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离纯化出洱海主要的优势铜绿微囊藻并观察其生长规律及特性。方法:采用水滴-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铜绿微囊藻,采用90%的丙酮提取叶绿素,酶标仪测定其含量,用显微镜计数藻细胞的个数。结果: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与OD665呈直线关系,R2=0.993 1,藻细胞的增长速率在第6天达到最大值为0.524,其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而逐步升高。结论:此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符合"S"型曲线,藻细胞密度与吸光度成线性相关,其生长速率在第6天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2.
应用细胞计数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探讨了L-苯丙氨酸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作用与可能机制.结果表明:作用24 h后,较低浓度L-苯丙氨酸(0.078 ~0.312 μg/mL)对藻细胞生长表现为促进作用,而在较高浓度(0.625 ~ 20μg/mL)时表现为抑制作用.L-苯丙氨酸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存在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  相似文献   

3.
藻细胞计数及死/活分析的流式细胞仪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原水典型藻类铜绿微囊藻和椭圆小球藻为例,建立了采用双组分绝对计数微球进行藻细胞计数的流式细胞仪分析方法,以及采用染料SYBR green I和碘化丙啶(PI)双染色判定细胞死/活的流式细胞仪分析方法,运用所建立方法开展了0-200 mJ·cm^-2紫外消毒处理后铜绿微囊藻的细胞计数及死/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式细胞方法计数结果与显微计数结果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R0=0.980),采用流式细胞仪使单样品操作时间缩短至5min以内.流式细胞方法能灵敏检测细胞死/活状态,测定梯度配比的热处理致死细胞的结果与配比值良好吻合,铜绿微囊藻拟合曲线尺。值达0.999,椭圆小球藻拟合曲线彤值0.995.流式细胞方法用于紫外消毒处理水样中藻细胞计数及死/活分析灵敏有效.  相似文献   

4.
以四种常见的校园植物为抑藻材料,研究了植物水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和水华鱼腥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四种植物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和水华鱼腥藻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其中夹竹桃与广玉兰对两种藻的抑制作用较强,樟树和石楠对两藻的抑制作用次之。  相似文献   

5.
杜氏盐藻与4种海洋微藻间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交叉培养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杜氏盐藻与球等鞭金藻、叉鞭金藻、湛江等鞭金藻和小球藻之间的化感作用,并测定了受试后球等鞭金藻和杜氏盐藻的SOD活力.结果表明:(1)杜氏盐藻与球等鞭金藻、青岛叉鞭金藻、湛江等鞭金藻及小球藻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化感作用,其中,湛江等鞭金藻、青岛叉鞭金藻胞外滤液对杜氏盐藻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杜氏盐藻胞外滤液明显地抑制小球藻的生长;(2)青岛叉鞭金藻、湛江叉鞭金藻、球等鞭金藻和小球藻胞外滤液萃取物分别至少由6种、8种、6种和6种物质组成;(3)微藻胞外滤液对受试藻SOD酶活性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滴水观音对铜绿微囊藻、针杆藻的化感作用,利用根、茎、叶不同器官浸出液,测定对藻类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浸出液对实验藻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叶浸出液对实验藻均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叶浸出液的化感抑制能力高于根浸出液,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抑制随着浓度的增加逐渐的增强,第18d、叶片浸出液浓度为10g/L时,对微囊藻和针杆藻的抑制率分别为93%和58%;茎浸出液的化感作用对藻类表现为促进作用,且对微囊藻的化感促进效果强于针杆藻.  相似文献   

7.
千叶兰是2002年从国外引入的一种室内垂吊观叶花卉。实验表明,千叶兰的光照习性属于较喜光,但忌光照强度为569.00 imol·m-2·s-1以上的强光直射。虽然千叶兰具有耐半荫性,但在光照强度为0.16-19.22 imol·m-2·s-1(8-961 lx)的条件下(晴天每天光照强度达10 im01·m-2·s-1,光照时间为6小时以上)才能够生长新叶。千叶兰生长在光照强度为9.26-569.00 imol.m-2·s-1(463-28150 lx,16- 22℃,R 146%-60%)时较适宜,光合效率最高,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湿地水体水样中惠氏微囊藻、铜绿微囊藻和绿色微囊藻的培养,检测经湿地净化后水体和湿地外周水体中微囊藻数量变化.比较得知,经湿地净化水样中的蓝藻细胞总数的上升趋势明显低于湿地外周水样.3种微囊藻的繁殖速度,在湿地外周水样中为:铜绿微囊藻〉〉惠氏微囊藻〉绿色微囊藻,铜绿微囊藻为优势种群;在经湿地净化水样中为:惠氏微囊藻≈铜绿微囊藻〉绿色微囊藻,3种微囊藻的比例与培养前相同,且优势藻群并非微囊藻类.结果表明,湿地能有效改变微囊藻的繁殖速率和水体中藻类的优势种群,明显抑制水体中的蓝藻数量,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主要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光照强度、CO2浓度)的综合调控,比较了3个不同调控模式在平均总产量、单袋产量、商品菇比例和生产稳定性、同步性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模式3(菌丝恢复期温度设置在16~19℃、CO2浓度控制在2 000~3 000mg/kg,原基形成期温度15~18℃、CO2浓度2 500~4 000mg/kg,菇蕾形成期温度14~17℃、CO2浓度3 500~5 000mg/kg,子实体生长期温度13~16℃、CO2浓度4 000~6 000mg/kg,子实体成熟期温度13~15℃、CO2浓度4 000~5 000mg/kg;原基形成期和菇蕾形成期前期光照强度500~600lx;子实体生长期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其余时期控制在80%~85%)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0.
营养盐对小球藻生长及胞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藻含有的蛋白质、糖蛋白等活性物质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活性和生理功能.在24~26℃、自然光照的条件下,首先考察小球藻生长与胞内蛋白质积累的关系,其次利用正交设计实验考察不同浓度的营养盐对小球藻生长及胞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球藻中蛋白质的合成与积累主要发生在生长过程的平衡期.利于小球藻生长的营养盐的优化组合为:C6H12O6:2g/L,KNO3:0.8g/L,Na2PO4:0.2g/L,细胞的最大密度为6.46×107个细胞/L培养液.获得最高蛋白质含量的营养盐的优化组合为:C6H12O6:6g/L,KNO3:1.6g/L,NaH2PO4:0.2g/L,与之对应蛋白质含量为:655.4mg/g.此结果为进一步从微藻中获取单一组成的,具有重要生物和生理活性的蛋白质及糖蛋白提供了优化培养微藻的实验依据和规模化生产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蛋白核小球藻和四尾栅藻在不同污水浓度下的生长及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能力.方法:采用人工模拟农村生活污水高、低共两个污染浓度梯度,分别投放蛋白核小球藻和四尾栅藻,分析藻类生物量、水体环境指标参数以及N、P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蛋白核小球藻投放的水体中,光密度在前期增长幅度小而后快速增加,而四尾栅藻前期增加迅速,而后增长速度变缓.蛋白核小球藻在低浓度条件下,第0~4天的叶绿素A含量迅速增加后含量趋于稳定,而四尾栅藻在0~2d含量快速增加,而后稳定并缓慢下降.高浓度下,蛋白核小球藻投放2d后叶绿素A含量迅速增长,四尾栅藻投放0~2d增长迅速,而后稳定.与对照组比,投放藻类的水体,溶解氧含量(DO和pH值都有升高趋势.对照随处理时间的延长,水体中N、P有明显减少趋势.在低浓度污水条件下,两种藻类去除总氮和氨态氮效果差异不大,而在高浓度条件下,四尾栅藻对总氮去除率较高,最终去除率达88.7%.蛋白核小球藻对总磷去除优势明显,在低浓度和高浓度负荷下最终去除率分别达96.0%、73.6%.结论:蛋白核小球藻和四尾栅藻在2种污水浓度下生长状况良好,且2种绿藻均改善了水体环境,而水体环境变化对氮磷去除具有重要意义.蛋白核小球藻去除总磷效果优于四尾栅藻,而四尾栅藻在高浓度条件下对总氮和氨态氮去除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2.
比较丛粒藻(Botryococcus braunii)藻株AGB-Bb02在4种培养基Chu10、Chu13、BG11和BBM中的生长效应,测定其藻细胞在延滞期、对数前期、对数后期和稳定期4个生长期总烃、总脂的含量,并初步分析了对数后期样本总烃粗提物的成分。结果表明:B.braunii AGB-Bb02在Chu10中的比生长速率较快、代时较短,藻细胞的总烃、总脂代谢累积量较高,Chu10可作为该藻株较为理想的培养基。该藻株在对数生长后期的总烃、总脂含量最高,可选为最佳收获期,其对数生长期后期的粗烃组分主要为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和烯烃。  相似文献   

13.
从太湖中成功筛选出一株能够同时降解微囊藻毒素-RR(MC-RR)和微囊藻毒素-LR(MC-LR)的土著细菌MC-LTH11.经鉴定,该菌属寡养单胞菌属,并含有mlrA基因.在含有藻毒素粗提物的培养基中,MCLTH11能够在6 d内将初浓度分别为37.13 mg/L的MC-RR和18.49 mg/L的MC-LR完全降解,并且降解速度受到pH值、温度、初始微囊藻毒素浓度和培养基种类的影响.此外,MC-LTH11能够在1 d内完全降解太湖水样中的微囊藻毒素.研究结果表明,寡养单胞菌MC-LTH11具备对微囊藻毒素污染水体的修复能力,并可能是太湖水华爆发后微囊藻毒素降解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太湖南泉水域2009年5月至12月产毒微囊藻的环境丰度及其微囊藻毒素-LR产毒能力进行研究,并监测水质和富营养化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南泉水域的水污染程度与富营养化程度均为中度;5月至11月蓝藻密度均超过水华的阈值;5月至10月产毒微囊藻的环境丰度均高于40%,随着温度的降低,产毒微囊藻的环境丰度迅速降低并在12月降到了5.66%;5月至12月产毒微囊藻的微囊藻毒素-LR产毒能力为1.661~9.293μg/亿细胞.11月至12月随着水温和藻密度的急速下降,产毒微囊藻的微囊藻毒素-LR产毒能力显著增强.结果提示太湖南泉水域全年大部分时间存在水华,产毒微囊藻为其优势藻,产毒微囊藻的环境丰度及其微囊藻毒素-LR产毒能力的动态变化和水温密切相关.冬季产毒微囊藻产毒能力的显著增强也提示在水华和非水华期内对其防制都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淡黄花百合的离体保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淡黄花百合组培苗的离体保存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15-24℃,光照时间11h/d,光照强度1500lx条件下,最适培养基为添加1-3%甘露醇的MS培养基,保存10个月后存活率为92%左右,存活的幼苗接种于增殖培养基上,100%正常生长和增殖.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向日葵种子根的向光反应特性及光照时间、光照强度IAA和GA3对其向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向日葵种子根表现为负向光性倾斜生长;(2)在2~8h的光照时间内,向日葵种子根的负向光性与光照时间成正比;(3)在5~25 lx的光强范围内,向日葵种子根的负向光性与光强成正比;(4)0~10-4mol.L-1的IAA可促进根的伸长和增强其负向光性反应,随着IAA浓度的升高,向日葵种子根的负向光性反应消失,生长也受到抑制;(5)10-5~10-4 mol.L-1的GA3能促进向日葵种子根的伸长,但对其负向光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微藻是一类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生长速度快、具有极大应用价值的生物资源,包括部分真核藻类和原核蓝藻。目前有经济价值的微藻主要分成两大类:海洋微藻和淡水微藻。海洋微藻有小球藻、微绿球藻、盐藻、亚心形扁藻、三角褐指藻、牟氏角毛藻、紫球藻等,分属绿藻门、硅藻门和红藻门。淡水微藻有固氮鱼腥藻、钝顶螺旋藻、极大螺旋藻、雨生红球藻等,分属蓝藻门和绿藻门。  相似文献   

18.
对小球藻蛋白质的提取及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研究小球藻中增强免疫力及抗肿瘤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的活性成分,本文对小球藻蛋白质的提取及分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小球藻(Chiorella ssp)光照培养,离心收集鲜藻,超声波破碎细胞,离心除细胞碎片.取上清液加入30%饱和度硫酸铵,4℃静置盐析24h,离心后分别将沉淀和上清液透析,经Sephadex G-75柱层析,可以得到分子量不同的四种蛋白质,以PAGE分析证明了本文所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小球藻的生物学知識 1.小球藻的分类小球藻—名綠粒藻,在植物分类学上屬于綠藻綱、綠球藻目(Chloroccocales)的小球藻屬(Chlorella)。在小球藻屬中比較常見的种类,有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淀粉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兩种。 2.小球藻的分布和生态小球藻的分布很广,从热帶到溫帶的淡水中都能生存。普通在湖泊、池塘、河流、溪溝以及水槽、水盆中都可找到它。小球藻要求的温度幅度比較大,可自10℃~36℃,但在5℃至10℃亦能生存,超过36℃而达45℃也不会死亡;但是最适宜的温度是25。~30℃,在这种温度下能迅速繁殖。由于小球藻对温度的要求幅度较大,所以在溫帶地方几乎从早春至早冬都能在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一到严寒的季节,水溫在  相似文献   

20.
6种海洋微藻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实验室培养的6种海洋微藻用有机溶剂与水提取其活性物质,提取物用圆形纸片法对3种细菌和2种真菌的生长进行了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在6种海洋微藻中,塔胞藻的抗菌谱最广,分别对4种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亚心形扁藻与塔胞藻的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抗性最强.在所有的菌中,黑曲霉对微藻提取物较敏感.不同的微藻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微藻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大于对真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