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9 毫秒
1.
工会十四大是关系广大职工(包括民工)切身利益的大会。一些媒体可能觉得这样的新闻毫无“卖点”,于是对工会十四大的报道作了“力所能及”的淡化处理,有的干脆不做报道。一家媒体不知是否出于不得已而为之,勉强作了报道,但只作了一条标题新闻。主标题是《工会十四大在京开幕》副标题是《胡锦涛等中央领导人到会祝  相似文献   

2.
在与网络、电视等媒体的较量抗衡中,报纸对新闻的反应如何“提速”,引发报人不断的思考与尝试,早报晚报滚动发行、当日重大突发新闻报纸加印等都在“快”字上作了良性的实践。快速反应与深度报道成为现代报纸“立报”的两张王牌。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没有充裕时间进行多方面采访,缺少理性挖掘的情况下,怎样在第一  相似文献   

3.
“这一天,全世界所有报纸的头版只做了一篇报道。” 这是一位国际资深媒体人对美国“9·11”事件后,全球媒体报道反应的评价。同样的一幕,也在2003年12月15日——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捕的第二天重演。 据笔者对当天93家国际报纸和54家国内报纸的分析,以萨达姆被捕作为头版“控股新闻”(即占版面大部分)的,约占98%,只有少数几家报纸头版没有报道或作淡化报道——同质化到如此地步,即使在新闻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仍然十分罕见。但正因为如此,境内外媒体对萨氏被捕这一消息作近乎雷同的新闻处理,在某种程度上恰好也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国际新闻报道趋势分析的最佳样本:国际新闻报道愈演愈烈的“娱乐化”潮流。  相似文献   

4.
苏格拉底说过:“没有经过反思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人生。”同样,没有经过反思的新闻采访其意义也要大打折扣。在参与了“灾区大学生,我们为你圆梦”的策划报道后,我对媒体的策划报道和策划思维作了一些思考。 竞争促使媒体追求一种与读者的“亲和力”,树立一种大众接受的媒体形象,这是媒体策划报道和策划思维的原始动力。 “5毛钱买张报纸,结果买回一个爹!”读者的这  相似文献   

5.
现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大媒体”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媒体尤其是报纸,如何保持和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我认为,深度报道和评论是报纸的灵魂,也是报纸的优势所在。这是其他媒体无法可比的。宏观经济报道属于深度报道的范畴,需要努力提高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6.
今年9号台风“麦莎”已渐渐淡出老百姓的视线,但总结、回顾抗击“麦莎”的报道仍是浙江媒体和同仁关注的热点。本文试从报道的内容、形式等多个角度,对我省报纸媒体这次抗台报道的特点作一分析。一、从报道内容看,倡导以人为本,增强了服务性,弘扬了人间真情  相似文献   

7.
且莫等闲看科技名词规范化·宁吉祥·最近,英国一家研究所采用无性生殖技术成功地培育了一头小绵羊。这一消息震惊了世界,我国新闻媒体作了大量报道。绝大多数汉语媒体都把这只羊称为“克隆羊”,把这种技术称为“克隆技术”;甚至把“克隆”当动词用,什么“克隆出牛”...  相似文献   

8.
1999年5月8日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导弹袭击事件发生后,我国的新闻媒体无论是电视、广播、报纸,还是被称为“第四媒介”的因特网新闻网站,绝大多数迅速地报道了事件发生的情况①,并辟出专门版面对这一事件作跟踪报道。5月中旬的~次调查显示,在中国的受众中,84%的人收看电视新闻的时间比平时多了,68%的人比平时更注意买报纸阅读。这次调查还显示,与媒体的意见相一致,几乎100%的受众不相信这是一次“误作”③。可以说,在使馆被炸事件的报道中,我国媒体的对内报道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然而,我国媒介在国际…  相似文献   

9.
王媛 《新闻传播》2005,(9):47-48
《经济观察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同为2001年步入中国财经媒体的两匹“黑马”,而《中国经营报》则被视为中国经济类大报的霸主,这三家报纸同为经济类报纸,报道内容、读者定位都大致相同,然而,其报道风格却不一样,这三大报纸的不同风格体现在哪里?笔者对此问题作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眉 《新闻与写作》2001,(11):21-21,20
9·11美国遭袭事件发生后,世界媒体采取了各种形式、各种手段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可以说是各显神通。但不同形态的媒体在报道中除了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外,还非常善于学习和运用其它形态媒体的长处,以至于报纸、电视和网络这些形态各异的媒体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融合。 报纸:推出号外 图片主打 报纸,有着固定的出版时间和出版流程,每天定时的出版,一般不会随意更改。但美国遭袭这件突发事件发生后,不少报纸打破了固定的出版时间,推出号外上街售卖。“号外”,虽然早已有之,但在计划经济时代不多见。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新…  相似文献   

11.
新闻情趣与新闻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璇 《军事记者》2005,(10):7-7
假如从报纸诞生那天算起至今,已有数百年的似箭光阴。走到今天,媒体仍是时间越挤越少的普通大众最忠实、最亲近的精神伴侣。究其原因,吸引受众的应该不仅仅是媒体具备先天强大的、无孔不入的输入输出信息的强健功能,透过它可以轻易地知晓“窗外事”、“天下事”,还应在于经由媒体的新闻报道,人们可以感受到报道背后所藏着的情意,品味出字里行间所透出的趣味。这远比只知道“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来得更有共鸣,更钻心入骨。  相似文献   

12.
朱珠 《视听纵横》2001,(3):24-25
最近,各类新闻媒体纷纷看上了一个时髦的新名词——“资讯”。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还是互联网,都掀起了一股“新闻资讯热”。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各家媒体争相打出了“资讯”牌。“资讯热”事实上是服务性新闻报道巨大潜力的外在表现,意味着服务性新闻报道的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13.
虽然对于“主流”媒体的理解目前有多种,但恐怕谁也无法否认《泰晤士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报的“主流”形象。这些报纸报道严肃、深入,信誉卓著,社会地位很高,其媒体影响力绝不只限于所处的城市,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甚至全球。“主流”媒体在很多国家指“具有较高的决策  相似文献   

14.
刘敏  张振亭 《青年记者》2017,(20):39-40
3月3日,2017年全国两会大幕开启的当天,各媒体记者纷纷亮出新“武器”,各种新技术和新装备格外引人注目.特别是一名记者身背的像“千手观音”的采访“神器”,引发围观和热议.它是《光明日报》推出的“钢铁侠多信道直播云平台”. 两会一向是报道的重头戏,我国媒体充分利用最新技术装备,挖掘自身优势,制作出丰富而多样的新闻报道.近几年,在新媒体的挤压下,报纸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堪忧,如何创新报道两会成了观察其融合转型的一个窗口.报纸转型、走向融媒的最外在标签是对新技术的应用.今年的两会报道,报纸都应用了哪些新技术手段?如何应用的?带来怎样的新闻报道创新?  相似文献   

15.
陈娟 《传媒观察》2006,(9):61-62
在这个充满影像的读图时代,图片故事、图片新闻等报道形式越来越占据着媒体的大幅版面。据美国《读报研究》调查显示:平均读过报纸一则字报道的男读只占男性人口的13%,女读则占女性人口的11700。而在同一份报纸中,却有三倍以上的男读和四倍以上的女读看过一栏大小的图片。新闻照片终于摆脱了它的“配角”地位,成为相当一部分媒体的主流。但新闻摄影报道是图结合的一种报道方式,它所承载的信息包括事实信息和情感信息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李茜 《新闻窗》2005,(4):53-53
深度报道是近年来新闻界流行的报道形式,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都给这种报道留出了专门的版面和时段,比如有的媒体称之为“焦点”,有的称为“关注”,有的称为“调查”等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篇幅长、题材大、牵涉的方面多,文章结构较—般的报道复杂。  相似文献   

17.
杨柳 《新闻世界》2012,(5):181-182
新闻报道框架分析有利于解构新闻媒体在报道某一事件时的思考与处理方式,从而体现出媒体的报道理念。本文以国内重要报纸为研究对象,采用框架分析的方法,从时间与频率、文章体裁、文章主题和报道视角四个方面来看国内重要报纸对“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报道。经过研究和分析发现,国内重要报纸对“占领华尔街”运动总体呈现了关注事件进展和中立等特点,但是也暴露了在报道此类国际事件时缺乏深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号外是报纸媒体为了及时报道一些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而在报纸本身编号以外临时编印发行的一种特殊报纸类型。在声像和网络还没有大举进入公众生活领域之前,“号外是报纸为公众解读突发新闻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最快方式”。但随着广播、电视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媒体的兴起和普及,号外的新闻时效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时期报纸出版发行号外的行为甚至被认为是报纸“符号化”的“自我广告”,号外时效性的功能遭到质疑。  相似文献   

19.
姚娟 《新闻实践》2011,(7):42-44
食品安全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近几年媒体报道的热点。近段时间,“瘦肉精”、“染色馒头”、“塑化剂”等事件再次把食品安全报道推进公众视野。由于我国食品安全信息传播模式的不完善,媒体在食品安全报道中处于尴尬地位,社会公众和专家既肯定媒体的积极性、建设性作用,也批评媒体的“炒作”、报道不科学甚至失实等不规范行为。媒体该如何正确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本专栏的几篇文章作了分析与探讨,其中一个共识是:成为让公众信服的食品安全信息传播载体,应是媒体在食品安全报道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20.
窦丰昌  李栋 《青年记者》2015,(10):51-53
3月15日,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闭幕了。今年的两会报道与往年的两会报道相比有什么特点?笔者认为,2015年媒体对于全国两会和各地两会的报道,一个最大的不同,体现在“传统媒体的新媒体报道”上,2015年甚至可以说是传统媒体的新媒体报道“元年”。2015年,传统媒体的新媒体报道“元年”如果只看报纸上的两会报道版面,今年的两会报道和往年没有什么不同。但如果看一看各家传统媒体的新闻客户端,看一看各家媒体的微信公众号,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