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对增强民族体质和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参阅多位体育学术界国外学校体育研究论著,通过中外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比较研究,探讨中外学校体育基本理论体系、产生条件、性质特征、研究方法和哲学思想的异同,为中国学校体育宏观决策、战略研究、体制改革和教学科研提供理论依据和对比借鉴.  相似文献   

2.
1997~2002年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中的比较学校体育文献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新华  金玉  潘绍伟  陶涛 《体育学刊》2003,10(6):142-144
通过查阅1997~2002年中体育核心期刊,对比较学校体育的献进行综述,讨论了研究的概况,总结和反思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下学校体育改革的新动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素质教育的新内涵以及对学校体育的新要求,按照学校体育基本理念向个性化方向发展,体育课程向开放化方皇发展,教学方案设计向弹性化方向发展,体育教学方法向过程化方向发展,体育教育评价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学校体育环境向科学化美化方向发展的新动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探讨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认为: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是学校体育的一个根本目标;明确学校体育各学段的体育目标和内容,强调其连续性和衔接性,形成一体化体系;重构学校体育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刘超 《体育世界》2014,(12):68-69
采用文献资料、归纳、综合等研究方法,针对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意义做出新的阐述,提出四个“有助于”,即认为学校体育有助于学生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学校体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学校体育有助于学生自我意识性的提高;学校体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抗挫折的竞争精神。通过对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旨在为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经历了从“双基”到“三维”,再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历程。从义务教育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体育所特有的以体育人价值是其他学科所无法取代的。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我国体育课程应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目标。对此,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基于核心素养的我国“体育育人”实践现状与困境进行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融入核心素养,创设情境化的体育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融入核心素养,通过“学、练、赛”,让学生“五育”并举发展;融入核心素养,注重学生体育过程评价,让学生成为合格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形成是学校体育和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同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在体育领域的集中体现,对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至关重要。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文献计量、逻辑分析等方法归纳和梳理目前国内学者关于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形成的相关文献,旨在为我国学生发展体育核心素养提供经验与范式,并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目标。研究表明:当前关于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形成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相关概念研究、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现状研究、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模型构建研究、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研究、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国外相关研究等6个方面。当前我国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研究方面还存在缺乏大量数据验证支撑、对于不同学段体育核心素养衔接不够系统、体育课程目标不够细化、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政策制度保障不够健全等问题。对此,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相关体育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强化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实证分析,加强不同学段体育核心素养衔接,明确体育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完善体育核心素养评价体系,保障体育核心素养政策制度落实。  相似文献   

8.
在丰富多彩的校园化中,“校园体育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化在大学校园这一特定环境中存在和发展的形式,是师生员工在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教学、体育学习、体育活动等过程中所形成并保存的所有内容的总和。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对学校体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校园体育化”则是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李卫东 《体育学刊》2016,(4):97-101
采用《中学生学校体育评价量表》,以广州市1 900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考察中学生对学校体育状况的评价。研究结果:1)总体而言中学生对学校体育状况的评价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相比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对学校体育评价较低,尤其是初一学生对学校体育评价的总均分显著高于其他年级;来源于城市的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评价总均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3)就读于城市学校的学生对学校体育评价的总均分显著高于城乡结合部学校和农村学校学生。4)国家级示范性中学学生对学校体育评价的总均分显著高于省一级学校学生。5)体育特色学校学生学校层面的体育评价总均分显著高于非体育特色学校学生,但在个体层面体育评价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1)中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评价总体状况良好。2)中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评价在人口学变量、学校地域类型、学校等级类型、是否体育特色学校方面有显著性差异。3)年级、家庭居住地等人口学变量,以及学校地域类型、学校等级类型和体育特色办校,均是影响中学生对学校体育评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相关研究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与课程资源开发、体育课程结构与课程模式、体育课程实施、体育课程评价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认为:体育课程目标分类已从关注身体素质领域和认知领域拓展到学生的情感领域;体育课程内容选择注重民族性、区域性和文化性;体育课程模式发展趋于多元化;体育课程评价是以学生的发展、学生的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在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以系统论的观点分析体育课程结构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体育媒体化:当下媒体与体育的现实关系形态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媒体化是当下媒体与体育关系的极端表现形态,是两者关系发展的历史必然,体现了媒体商业化和体育商业化、体育精英化的"合谋",走到了媒体体育社会责任论的反面,导致了体育社会效益的异化。通过文献资料、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逻辑分析法,在多元视角下对当下媒体体育传播进行分析,旨在运用体育媒体化概念及其运作过程中的偏颇与不足进行探讨,为改进和完善媒体体育传播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体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子明 《体育学刊》2001,8(2):18-19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对当前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与关系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论述,旨在使人们对学校体育的重要性有更深一步认识,确立身心和谐发展的现代体育观,树立面向21世纪学校体育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3.
中日体育教师专业化课程标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比较,试提出健全我国体育教师教育的法律内涵,构建具有“双专业”(教育学科和体育学科并重)特征的体育教师课程标准的共同框架(普通文化课程占总学分的20%;教育学科课程占40%;体育学科课程占40%),关注健康教育和技术技能等课程的建设,注重“标准化”和“多元化”的融合发展,回归体育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4.
对体育与竞技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分析和比较的方法,从考查体育与竞技两个术语的概念入手,分析二者之间的异同点,从而揭示出体育与竞技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它们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又相互区别.  相似文献   

15.
论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的有效结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有机结合的意义在于,改变学校体育的封闭状态,给学生营造一个连续进行体育学习、锻炼的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也能不间断地进行锻炼,形成终身体育观.通过对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内在联系的揭示,提出了两者结合的必要性及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杨波  袁古洁 《体育学刊》2007,14(6):59-63
英国于1988年首次实施中小学"国家课程"标准.现行的"国家课程2000"是经过1994年和1999年两次修改完善而于2000年颁布实施的课程标准.英国国家体育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一部分,也经过了较大的改动.英国国家体育课程的发展过程、价值取向、课程结构与特征给予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体育课程应体现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体育与健康是两门性质不同的课程,应开设单独的健康教育课程;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讲求灵活性与统一性的结合;课程实施与评价由学校、家长和师生共同监测.  相似文献   

17.
18.
本体论游戏观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钧  史兵 《体育学刊》2007,14(5):14-18
对游戏的认识有认识论意义的和本体论意义的。从本体论的意义看来,游戏是人及其活动的存在方式,因此,得出"体育教学是游戏"的命题。本体论意义的游戏属性,揭示了体育教学中的人和教学过程两个核心要素,揭示了体育教学既是认识过程又是交往过程这一本质所在。生成了体育教学,教师自我偏离和学生认识偏离的严肃、合作的师生观,以"创读"为方式的创新的体育课程观,将脑力与体力相结合处于自由展开状态下的风险、整体、自由的教学过程观。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慧琳  闫伟 《体育学刊》2004,11(5):29-32
以我国19所高校180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论证大众传媒和学校体育之间存在的关系和作用。对大众传媒和学校体育之间存在的关系和作用进行全面了解是分析大众传媒影响的基础,有利于创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从本质上讲,体育教学是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而运动训练则是在体育教学的基础上,以实现竞技运动为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种教育过程。通过对二者区别与联系的分析,认为在当今体育科学和体育实践中,这两大科学原理已成为体育文化发展的不可忽略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