着人民群众对优质普高需求的不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10.
高等职业教育的运行环境仍待改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1996年6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日渐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中央和一些地方也出台了一系列好措施,加上此前全国已有的80余所高等职业大学奠定的基础,高等职业教育的春天似乎正在到来。但是,当我们尝试着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热情变成实际行动的时候,这才切实地感受到:高等职业教育每向前迈出一步,都显得异常的艰难。例如,1999年的普高招生中,全国15个省市共安排了10万人的增招指标,用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试点,招收高职专业新生,缓解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升学压力。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许多考…  相似文献   

11.
将高职教育招生规模作为灰色系统,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对湖北高职教育招生规模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得到高职教育招生规模发展的显著相关因素:高中段在校生数、普高在校生数、普高毕业生数。据此对湖北省"十二五"时期高职教育招生规模发展趋势进行了合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一、高等职业学校招生的自身特色 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操作型、技艺型、管理型、应用型人才。因此,高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在确定招生对象、选拔考核手段、入学考试科目设置以及录取办法上必须适应和体现这一培养特定规格人才的特点和要求。 实际上,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提出了“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优先  相似文献   

13.
职业学校如何面对“普高热”●江苏盐城王寿斌始于95年的“普高热”,在96年秋季的中专招生中再次得到了证实。普高趋热、职校降温目前已成为我国教育界近年来继“择校热”之后的又一热点。职业学校该如何正确面对“普高热”呢?!毫无疑问,科学地分析“普高热”和职...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2000年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总数达到660万人,招生计划的增量将主要用于地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从1999年开始,许多高校已开始招收接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由于该类学生在生源构成和毕业后出路上的特殊性,故探讨职业技术教育方向、专业设置以及与普高的区别,特别是如何适应社会发展以及企业对人才不断变化的需求,在教学中实现未来企业对人才所要求的“技术”二字,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的比例关系,培养目标如何体现在教学大纲上等问题尤为重要。本文以信息技术和自动化领域的用人需…  相似文献   

15.
生源的量与质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源。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从就业预期、学习期盼、选择决策、政策了解和经济状况等五个维度,研究并分析了普高生选择高等职业教育的动因和影响因素。继而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思考与建议,以吸引真正想通过提升专业技能与实现兴趣就业的普高生选择高等职业教育,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和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去年,武汉市普高与职高的招生比例为 5∶ 5;面对今年高校录取率增加 16.26%,该市的这两类学校招生比例依然计划为 5∶ 5。对此,业内人士提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去年,我省各类高校录取人数 10.5万人,录取率连续两年保持在 54.7%的水平上。今年,我省将继续扩大普通高校招生,预计招生 14.3万人,比去年增加 16.26%。在这种大幅变化的背景下,武汉市普高与职高的录取比例却保持着相对稳定,去年招生计划是 5∶ 5,今年仍是 5∶ 5。   对此,教育界出现了争论:普高之门该不该开大些 ?  带着这一问题,记者 4月中旬先后采…  相似文献   

17.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航院)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经教育部门批准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直属陕西省教育部门,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学院  相似文献   

18.
2005年.我们认真落实教育部提出的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任务的要求,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实现了天津市中职招生工作跨越式发展,首次出现了中职招生人数超过普高的喜人局面。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实际录取新生为73775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52.14%。超过普高招生人数4.28个百分点。比教育部下达给我市中职的招生任务超出8775人。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我们始终把与中西邮农村地区中职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认真抓好、抓实。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9.
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大招生规模开始,高等职业教育这一名词频繁出现,大家简称“高职”或“新高职”,相应地也出现了大量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其中相当一部分还属于民办。从这几年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招生来看,情况并不乐观。这是为什么?我想谈些自己的看法。一、“新高职”到底是怎么回事1999年6月,中央决定扩大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这有力促进了高等教育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弥补了高等教育资源的不足,一方面扩大了高等教育的规模。这几年新建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主要是由部分成人高等学校改制或部分办学条件好的…  相似文献   

20.
职业学校如何应对「普高热」□江苏王寿斌始于1995年的“普高热”,在1996年秋季的中专招生中再次得到了证实。普高趋热、职校降温目前已成为我国教育界近年来继“择校热”之后的又一热点。毫无疑问,科学地分析“普高热”和职校生源不足产生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