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顺序控制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生产中,在PLC编程中利用顺序功能图法是实现顺序控制的最佳方法,通过使用顺序功能图可以实现复杂顺序控制.顺序功能图转化为梯形图有两种编程方法,分别为起保停电路和置位/复位指令.通过实例仿真表明起保停电路在转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模具温度、塑料温度、射出时间、保压压力、保压时间等五个制程参数作为控制因子,利用Moldflow仿真软件对薄壳后盖模型进行模流分析,以翘曲变形量为目标函数,应用Madab基因演算程序来搜寻最佳解制程参数组合.以期望达到塑件翘曲变形量最小化。  相似文献   

3.
塑胶地板硫化机的PLC控制系统如果设计不好,会造成在保压过程中压力不稳定,补压精度不高,控制补压电机的接触器容易熔焊。本文对塑胶地板硫化机PLC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并对以上常见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4.
基于滚塑工艺的原理,设计了两种不同结构的整体成型轻量化车身。根据振型分析和强度分析的数据,确定了性能更优的双层车身结构;选用流动性能好的轻质原料聚乙烯LLDPE,控制合理的加热温度、时间等参数,选择合适的冷却方式并配以保温、保压等措施,实现车身整体成型。经检测.该车身轻量化效果显著并能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鼓励用户使用低谷电,可以减小电网供电的峰谷之差,提高供电效率.文章设计的一种“用电调节器”可以把夜间的低谷电储存到白天使用.不仅进一步提高了电网的供电效率,而且也为用户节约了电费开支.该电路采用单片机控制,能够全自动地蓄电、供电及欠压切换.达到了智能方案的最优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主送轨机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确定了保压不正常的原因,并对其改进,使液压系统能够达到保压、稳定、持续,解决电机系统长期负载运行问题。  相似文献   

7.
叙述本钢冷轧厂空压站控制工艺及设备概况,采用全数字控制器、PLC技术和现场工业控制总线PROFIBUSDP对原同步机励磁控制系统、仪表检测控制系统和低压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实现的主要功能以及三电系统的特点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钟文海 《钦州学院学报》2012,27(3):33-36,41
为了提高用电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小用电事故发生。通过过压、过流、欠压、漏电和短路等,划分为安全、轻度故障和重大故障3个级别控制。由用电故障线圈采集数据,单片机根据安全用电故障级别系数W1来确定故障的级别,输出提示、切断电源和报警信号。同时通过GR47无线模块和GPRS网络对相关人员进行用电故障远程报警,为避免重大用电故障发生抢得保贵时间,从而实现了用电故障远程监控的目的。实验表明,该智能化用电故障远程监控系统用于民房、学生宿舍、工厂和商场等用电场所,都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实用性和安全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滨州学院学报》2019,(6):71-75
通过Simufact.Forming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高强钢QP980热冲压有限元模型,对W形件的成形以及保压淬火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该工艺有效。分析了热冲压过程中温度和保压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工件应力应变的影响,通过合理选取热冲压模具材料及重新设计模具结构,改善了高强钢在热成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冲压件质量。  相似文献   

10.
根据汽车仪表指针压装控制系统的特点,采用自上而下三级控制架构来设计与开发基于PLC和触摸屏的仪表指针自动压装控制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汽车仪表指针自动完成一系列的压装控制,并对压装过程的质量进行实时监控,科学合理的控制使指针仪表品质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一个液压系统能否正常工作,除系统设计、元件制造和维护外,液压油的污染问题是十分关键的,油液的污染将会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和使元件过度的磨损,甚至会造成设备的故障。液压工程机械的各种故障中,70%以上都与液压油的污染有关。因此,应对液压油的污染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液压系统各单元分析后认为,将高压平面截止阀改装成一个控制兼检测的多功能液控阀组,能大大降低窜液故障的发生,提高干线液压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保持系统压力与流量的恒定,最终实现支架性能的稳定与可靠.  相似文献   

13.
水工有压隧洞的水力计算是一个很复杂的水力学问题,本文结合管流的计算公式,利用算例详细介绍了水工有压隧洞出口压强及水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双功率大行程液压千斤顶的结构设计及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传统液压千斤顶工作原理的分析,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提出改进设计方案,即双功率大行程液压千斤顶的设计思想.给出了双功率大行程液压千斤顶的结构设计方案,分析了其力学特性,并从使用的角度出发,提出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液压仿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液压仿真技术的发展之后,着重介绍了仿真技术及其在液压领域的应用,论述了液压建模与仿真技术的方法和几个关键问题,并从不同的侧面介绍了一些软件,最后综述了液压仿真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用于元件毛坯制造中的锻造系统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对锻造设备工作过程中液压模块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该设备工作过程中液油流动方向、锻压流程和液压变化情况。提出了在锻造过程中遇到液压过载的解决方案,并将此方案应用于液压锻造系统的改造中,详细阐述了改造的基本思想和具体实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液压锻造系统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更高的效率和更强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The weighing system designed for large structure object is mainly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The part of hydraulic system is made up of hydraulic cylinders, high pressure hydraulic hoses and electric pumps; the part of computer controlling system comprises pressure sensors, displacement sensors, data acquisitions, RS 485 network and the computer controlling model; the part of loading system is composed of the fulcrum structure and the concrete girder. The measurement principl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weighing system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Credibility and security of the weighing system are fully considered during the design phase. The hydraulic system is controlled by pilot operated check valves in case of the sudden loss of system pressure. The states of all gauges and RS485 network are monitored by computer controlling system functioning in different modules. When the system is running incorrectly, it will be switched to manual mode and give alarm.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employed to analyze fulcrum structure so that the system has enough intensity to be lifted. Henc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whole system is enhanced.  相似文献   

18.
设计并开发了一种薄膜提拉装置。该装置由液压装置、提拉装置、控制装置3个独立分体装置组成。为了实现薄膜制备过程中无振动、匀速提拉运行的"理想"成膜条件,选用液压传动系统以液体静压力进行动力传递和控制,并采用了与振动源保持柔性连接的隔离技术。该装置具有振动极小、低速稳定、匀速运行等优点,制得的薄膜表面平整、厚度均匀。为薄膜制备领域的教学科研和应用技术研究,提供了一种高品质的薄膜制备设备。  相似文献   

19.
设计开发了一种垂直提拉机,该装置采用液压传动系统以液体静压力进行动力传递和控制,并采用了与振动源柔性连接的隔离技术以达到运行时振动小、低速且稳定的效果。研究表明,装置的主要构件———液压系统各元件的正确选用决定了装置的性能,对液压缸行程及最小速度、液压泵流量、电磁换向阀和溢流调节阀等的型号和要求等进行了讨论。为薄膜制备领域的教学科研和应用技术研究提供了一种高品质的薄膜制备设备。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液压制动系统应用场景受限的问题,面向智能车设计新型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由车辆配备的智能驾驶系统将制动信号传递给制动系统,制动系统由助力制动子系统和备份制动子系统组成,两系统之间通过单向导通梭阀完成解耦。利用系统硬件在环实验,分析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的动态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影响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建压响应性与精度的因素众多,为使得系统可以快速响应,应确保整车制动管路排气良好,尽量避免使用制动软管?同时,不宜长时间进行高压力保压工况,避免电机及电机驱动器过热从而降低制动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