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城市绿地群落构建现存问题与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目前城市绿地群落构建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绿地群落的特征和合理结构,并探讨了基于生物多样性的城市绿地群落构建途径。即开发以地带性物种为核心的多样化绿化植物品种,培育苗木产业;模拟地带性群落的结构特征,遵从“生态位”原则,构建乔灌草复层群落结构;适当恢复和重建城市近自然绿地群落,创建野生动植物的适宜栖息地。  相似文献   

2.
亚热带雨林是南亚热带地带性植被的代表类型之一。本文对通道县南部的植被,就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以及群落分布区的自然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该群落属于亚热带雨林的最北缘类型。由于目前我国残留的亚热带雨林已经很少,所以,通道县南部的亚热带雨林对研究我国亚热带雨林群落的分布、类型和演替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群落"研究是当下教师喜欢参与的一种研究方式。嘉兴市秀城实验教育集团紧扣学校办学理念,以"群落"研究方式构建"三课三助"式教科研整体框架,通过课程研究,助学校发展;通过课堂研究,助学生成长;通过课题研究,助教师成才。"群落"研究是学校教科研顶层设计的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4.
运用生本教育理念对"群落的结构"一文,以解读种间关系曲线图及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为重点进行了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5.
正一、教材分析"种群与群落"是近几年高考的"四大能力要求"的高频考点。根据考试大纲和"新课标"要求,将教材内容分解为两个部分:1.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种群数量增长规律;2.群落结构。二、教学的三维目标A.知识目标:1.探究种群数量增长规律,解释有关生产的实际问题;2.群落结构。B.能力目标:1.通过看书、讨论有关种群特征和群落结构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稻田主要节肢类捕食者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四会市大沙镇稻田主要节肢类捕食性天敌群落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节肢类捕食性天敌包括捕食性昆虫和蜘蛛两大类,共15科36种;群落的垂直结构可分为两个主要层。早稻群落结构随着时间的变化,优势种和亚优势种也在不断变化之中,晚稻群落中的优势种地位虽无变化,但种群数量却在不断波动。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鹿回头岸礁造礁石珊瑚群落结构动态的研究,讨论了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稳定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格局.作者认为,由于结构稳定性与物种多样性都取决于群落更基本的特征,二者之间并没有简单的必然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玉米种衣剂包衣田,氧化乐果喷药田,对照田的昆虫群落结构和演替。结果表明:包衣田在防治害虫的同时,保护了天敌,对昆虫群落起到了双向调节作用,喷药田对昆虫群落的破坏性很大,导致了中后期害虫的再猖獗,对照田昆虫群落结构较稳定,但主要害虫的发生仍然较重。这为玉米田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了一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群落的演替"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如何能让学生在客观分析群落演替的过程上正确对待群落演替的概念,准确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对以下四个方面的把握很关键。1对群落演替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因演而替的主体过程"人教版新教材中对群落演替的定义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这一概  相似文献   

10.
植物病原菌在生态系统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全球变化背景下,长期氮沉降如何影响植物病原菌群落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因此,在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进行了原位氮添加试验,共设置了4个氮添加梯度。2021年7月,采集了土壤、植物根系和叶片样品。利用16SrRNA和18SrRNA测序技术,探讨氮添加对土壤和植物共生病原菌群落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结果表明:氮添加显著增加了叶片细菌和真菌病原菌多样性,降低了土壤细菌病原菌多样性;氮添加引起根际和根系内生真菌病原菌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未显著改变土壤、根系和叶片细菌病原菌群落结构。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H、NO-3-N、MBN和MBC是影响土壤和植物细菌和真菌病原菌群落结构的重要环境因子。基于上述,氮添加可能通过改变土壤性质,进而影响土壤和植物病原菌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1.
《嘉应学院学报》2015,(11):64-68
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地区典型的地带性植被,对保护环境、维持全球性碳循环平衡和人类的持续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对闽西九溪庐的常绿阔叶林植被的7个样方面积1 000 m2的样地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九溪庐常绿阔叶林有37科57属共75种,其中蕨类植物5科6属7种种子植物32科51属68种;(2)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H')为4.25、Simpson指数(D)为0.981和群落优势度(C)0.019;(3)各层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的变化趋势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藤本;群落优势度(C)为藤本层>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  相似文献   

12.
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也是珍稀濒危植物.本文分析、研究了江西白豆杉地理分布以及井冈山白豆杉群落的特征,结果表明:(Ⅰ)白豆杉在江西主要分布于三清山、井冈山、武功山、遂川南风面、上犹五指峰、德兴、玉山等山区的海拔1 000 m以上的山顶、悬崖或陡坡天然林中;呈现出"微间断分布"的特点;(Ⅱ)白豆杉多分布于高海拔、低温、高湿的山顶矮林地貌,其生物学习性为耐寒喜湿,并且群落结构单一,常混生或伴生于亚热带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中;(Ⅲ)井冈山的白豆杉群落年龄结构为稳定型,具自我维持、发展的生态系统机制,保护策略以就地保护为主,减少人工干扰.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是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命体,其群落结构组成及其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湿地的质量及健全性,本研究选取黄河三门峡段青龙坝和天鹅湖采样点,采用平板培养法对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湿地微生物物种丰富度高,细菌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根据平板数量优势分离出四株优势菌,初步判定Q-2菌株与芽孢杆菌属分类地位相近;四环素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湿地微生物在低浓度四环素暴露下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叙写男女争战的故事,展现了一个无爱的世界,其中隐含着来自没落之家的失落感、幻灭感和乱世的悲凉感。这些故事的讲述和人生感悟的传达,繁复众多的意象起到重要作用。意象并非散乱分布于各作之中,同类意象在单篇或多篇作品中反复出现,达成某种关联,形成两大意象群落,即女性意象群落和男性意象群落。男性意象群落中包含太阳意象、"梧桐雨"意象和灯意象。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评价毒死蜱施用后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并对降解功能菌株进行分析。创新要点: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方法,揭示了毒死蜱施用后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动态变化,并对试验土壤中的降解菌群进行分子鉴定。研究方法:将农田土壤用终质量分数5 mg/kg和20 mg/kg毒死蜱处理,同时以不施用毒死蜱为对照,定期采集土样进行毒死蜱残留测定并提取土壤DNA。将提取的土壤总DNA作为PCR反应模板,细菌群落结构分析采用对大多数细菌16S rRNA基因V3区具有特异性的引物GC-341F和517R,真菌群落结构分析采用ITS区特异引物对GC-ITS1f和ITS2f。DGGE图谱经Quantity One软件进行数字化分析,各泳道中的条带经标准化处理之后,条带的相对光密度构成一个矩阵,用Matlab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用Dice法计算相似性指数CS,用MEGA 4.1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聚类分析。之后,采用LB、察氏和高氏三种培养基结合的纯培养分离方法,从毒死蜱处理土样中分离具有降解功能的菌株。分别提取纯培养物的染色体DNA,利用ERIC-PCR对分离到的降解菌进行基因组指纹图谱分析,将典型肠杆菌基因间的重复共有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RIC-PCR)指纹图谱类型的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细菌和放线菌)或ITS区(真菌)扩增并测序,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基因库,并进行BLAST比对,初步确定降解菌株的分子地位。重要结论:本实验条件下,毒死蜱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5 mg/kg和20 mg/kg毒死蜱浓度下的降解方程分别为y=5.252e-0.09x和y=19.41e-0.08x。DGGE指纹图谱显示,毒死蜱施用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对照相比发生很大改变,且毒死蜱处理样品真菌群落结构保持基本稳定,多样性指数明显提高(见图2b);主成分分析显示,毒死蜱处理样品与对照明显分在2个不同的区域,充分表明毒死蜱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影响迅速且持久(见图3b)。毒死蜱处理样品细菌群落结构只在试验前30天与对照相比明显不同,60天时已经恢复对照水平(见图2a),同时主成分分析图上,毒死蜱处理样品与对照也越来越靠近,最后聚在一起(见图3a),说明毒死蜱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影响短暂。最后,获得了9个典型的ERIC型毒死蜱降解菌株。  相似文献   

16.
对玉米田昆虫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通过从群落生态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运用群落的重要指标相对多度、物种丰富度(S)、优势度(d)、多样性指数(H~1)、生态优势度(C)进行分析研究,基本探清了玉米田昆虫群落的组成及其变动情况.经调查得知玉米田昆虫群落由31个种组成,分属于11个目、22个科.昆虫数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直翅目、双翅目、同翅目、脉翅目、膜翅目、缨翅目、蜘蛛目、蜱螨目.在整个调查期间都处于优势地位的是玉米蚜Rhopalcsiphum maidis、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和七星瓢虫Coccinellaseptempunctata.根据玉米田昆虫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发生发展特点,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便于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和进行农业害虫防治.  相似文献   

17.
2014年7月至8月,对贵州沿河大水洞内的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动物标本478号。经鉴定,隶属3门8纲10目18科20属23种,计算并讨论了该洞动物类群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群落B(2.5588),而最低的是群落C(1.2718);相似性指数最高的是群落B-C(0.8050),最低的是群落A-C(0.2610);从多样性指数上看,三个群落中B群落为多样性最高的生物群落,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群落A多样性反而次于群落B;从相似性指数上看,相邻群落比相隔群落的生物相似性高。  相似文献   

18.
韩佳 《文教资料》2021,(1):17-19
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的作品,在中国译介和出版的过程,反映出以译者为代表的"翻译群落"中,各主体之间适应、选择、对话、协商的过程,折射出中国翻译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以翻译生态学理念,关照文学作品的译介过程,有助于分析翻译生态环境中诸要素之间的共生关系,了解译本诞生过程中译者受到的来自翻译群落各主体的"干涉",有助于厘清译者责任,构建平衡和谐的翻译生态。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教材分析"群落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稳态与环境》第4章第3节内容。本节一般安排2课时完成。学生已初步了解了生命系统的各结构层次,学习了种群的特征,本节的学习也为生态系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群落的概念、群落水平的研究问题及种间关系,第2课时包括群落的空间结构及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探究。第1课时的重点内容是群落的  相似文献   

20.
对安徽皇甫山黄檀天然林的群落特征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黄檀群落中植物以高位芽植物为主,达65.6%,地上芽植物21%,地面芽植物3.2%,隐芽植物6.5%,一年生植物9.7%;黄檀群落的生活型谱接近落叶阔叶林的生活型谱.叶的特性以中型叶、草质叶、非全缘、单叶为主.群落分层现象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黄檀群落已进入次生演替的成熟阶段,属于典型的落叶阔叶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