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易筋经》众多版本中,市隐斋本和来章氏本是目前所知的两个最早刻本,也是辑录“易筋十二式”和附有完整《洗髓经》的两个版本。通过对两个版本的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从市隐斋本的则数和正文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易筋经》不断增衍的发展轨迹;从两个版本“十二势图”的对比,可以看出《易筋经》从道家文化到佛家文化归属的重要转变;两个版本在序跋及正文内容上有着不小的差别,包括具体的功法要领、服药方式、遣词用字等,其原因多与版本传抄过程中的错讹有关;两个版本都附录有《洗髓经》的完整内容,正文内容略有差别,在封面、目录及跋文方面则存在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2.
少林武术作为文化品牌,在文化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意义,对少林武术的历史进行挖掘,能够丰富其内涵,提升其品质.《清稗类钞》有6个类别的35个条目记述有少林武术.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场景分析法,对这些条目进行研究,在认识清代少林武术方面可补正史之不足.《清稗类钞》关于少林派和少林宗派的使用频次说明有清一代“武术派别”广被接受,少林作为拳术流派之一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吸附力.从概念的使用上看,“少林拳棒”“少林拳法”和“少林寺拳法”是就整个少林派而言,属于集合概念,“少林拳”则仅仅是少林派诸多拳法中的一种.在《清稗类钞》的记载中,少林派功夫无论养生还是技击,都有较强的实用性.《清稗类钞》所栽习练少林武术者,遍布大江南北,囊括各个阶层,充分体现出天下功夫出少林的社会情景.从习练少林武术的时间看,最短百日能运气,十年方可尽得其秘.  相似文献   

3.
在武术史上,少林武艺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它的起源问题至今仍然隐藏在历史迷雾之中。很长时期内,人们一直认为少林习武开始于初唐少林僧人昙宗。明人王士性《嵩游记》就说:“自唐太宗以退王世充故赐昙宗官,僧各习武,武艺俱绝。”认为自昙宗封官以后才有“僧各习武”的局面出现。明徐学谟《少林杂诗》中也说:“怪道僧徒偏好武,昙宗曾拜大  相似文献   

4.
试论少林武术体系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依据较早的少林武术古典文献资料,对少林武术技术体系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较完整的少林武术体系的形成作了考证与探讨。指出少林武术体系中最先发展成熟者为器械武艺,其中又以棍术为先,大致形成于明代中叶。明代已有少林拳法,但据明代多家兵书及《少林衣钵》等少林古典文献所记,少林拳法发展成熟并形成体系为清朝初年。少林武术体系中的内功亦形成于清初。《少林衣钵图谱》第四卷《绘象罗汉行功全谱》成书于清乾隆年间,此谱十八段六十九势为少林佛门多年创造积累的功法,经过百余年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至清中叶发展成熟,形成一套完整而详尽的内练功法。本文依据大量历史文献,对近代武术史家唐豪的研究作了某些发展与修正。对少林武术珍贵文献《少林衣钵真传》的器械、拳术及内功,结合研究,作了系统的介绍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目录学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着优良的传统,这便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自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的《别录》和《七略》之撰定始,实质上“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学思想便为以后各个朝代的目录学家所接受,所发展,成为我国目录学独特的传统。 刘歆之《七略》,被班固“删其要,以备篇籍”,后名为《汉书·艺文志》而幸存。  相似文献   

6.
中国儒、道、释传统文化都富含和谐思想,在儒家传统中,更有着大量的论述,《论语》尤其论述深刻而详尽,它深深地影响到我们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因此,研究孔子的“和”、“中和”、“中庸”、“仁和”等和谐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少林武术在起源与发展中受到了佛教思想文化的影响.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其进行研究,佛教思想对少林武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少林武术的武德方面.2)少林武术的拳术、招式命名.3)少林武术的内功修炼方面.4)佛教修行对少林武术的影响.佛教思想与武术的结合,特别是禅与武术的紧密相连,是少林武术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被称为“拳禅合一”的武术.  相似文献   

8.
唐代还没有形成少林武术少林武僧,只有“十三僧助唐”,而没有所谓 “十三棍僧救唐王”;唐代僧人习武已经比较普遍,但唐代少林僧习武于史无证; 而五台山僧在唐代即以武名。  相似文献   

9.
少林棍论略     
对“十三棍僧救唐王”故事的由来进行考证,分析了紧那罗王与少林棍的关系以及明代少林棍的发展,并总结了少林棍的内容与特点。  相似文献   

10.
健身气功·易筋经锻炼对中老年人体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中老年人参加健身气功·易筋经锻炼前后部分体质指标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中老年人参加健身气功·易筋经"新功法锻炼3个月后,神经系统动态反应速度和平衡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练功半年后,能使中老年人体质得到比较全面的改善,表现为练功者的身体形态、呼吸机能、柔韧性、握力、平衡力等都有显著性良好变化,;并且练功半年到一年这一阶段基本保持一个较稳定的良好状态.证明:健身气功·易筋经对中老年锻炼者的体质有着积极的改善作用,值得在中老年人群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与效率,导入自然、巧妙,一堂课实际成功了一半,导入不符合实际,导入的结果是事倍功半,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12.
"六艺"是指两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至圣先师"孔子教授弟子们的六种教学科目,即"礼、乐、射、御、书、数"简称"六艺"."六艺拳",是以孔子的"六艺"之教和健身养生思想等为内容.以拳术形式为载体,融入家优秀传统的道德文化益智养心,按照民族传统的武术文化修身强体,修文习武,中和达道,性命双修的新创意."六艺拳"的创意,旨在弘扬儒家优秀文化传统,让现代人们在休闲与学练中,享受轻松和谐的文化沐浴,弘文习武,知儒养心,体悟孔子"智者乐,仁者寿"的养生之道,强身之术,"虽日习武,文在其中矣".  相似文献   

13.
将“百姓”释作“百官”并非确解.“百姓”作为社会学术语,它的词义由专指贵族特权阶级变为群众的泛称,正是当时社会形态变挚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4.
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的“拐角理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为研究对象,发现影响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发展和制约因素为: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竞技体育自身发展态势需要高水平体育队伍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潮流,运行数十年竞技体育体制的强大惯性,现行竞技体育体制既得利益集团转变观念的难度,以及社会力量尚不足以支撑整个国家竞技体育发展等。通过对这些因素分析,提出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的拐点理论,试图为这种渐进式改革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耗散结构系统观的角度对体育科学中的“用进废退”现象进行分析,提出人体的运动器官是远离平衡的耗散结构,人体器官的发达或者退化的根本原因是器官的熵变,器官熵值的增加或者减少导致器官向有序或者无序的方向转化,即向运动器官发达或者退化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6.
借用数理化生等理科知识的内容,讲授"量变与质变"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自然科学的论证过程中了解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道家教育智慧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自然原则为理论基础的道家教育思想,蕴藏着深刻的教育智慧。其"教人为善中含有教人为恶"、"以不救救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等观念或命题,都是发人深思的。站在时代的高度反观道家有关思想,会给我们以深刻启迪。  相似文献   

18.
篮球规则关于对“三分球”的规定,对篮球比赛技术、战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攻守空间的扩大使比赛的争夺更加紧张、激烈。“三分球”的出现并未改变对篮球比赛胜负结果起决定作用的近篮进攻优势和身高优势规律。对“三分球”与中近距离投篮三分远投与内线攻击等诸方面的内在联系,从篮球运动的整体上、从战术意义上进行探讨。对篮球运动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也是学校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面积推进,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形成了多元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成长等多种新的评价观念。这些评价观念无论是在评价的功能还是在评价的技术方面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评价的目的不再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能力的发展,使每一位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