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50年全球粮食贸易的时空格局与地域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1961年-2006年全球粮食贸易时空格局和区域差异的定量分析,发现全球粮食贸易格局无论是时空分布还是地域格局都有了显著改变。研究表明,这种格局转变一方面与各区域人粮对比关系的变化有关,另一方面还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粮食贸易格局中的角色转换有关。从粮食数量上看,尽管发展中国家已取代发达国家而成为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出口贸易区,但对粮食净贸易额的分析表明,这种单纯的数量分析并不能揭示贸易量背后的真实经济涵义。事实上,从贸易额看,发达国家始终是全球粮食贸易的净收益地区,而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家则维持了一贯的粮食贸易逆差态势。区域尺度的分析则进一步表明,这种差距水平仍在继续扩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潜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运用引力模型检验了发展中国家对OECD国家服务出口贸易流量的决定,发现在所设立的模型中五个基本的解释变量与语言、贸易限制指数高度显著,而边界与自由贸易协议表现为不显著.接着根据得到的回归系数就中国对OECD国家的服务出口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中国对OECD国家服务出口总体上是"贸易不足".而在对这些国家服务出口不足的结构因素分析中,我们发现当进口国为发达国家时,人口因素起主要作用,而当进口国为发展中国家时,对出口不足解释最多的是贸易限制指数(TRI).  相似文献   

3.
张进  王诺  卢毅可  林婉妮 《资源科学》2018,40(10):1915-1930
基于1962—2016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复杂网络理论的基本概念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粮食流动的空间网络形态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1962—2016年,世界粮食产量增加了17.56亿t,年均增长2.09%,世界粮食消费量增加17.03亿t,年均增长2.07%;世界粮食输出量增加了3.45亿t,年均增长3.02%,其中美国、阿根廷和乌克兰等是主要输出地,中国、欧盟和日本等是主要输入地;在粮食贸易格局的演变趋势上,贸易网络的出度和入度均有所增加,表明世界粮食输出地与输入地的分布趋于分散化;粮食贸易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节点强度和标准权重熵等特征值差异明显。研究发现:虽然美国粮食贸易的出度值最大,但是输出空间结构的均质性最弱,粮食出口国家十分集中,因而是其软肋;中国标准权重熵值较高,从各国进口粮食的比例相差相对较小,输入结构均质性较好,表明中国应对粮食危机和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较强。本文研究成果揭示了世界粮食供需与流动格局的演变趋势,对于中国科学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和粮食贸易政策,应对国际事态变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磷是不可再生资源,关系到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研究磷产品贸易格局的演化特征,有利于认识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对保障中国磷安全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1990—2020年全球磷产品贸易网络模型,分析其全球化水平、贸易互惠和国家连接模式,考察了贸易大国(地区)的中心性演化,并构建指标评估了中国磷产品贸易安全。【结果】结果表明:(1)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以磷矿加工产品(包括磷肥与其他化工产品)为主的贸易网络越来越活跃,互惠性增加了30%以上,从而有利于增加国际合作,稳定贸易关系。在不均衡的网络结构下,许多国家(地区)依赖磷产品出口国(地区),因此主要出口国(地区)的政策稳定性对全球磷产品供给十分重要。(2)20世纪90年代,磷矿石、磷矿加工产品贸易的主要贸易国包括具有高磷资源禀赋或生产能力的出口国(摩洛哥、美国)与磷资源禀赋低、需求大的进口国(荷兰、德国、比利时、泰国和马来西亚等),2006年以来随着东欧和中国磷矿石产量增加、磷肥需求扩大,它们对磷产品贸易网络的影响能力不断增强。(3)随着磷化工产业的发展,中国由磷资源净进口国转为净出口国,贸易伙伴的政治...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1—2016年欧盟28个国家的贸易面板数据,构建一套贸易便利化评估体系,测出欧盟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采用拓展贸易引力模型,分析欧盟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贸易便利化各项指标的影响,明确未来贸易便利化改革方向。研究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进出口贸易有正向作用且最显著,影响力大于伙伴国GDP、人口总数和两国距离等其他因素;电子商务环境在4项贸易便利化措施中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汪艺晗  杨谨  刘其芸  谭蕊  袁浩 《资源科学》2021,43(5):974-986
“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在粮食国际贸易中发挥着日愈重要的作用,研究其粮食贸易带动的虚拟水和灌溉用能流动格局,能够为“一带一路”区域可持续的农业合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有力参考。本文基于UN COMTRADE、FAOSTAT和水价值研究报告的数据,构建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的粮食贸易及其隐含虚拟水和灌溉用能的流动网络,计算网络指标,并考察各国在网络中的地位和资源流动模式,分析网络社团结构。结果表明:①在粮食贸易网络中,俄罗斯、乌克兰、越南和泰国是虚拟水和灌溉用能出口国,土耳其、埃及、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是虚拟水和灌溉用能主要进口国。②存在一些粮食出口大国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现象,如俄罗斯,粮食作物灌溉过程消耗大量能源,粮食贸易会加重其农业用能使用负担,这表明目前粮食贸易引起的资源再分配情况还有待优化。③研究国家的虚拟水和灌溉用能流动网络已分化出社团结构,“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积极参与粮食国际贸易,在社团内核心贸易国的辐射带动下,边缘的发展中国家农业水资源和能源资源短缺的情况能得到一定改善。④非“一带一路”重要粮食贸易国在保障“一带一路”国家粮食需求的同时,为其提供了大量的虚拟水和灌溉用能资源,在贸易网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中介作用。本文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可以考虑通过农业贸易来优化本国农业资源结构,并加强农业合作,提高水资源和能源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数字     
《华夏星火》2011,(9):5-5
明年粮食棉花进口关税配额与今年持平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公告称,2012年粮食、棉花进口关税配额数量与2011年持平,总计2305万吨。其中,小麦963.6万吨,玉米720万吨,大米532万吨,棉花89.4万吨。公告显示,上述三种粮食品种进口关税配额中,国营贸易比例分别为小麦90%、玉米60%、大米50%。棉花的国营贸易...  相似文献   

8.
赵晞泉  陈伟 《资源科学》2024,(1):100-113
【目的】研究全球钴资源贸易网络演化,对于理解全球钴市场和钴供应态势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产品链视角出发,本文构建了钴矿石、钴化合物和钴及其制品的全球贸易网络,综合运用多种网络分析方法,刻画全球钴贸易规模时序变化,揭示不同产品类型钴贸易网络的空间格局与拓扑结构,以期为保障中国钴供应安全提供参考。【结果】(1)全球钴贸易规模在波动中上升,不同钴产品的贸易发展态势具有明显差异,钴及其制品成为全球钴资源贸易的主要形式。(2)全球钴贸易网络呈现出空间分异特征,钴贸易向少数国家(地区)集聚趋势明显,不同产品类型钴贸易网络的空间组织形态具有较大差异。(3)钴矿石和钴化合物贸易网络日渐松散,钴及其制品贸易网络稠密化程度显著提升,3类钴产品贸易网络的传输效率均随时间增强。(4)全球钴贸易网络均具有显著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核心结构和边缘结构层级界限清晰,各国(地区)在网络中的角色仍处于动态调整中。(5)中国、英国、美国、德国和荷兰等国家(地区)长期处于贸易网络的中心位置,韩国、法国和芬兰等国是其中两类钴产品贸易网络的关键国家(地区),奥地利和斯洛伐克、西班牙和意大利、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分别在3类钴产品贸...  相似文献   

9.
随着粮食贸易自由化的层度的不断加深,在这一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中国的粮食区域流通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过去北粮南运的格局逐渐为北粮南运和北出南进的并存格局所取代,这一变化是中国经济在市场化主导下作用的结果,并将对中国区域经济和国际农产品贸易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稀土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从长时间尺度分析其进口竞争格局并预测未来潜在的贸易联系可为稀土进出口国制定和调整稀土贸易政策提供参考.以稀土(HS:280530)为研究对象,运用复杂网络方法,构建1990-2018年全球稀土进口竞争网络,分析全球稀土进口竞争格局、演变特征,大洲、国家间竞争特点以及对中国稀...  相似文献   

11.
亚洲九国入境中国旅游与进出口贸易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张宇  周葆华  沈惊宏  朱磊 《资源科学》2015,37(9):1871-1879
选取1997-2012年亚洲9国入境中国旅游与进出口贸易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回归分析法,研究了入境旅游与进出口贸易两者间的互动关系。结果发现:①亚洲9国入境中国旅游与进口贸易、出口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②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显示,不同国家入境旅游与贸易间的互动关系呈现出较大差异性,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印度4国属旅游推动贸易型,蒙古、印尼、新加坡和泰国4国属贸易促进旅游型,菲律宾属旅游与贸易混合型;③各国入境中国旅游与进口、出口贸易间的互动作用强度也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论对中国入境旅游产业发展和国际贸易政策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虚拟水交易: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与粮食安全的一种选择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虚拟水交易是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与粮食安全的新选择.本文介绍了虚拟水和虚拟水交易的概念,分析了我国的水危机和粮食安全问题,提出虚拟水交易解决中国水资源和粮食问题的建议.作者认为未来30年,中国水资源短缺对粮食生产的制约作用将更加显著,中国要在30年左右的时间增加1.5×108t粮食生产能力难度比较大,采用传统的方法不能完全解决粮食缺口,虚拟水交易成为解决此缺口的一种选择.作者根据全国目前实际缺水量,结合其它相关研究成果,认为虚拟水交易需要解决300×108m3的水资源缺口,需要增加进口粮食3000×104t.增加进口3 000×104t粮食不会动摇世界粮食市场,我国外汇储备能满足粮食进口的需求.虚拟水交易对农民增收也是一种机遇.与南水北调工程相比,虚拟水交易成本比较低.因此,作者认为增加进口3 000×104t粮食解决中国目前和将来的水资源短缺和粮食安全问题的建议是可行的、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海南对外贸易格局演化及其与国内省区市的经济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周莺  陶蕾  刘卫东 《资源科学》2021,43(2):256-268
自由经济区是世界各国促进就业、驱动制度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海南自由贸易港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水平最高的自由经济区,对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海南贸易联系出发,采用RCA指数、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等方法,对海南的对外贸易格局演化及其与国内各省区市的经济关联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显示:①2002年以来,海南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对外贸易伙伴中,东盟国家地位显著上升,产油国地位波动巨大。②海南的出口商品结构相对稳定,始终以矿产品为主导;进口商品结构波动巨大,目前以化工产品、矿产品和运输设备为主导。③广东、河南及华东大部分省份与海南经济联系相对较强,广东、安徽、山东及河南是海南主要的产品流向地,而江苏、广东、浙江、河南和安徽是主要的产品来源地。④工业、建筑业及农业是海南与各省区市之间产品流动的主要部门;农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交通仓储和邮政等部门在国内产品流动中具有较强竞争优势。⑤海南与各省区市的经济联系具有较强的单向联系特征,其经济发展对国内其他省份的依赖性较大。  相似文献   

14.
王东方  陈伟强 《资源科学》2018,40(3):498-506
铝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铝土矿作为铝产业链的源头,是铝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因此,全面了解铝土矿的进口市场有助于充分把握市场形势并做出相应的判断。本研究基于中国1992—2015年铝土矿的进出口数据,从对外依存度和市场集中度两个方面,构建了铝土矿进口资源安全程度评价矩阵,以评价中国铝土矿的资源供应安全程度。结果表明:①1992—2015年,中国铝土矿的净进口重量和价值量逐年增长,特别是2004年以来,净进口重量和价值量增长显著;②1992—2007年,中国铝土矿的对外依存度逐渐上升,2007年之后相对平稳;③2007年之后中国铝土矿进口市场的集中度相对2007年之前较低;④近年来,中国铝土矿向供应相对安全的方向发展。建议:今后进一步积极开拓海外铝土矿资源;进一步均衡从各国进口铝土矿的比例。本研究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以及所构建的资源安全评价矩阵同样适用于对其他材料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俄天然气合作对两国天然气贸易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已有研究对于天然气贸易安全评价以定性分析为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采用定量方法评价天然气贸易安全。本文基于HHI指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构建了天然气进口和出口安全评价体系,科学评估了在不同因素影响下中俄天然气贸易安全格局与态势。研究表明:中国天然气进口多元化程度逐渐提升,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比例呈上升趋势在均衡中国天然气进口来源、降低中国天然气进口风险总体具有积极作用;俄罗斯逐渐增加的天然气出口潜力对于提升中国进口安全产生正向作用;价格因素对中国天然气贸易安全影响显著;俄罗斯出口中国的天然气占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总量的比例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对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安全产生积极影响;中国不断增加的天然气进口潜力带来的正效应相对抵消了俄罗斯主要天然气出口国天然气需求下降带来的负效应;近年来天然气价格下跌,对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安全产生明显负效应;未来几年,中俄天然气贸易量的急剧增加将使中国天然气进口集聚程度提升,应防范天然气进口风险上升。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变迁及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日益成为一国国际竞争力重要指标之一,以及中国外贸发展方式亟待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本文从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内涵的角度,进一步深化认识了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及其变化趋势。结论表明:伴随中国服务贸易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排名也得到了快速提升,并且进入较高位次;然而,中国服务贸易相对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却仍然处于本文所选样本国(地区)的"均值"水平。上述事实表明,目前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内涵仍然偏低,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的任务不仅在于"量"的扩张,更应注重"质"的提升。立足现实比较优势,抓住后危机时代发展服务贸易,特别是承接"服务外包"的重要战略机遇,是实现中国服务贸易转型升级和提高技术内涵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7.
郑芳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33(1):45-48,52
以油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GTAP模型模拟亚太地区建立不同自由贸易区对油料生产与贸易的影响.研究认为不同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油料的生产会产生负面影响,进而推动油料进出口的双增长,扩大贸易逆差规模.因此,我国在积极参与自贸区建设的同时,必须大力支持油料产业;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创汇油料;培育有中国特色的非转基因大豆产业等.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世界第一大稻米出口国,印度稻米出口贸易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全球稻米供给及粮食安全,并对地缘格局带来一定影响.本文基于FAOSTAT数据,利用网络结构测度指标和以地缘视角为基础的聚类分析方法,旨在探析印度稻米出口贸易格局及其地缘影响力.研究发现:①从2012年起,印度成为全球稻米出口第一大国,且稻米出口贸易的网络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之后,对外贸易的总量增长与结构变动非常显著,这在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效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首先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了2001-2010年中国大陆各省份的环境效率值,再使用分位数回归分析了入世前后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然后采用变系数省级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外贸进口和出口增长率对环境效率影响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入世以来,中国大陆各省份的对外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环境效率整体不高,并呈略微下降的趋势;外贸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在显著性、方向和力度等方面均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东部一些贸易总额比较大的省份在环境保护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文章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8年中国外贸增长较为平稳,贸易顺差下降、商品结构优化、多元化战略稳步推进、外商投资规模扩大。但是,由于金融危机将进一步恶化,世界经济发展继续放缓,外贸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与新情况,如出口增速大幅下降、贸易环境不断恶化等。2009年外部需求将进一步收缩,中国对主要经济体出口将全面放缓,出口企业经营压力继续加大。如何保持出口平稳增长将是我国外贸面临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