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介入策略使STS获得了进入科学活动“现实之轨”的能力,而不再是外在于科学世界,从而在文献分析、理论建构等传统方法之外获得了一种研究科学活动的新方法.随着STS的规范转向,STS介入策略被赋予新的内含——“社会行动力”概念被引入.规范转向与境下STS介入策略的场域参与范围、社会期望、角色扮演、介入模式等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也面临“认同不足”等新挑战,文章分析了这些挑战产生的原因,并对STS介入策略的未来发展路径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当代STS研究的社会学进路及其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学是当代STS研究的重要进路之一。本文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分阶段回顾了STS社会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贡献。本文认为,社会学视角进入STS研究不仅是STS理论走向成熟的关键因素,而且催生了丰富多彩的经验研究成果,客观上促进了我们对科学技术体制、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技术实践的更为深入的理解。本文对科学社会学和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多样性持一种积极评价,视其为社会学说明模式日益开放的标志。而对STS研究近年来出现的试图超越社会学的各种“转向”,则持保留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它是以培养有科学素养的人为目标,这样的人应懂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并且能够在日常决策中使用这些知识。本文通过明确初中科学课程中进行STS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同时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机渗透、专题讲座、现状调查以及STS信息的收集和交流等途径进行STS教育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戏剧化的“韩春雨论文事件”报道过程反映出传统实证主义科技观仍在当前我国科学家和媒介观念中占据主导地位,也为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学者提供了一次难得机会去审视当前我国科学家的真实知识生产及其与媒体科学传播的真实互动过程。首先从STS中默会知识理论和实验者回归悖论分析“韩春雨论文事件”中颇受争议的可重复性原则,指出可重复性原则不是一个镜式反映自然的表征过程,而是一个社会文化利益介入的实践建构过程。接着从STS中藤村的分子生物学彩车理论和拉图尔的信用循环理论角度分析“韩春雨论文事件”出现的社会原因。最后就如何避免类似“韩春雨论文事件”再次发生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科研伦理与诚信建设机制需进一步重视与完善;二是需在功利主义价值观与理想主义价值观之间保持合理的必要张力;三是需加大STS教育的普及力度,让科学回归真实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5.
我们引入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的教育思想,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作为创造发明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从SSK科学观的演进看STS的实践化转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STS(科学的社会研究)的主流思潮从科学知识社会学(SSK)转向科学的文化研究(CSS)。从SSK科学观不断向实践维度的演进中可以清楚地窥见STS的实践化转向,进而了解当前科学实践哲学的发展趋势。对这种后现代科学观的反思,使我们从中得到启示和借鉴,并利于形成新的实践科学观。  相似文献   

7.
STS是英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缩写,它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交叉学科,不仅理论性强,而且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践学科。它体现了一种新的价值观、新的科学观、新的教育观和新的社会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社会的进步要靠科技的动力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要靠社会的进步来导航。因此,未来社会的人才需要有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整体观念,要有一定的科学意识和社会价值观。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技术、社会(即STS)教育的贯通与有机结合,是培养…  相似文献   

8.
“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是最近几年出现的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是培养受教育者具有以“关系”性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及能力的一种研究,目前呈现出方兴未艾的态势。笔者欲从学科之间的相似性问题入手,谈谈对STS学科的体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是科学的两大体系,各有其研究重点及表现特性。然而,两大体系的诸多学科之间有许多问题却具有相似性,琢磨回味,常让人忍俊不禁,生出许多遐想。列举数例如下:1、物理化学与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似性:*电流短路———人走捷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相似文献   

9.
武汉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①(以下简称《科学》)课程中包含大量科学与环境、资源、科技、保健、生活、科学史等STS内容,对于帮助受教育者尽早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为将来进入社会后促进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而储备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武汉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①(以下简称<科学>)课程中包含大量科学与环境、资源、科技、保健、生活、科学史等STS内容,对于帮助受教育者尽早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为将来进入社会后促进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而储备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燕  张锐 《大众科技》2011,(12):192-194
STS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的联系,促进人文和科学文化的融合。文章通过分析STS教学理念与实验课程的关系,探讨STS理念指导下的《电视新闻编辑与节目制作55实验教学策略,通过在实验教学中渗透STS思想,采用任务驱动学习方式,把专业技术与社会问题联系起来,目的在于培养全面的从事编辑工作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耿琳琳 《科学学研究》2018,36(9):1545-1549
“认知主义”的设计观旨在从科学研究模式中寻找设计活动的确定性以把握设计规律。然而这种进路忽视设计的社会导向,因此在现实中难以有效实施。当设计方法论从认知主义范式转向STS范式时,就能将设计活动放到社会中去考察,从而揭示了设计活动的社会因素。STS研究的初衷并不是想要从本质上批判设计的科学性与自主性,而是为研究设计活动提供一种社会学分析的补充框架。基于对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净空”设计的反思,可以看到,设计与社会是一种双向建构的过程。一方面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因素影响设计的建构与形成,同时另一方面设计也反作用于社会秩序的重构。  相似文献   

13.
董小明 《科教文汇》2021,(11):65-66
STS教育属于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的理念,将其实施和渗透到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升生物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科素质。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应该重点关注STS教育的实施和渗透,寻找最佳的应用策略和应用方法,营造良好的生物教学环境氛围,充分发挥STS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技术素养与社会责任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根本要求,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的今天,科技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科技安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安全水平的重要标志。系统研究了国家科技安全战略管理的有关理论问题,包括国家科技安全战略、科技安全规划与计划、科技安全政策与法规、科技安全战略实施与评估等。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研究法,首先分析了文化与价值的意义、科学研究的文化价值意义,即人类的存在与一定社会的文化及价值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科学研究是一种文化现象并在价值观念等层次上深刻影响着文化,进而推导出高校科协的文化价值意义:高校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推动科学文化传播和先进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内部群体文化与同类价值意识对科技工作者个体文化人格的形成发挥价值导向功能;在学术文化交流过程中通过批判、继承和创造进行文化融合;在传播、普及科学知识过程中以自身的观念、意识、行为去影响公众。高校科协应构建具有感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的文化价值体系,引领科技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促进社会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周松峰 《未来与发展》2009,30(11):27-30
以人为本成为时代的自觉与共识,实践以人为本首先要全面提升人的素质与涵养。教育更应是全面的终身的教育,文化发展亦是文化社会教育.最根本的也就要体现其社会教育的目的性。文化之所以能践履其社会教育之功能.就在于文化“化人”的本质属性与环境性模塑的社会效应,为此,文化的科学发展应是基于文化社会教育意识与自觉.积极地对其进行历史性的理性挟择以全面提升人们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Endeavour》2022,46(3):100837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Israel has attracted much scholarly attention. Historians of scie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STS) scholars, and Middle East/Israel studies experts have focused on specific scientific disciplines or periods, analyzing the uniquen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Israel. This article explores what characterized Israel’s scientific activity precisely at the time of the state’s birth, and examine how the perception of science as key to Israel’s survival was constructed and reinforced in that formative phase. The focus here is on the natural sciences, as the perception of the natural sciences’ importance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building the state and its security differed essentially from that of other disciplines. As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e challenges that the natural sciences faced during Israel’s War of Independence were far more difficult than those faced by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humanities. This study analyzes scientific activity that took place in one single year, beginning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cience Corps in March 1948, two months before Israel’s declaring independence, until the end of its War of Independence in February 1949. As this study shows, both the war effort and the civilian activities strongly influence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in the nascent state.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意识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华  周莹 《中国软科学》2006,(10):103-111
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意识调研以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不特定公众的创新意识、知识产权认知程度以及相关规则意识和道德意识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和分析,结构性地描述了我国社会整体的知识产权意识现状,并形成了全面系统的实证材料。通过对调查结论的分析表明,解决我国公众知识产权意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应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实施疏导性、系统化的战略措施并着力于建立多元化的创新激励平台。  相似文献   

19.
论科学技术学的研究纲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学是以科学技术系统整体为对象、以认识科学技术的性质扣规律为目的,并采用人文社会科学的视角和方法,从哲学、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应用技术四个层面对科学技术进行全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维度研究的一个新学科群.这些研究构成了内容丰富、结构完整的学科体系.走向科学技术学,要尽量继承和发展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科学学和技术学等现有学科的成果,并尽快实现组织化和建制化.  相似文献   

20.
李科 《科学学研究》2010,28(11):1606-1610
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提出科学家社会责任的背景、履行科学家社会责任的途径、培养科学家社会责任意识的措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我国由于科学研究活动中违反科学道德的行为日益增多从而使得科学家社会责任问题备受关注,注重科学家通过构建良好的道德自律机制来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强调通过科学家本人培养科学良心来提高社会责任感;而西方国家则由于科学带来诸多负面效应才引发了对于科学家社会责任问题的广泛讨论,通过科学共同体制定准则来规范科学家的科学活动,注重通过专门机构培训科学家道德伦理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比较也不难发现,我国的科技伦理道德仍基本属于学术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