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260名中学英语教师进行的“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状况及其来源”的问卷调查显示:中学英语教师正承受斡巨大的职业压力。压力巳导致中学英语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作简要分析压力的具体来源,呼吁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体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保健,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现在教师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认为教师的职业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问卷法对中小学在职教师进行测试,探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学生因素、自我发展因素和职业期望因素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教师是否教毕业班在学生因素和职业期望因素上有显著差异,教师的工作负荷在学校类别上有显著的差异,自我发展在教龄上存在显著差异,教师职业压力的六个因子与心理健康的十个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工作负荷和自我发展对教师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545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职业压力、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工作负荷、考试压力、职业期待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的主要压力源;有9.07%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存在着紧密联系,工作负荷对心理健康起消极作用;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起积极作用。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提供良好的支持系统以及教师自身的努力,是教师缓解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教育叙事研究方法,以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民族农村地区三位新生代特岗教师为典型研究个案,深入分析这个群体的职业压力来源。研究发现,民族农村地区新生代特岗教师的职业压力来源,主要有城乡教育文化差异的鸿沟、正常履职的人际关系束缚、专业发展的繁重教学任务羁绊和教育抱负施展的有效支持匮乏。四大职业压力来源的本质,是民族农村地区相对落后状态与新生代特岗教师高自我实现需求之间的矛盾。为了减缓民族农村地区新生代特岗教师职业压力,政府需进一步优化特岗教师招录条件设置与加强岗前培训,民族农村学校则应加大对新生代特岗教师的管理与支持力度,新生代特岗教师自身应努力谋求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旨在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间的关系,为促进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学依据.采用教师职业压力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625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来自于工作负荷、职业期望和考试压力,在心理健康水平方面,高职业压力的教师要显著低于低职业压力的教师,高社会支持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王广中 《教育探索》2002,(12):92-94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是当前困扰着教育界的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本从社会、学校、教师个人三个维度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产生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并对缓解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的众多调查数据表明。教师职业逐渐成为一个高压力的职业。1995年,戴维德和伊因(David,Eadaoln)曾指出.在过去的10年中,教师压力(Teacher stress)已成为许多国家研究的热门话题。对教师压力的国际性关注可能源于这样一个共识:即教师压力不但会给老师自身带来消极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学生.影响到整个教育事业。不同地区的教师其压力的主要来源也不同.这归因于不同地区教育的独有特征、这取决于教师独特的个性、学校独特的环境和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对教师和学校所持的最普遍的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减轻教师职业压力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如此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挑战,这大大降低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教师的心理压力有来自社会、家长传统的文化价值观,来自自我发展中的内在压力,来自学校管理制度的禁锢带来的压力。这就要求全社会更新对教师的职业要求;要求教师自身更新教育理念;要求学校进行人本化管理;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减少改革中的负面影响等以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教师职业压力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教师专业化运动和我国目前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职业压力,直接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师自身的生活质量。本文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等多个方面分析了教师职业压力产生的原因,对于了解当前教师职业压力的产生及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求基础教育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状况及其主要压力来源,揭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特点、影响因素,分析教师职业压力的产生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教师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教学工作、教学评价和学生因素;参加课改实验教师与未参加课改实验教师的职业压力不存在显著差异;教师职业压力发展趋势是先下降再缓慢上升,其中6~10年教龄阶段的教师表现出较低程度的职业压力,而后职业压力随着教龄的增长而升高;城市区域和学校类型等背景因素在教师职业压力总分上的主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是一系列的产业形态,是一种集约性的增长方式,只有形成长效机制,才能推进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总体上看,政府推动、市场驱动、公众行动,三者缺一不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真正走上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以循环发展的理念,修改相关的法律,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政策,必须利用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经济,构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分则中分别有条文将以营利为目的和牟利为目的规定为犯罪的构成要件,文章认为两者的刑法含义上并无本质不同,立法上宜统一规定为以牟利为目的,并对以牟利为目的的司法认定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对隐私权、知情权的含义及法律保护.在分析隐私权与知情权产生冲突的原因及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的基础上,提出正确处理好这两种权利关系应遵循社会政治、公共利益优先原则、权利协调原则、人格尊严原则。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详细介绍了鉴别双绞线质量好坏的一些方法,同时对网络工程中网线的选择也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教育权与著作权的竞争与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它在作权法上也有体现,反映在作权法上有关作权合理使用的某些规定中。教育权与作权的竞争通常通过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加以平衡。当今时代,由于教育观念和教育定位发生很大变化,同时也由于网络技术和其他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合理使用制度面临重大挑战,急需在教育权与作权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我国作权法的有关规定也有待调适。  相似文献   

16.
从人类发展的最初社会形态出发,探究法律信仰萌芽的土壤和对后世人类社会以及法律发展的影响。从而对我们国家更好地践行法律研究提供一条思想路径。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对高校学报的冲击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后,高校学报将在理念上、经营管理模式上、办刊宗旨上发生深刻的变化,面对这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学报应树立国际化的管理理念,采用创新的运作手段,创立学报的风格,这样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条件下,获得继续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Since the start of the Great Proletarian Cultural Revolution, tens of millions of educated youths, in response to Chairman Mao's call, have gone up to the mountains and down to the countryside in a gigantic revolutionary flow. This drive bear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or combating and preventing revisionism, reducing the three great differences, restricting bourgeois rights and bringing up millions of successors to the cause of the proletarian revolution. Spurred by the movement to study theory of the proletarian dictatorship, we must further consolidate and carry forward th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movement up to the mountains and down to the countryside.  相似文献   

19.
20.
The knowledge economy has increased the demands on our university systems to create innovative, flexible doctoral programs. Some countries have responded to this challenge by developing professional doctorates. In the province of Ontario (Canada), the trend appears to be to re-invent the traditional PhD rather than to develop professional doctorates. This paper traces historical,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reasons for this trend. It focuses, in particular, on the case of the longstanding Doctor of Education (EdD) at the 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OISE/UT). Enrolment in the EdD program has dropped significantly in the past few years. Drawing on a variety of sources including evaluation data from PhD and EdD students, this paper examines reasons for this development. The authors conclude that the same climate that is fostering professional doctorates is also changing the landscape for PhD education, making the degree more responsive to the needs of educational stakehold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