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我有幸加入北京大学出版社,开始了版权经理的职业生涯. 在那之前,我对版权贸易没有任何具体的概念,只是从知识产权法里了解到一点点国际公约和著作权法的基本知识.可是我非常幸运,北大出版社的海外合作工作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早年引进出版《未来之路》到近年来引进《全球通史》和输出《中华文明史》的版权,版权贸易工作深受出版社领导的重视,同事也都是热爱版权贸易工作的业务精英.  相似文献   

2.
拟引进图书在出版社选题会议讨论通过,列入选题计划后,社内负责版权联系的人员就要开始与国外出版社洽谈版权,并最终签订授权出版合同.  相似文献   

3.
在计算机图书出版方面,电子工业出版社是开始引进版权最早、操作最规范的单位之一,到2000年末,共计引进版权1800种,位居全国第二.并荣获了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版权研究会授予的2000年度"全国图书对外版权贸易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图书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各大学出版社要得到长足和稳健的发展,就必须走特色道路,要有自身的特点.同样,在版权引进中也应与本社的出版特色相呼应,更重要的是,依托所在大学的学科资源优势和特色,在版权引进工作中的选题确定、编辑出版、市场营销等各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版权引进工作为例,结合该社在版权引进中的一些做法,对大学出版社的版权引进优势进行剖析,为其他大学出版社的版权引进工作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5.
2003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作为希望出版社版权贸易工作人员,我与比利时海马出版社版权代理人董欣欣女士有了最初的接触.那时她向我推荐了《卡米的故事》丛书.该丛书于2001年3月开始出版,是比利时画家南茜·德瓦克丝和作家安琳娜·派蒂格尼合作出版的卡米系列,每年出版3册.  相似文献   

6.
拟引进图书在出版社选题会议讨论通过、列入选题计划后,社内负责版权联系的人员就要开始与国外出版社洽谈版权,并最终签订授权出版合同。  相似文献   

7.
我国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已经开始了与国外出版社共同策划选题并合作出版图书,而不仅是单纯的国外图书版权引进. 早期的图书引进,国内出版社更多的做法是把国外出版社的图书版权买过来后,或直接影印或翻译成中文出版.这当中,不可否认的是,出现过一些市场上非常畅销的图书,在大众文艺类图书领域尤其如此,国外畅销的图书在中国翻译出版后同样能进入各大畅销书排行榜.但是有些领域的国外版权图书,如教育类尤其是语言学习类图书,适当的本土化工作则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正2004年,我有幸加入北京大学出版社,开始了版权经理的职业生涯。在那之前,我对版权贸易没有任何具体的概念,只是从知识产权法里了解到一点点国际公约和著作权法的基本知识。可是我非常幸运,北大出版社的海外合作工作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早年引进出版《未来之路》到近年来引进《全球通史》和输出《中华文明史》的版权,版权贸易工作深受出版社领导的重视,同事也都是热爱版权贸易工作的业务精英。适逢引进版图书深受读者欢迎,北大社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出版市场正在掀起一股童书热,面对快速增长的童书市场需求,通过引进版权书来迅速增强出版社的供给能力是出版社常见的经营策略之一.本研究以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为个案,探索出版社如何利用区位优势,通过引进版权图书助推自身品牌建设、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并提出引进版权可能产生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版权引进已成为推动我国出版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根据国家版权局的统计数字,自2002年以来,我国版权引进品种连续几年保持在万种以上的高位.从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近年版权引进的经验看,要使版权引进效果更显著,首先要有品牌意识,围绕品牌,树立"种苹果树"和"培养好园丁"的理念,这样才能良性发展,使版权引进的工作越来越顺畅,道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11.
对于出版社来讲,版权交易市场既是一个非常赚钱的市场,同时风险又很大。版权引进和版权转让构成了这一市场的主旋律。出版社引进版权在业内是一种普遍的做法。根据《版权通讯》的统计表明,美国和加拿大的零售商在1997年销售出了价值近45亿美元的通过引进版权而出版的图书,占版权交易市场总额740亿美元的6%。其中,儿童读物义是引进版权的热点领域。1997年,美国《出版商周刊》的儿童读物畅销书排行榜中,引进  相似文献   

12.
版权贸易:新的经济增长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出版交流》2003,(5):45-46
在出版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中国出版大步走向市场的进程中,版权贸易愈来愈受到极大的关注和重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所有出版社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谁能够正确把握和运用,谁就可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优势,赢得更大发展空间。山西属内陆省份,版权贸易起步较晚,然而希望出版社如一匹“黑马”在版贸方面成绩卓然斐然。2002年全国少读工委把“希望社引进高峰年,铺就发展路”作为少儿出版十大新闻之一。该社的版权贸易起步于1998年,2000年之后的三年内,谈判项目近20个,出书项目10余种,占山西省新闻出版局系统引进项目的半壁江山。希望出版…  相似文献   

13.
从源头讲,我社第一本版权贸易的图书是从输出开始的。我社原名中国审计出版社,主要出版审计、会计等图书。1997年前后,台湾的五南出版社(后改名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引进了我社的一本《审计学》。由此引发的积极从事版权贸易的热望,一直延续至今。2001年我社改名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成立了对外合作部,并提出了"高起点、借平台、跨越式发展"的理念和思路。2003年,在大力开拓引进版权的同时,向韩国成功输出《纵横舌辩101策》,  相似文献   

14.
影响我国版权贸易发展的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年10月 ,我国相继加入了《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 ,版权贸易应运而生。经过短短几年的时间 ,我国版权贸易发展十分迅速 ,已经成为出版业的一个经济增长点。我国版权贸易的现状据国家版权局统计 ,自1995至1998年 ,全国出版社开展图书版权贸易共约1 6万多项 ,引进图书版权的数量约为1 45万项 ,输出版权约为1800项(不包括内地作者向港台地区出版社的个人授权)。目前 ,我国版权贸易呈大幅度上升的态势 :1997年全国图书版权引进为3224种 ,1998年版权引进5469种 ,1998年比1997年增…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与国际医学交流合作的日益增进,医药类出版社纷纷加快了版权贸易的步伐,越来越多的优秀外版医学专业图书在国内出版.虽然它们类型繁多且立意创新,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弥补国内原创市场的不足.但近年来在国内本土原创作品开始发力这一背景下,再加之引进版权类图书需支付高额版税从而提高图书出版成本,及可能在国内"水土不服"等问题,各家出版社对引进版图书的选择也更加慎重.如何引进精品,并实行精品本土化,这些都是医学类专业出版社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针对国内出版现状,结合笔者所在的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实际,谈谈引进外版医学专业图书的现状和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北京地区图书版权贸易活跃,版权引进与输出结构日趋合理,但逆差仍然存在.以调查采集数据为依据,总结分析北京地区出版社版权贸易尤其是版权输出贸易现状,发现北京地区出版社版权贸易业务占重要地位,版权输出地区、种类及数量逐年扩大或增加,但是企业内部相关管理、国际化版权运营方式、专业化代理机制及从业人员的素质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7.
版权贸易对于一个外向型的、国际化的出版社来说至关重要.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与国外出版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已经展开,1990年《<史记>故事精选连环画》输出到韩国,实现版权输出零的突破.中国加入伯尔尼公约后,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与海外出版社的交流也更加密切,开始引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1999年设立国际合作部,由专人负责版权贸易,把图画书、玩具书、科普漫画书、青少年文学等出版类目下的作品介绍到中国,并且引进作品的数量逐年增加.近年来,我国出版业的发展迅速,出版的国际化脚步日益加快,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和发展趋势,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不断地调整和创新对外合作模式,主动将自身的出版行为融入国际图书市场之中.  相似文献   

18.
出版社经营的核心资产是版权 ,版权来源的广度和高度是一家出版社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海外版权的引进对于出版社占领资源制高点、切入市场增长点、提升本版出版力具有重要意义。以科技和教育为出版重点的大学出版社 ,如何围绕出版社的战略目标有效引进海外资源 ,实现发展上的突破 ,一直是清华大学出版社不断深思和探索的。   内外版权互动 ,实现发展突破  海外版权的引进不仅使编辑可以面向全球选题资源策划图书 ,更重要的是 ,通过运作引进版图书 ,打开国际视野 ,提升本版书的发展。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 ,清华社率先引进MicrosoftPress…  相似文献   

19.
版权引进的层次及不可忽视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智 《编辑之友》2005,(2):14-15
<哈里·波特>成功登陆之后,各家出版社都加大了版权引进的力度.版权引进在增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繁荣图书市场、完善图书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的意义不言自明,各家出版社应当带着更为开放的心态去审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产品,从战略高度来看待版权引进工作,既要把它当做机遇,也要把它当做挑战;既要有利可图,又要不忘责任感;既要积极寻求合作,又要不降格以求.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将版权引进纳入健康的轨道,实现使版权贸易成为推动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成为出版产业的支柱之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从事版权贸易工作已经将近十年了,笔者目睹了2000年以来我国版权引进热潮的兴起,也经历了2005年以来我国版权走出去逐年的进步和飞跃.版权输出是我国重要的出版战略之一,是我国文化软着陆的重要举措,得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高度重视,各个出版集团、出版社更是不遗余力地做好版权输出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