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20世纪的 "唐宋诗之争"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宋诗之争"是中国文学史与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大公案。在20世纪的"唐宋诗之争"中,宋诗研究在逐步推向深入,但宋诗的命运却是走向冷落的。这就说明:宋诗研究自有其价值,但不必过分推崇宋诗。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唐诗是中国诗歌创作的巅峰,那么宋诗则是在唐诗基础上再造的新的辉煌。数量上,宋诗约20万首,是唐诗的5倍。诗人约11000人,称得上名家辈出,诗派林立,宋诗也因此成为中国诗史上唯一能与唐诗相提并论的一代诗歌。但是唐宋诗的相提并论,更主要是因其内...  相似文献   

3.
近代诗论中的唐宋兼重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诗之分野 ,非惟朝代之别 ,实由风格之殊。诗论唐宋兼重 ,清代已定其基调。迄近代 ,唐、宋诗之争虽未停息 ,但总体趋势则愈趋和合。情与理、美与善、意与象皆统一为整体 ,唐宋兼重则为中国古典审美理想走向归结之体现。  相似文献   

4.
宋诗中的反讽现象十分突出。宋诗的语言反讽如矛盾语、悖论语和诙谐语与宋诗语言含蓄蕴藉的风格有关;宋诗的结构反讽体现为宋诗章法的转折和对比;宋诗的主题反讽则表现了宋代诗人出世与入世、浪漫与现实、悲观与乐观的辩证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5.
试述南社里的宗宋派诗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社里的宗宋派或兼宗唐宋的诗人,当年均不赞许柳亚子片面尊唐,而是努力汲取同光体、宋诗派的长处,毕生潜心诗艺,取径较广,汲取宋诗而取得卓异成就.诸宗元才力横肆,苍浑而造句瘦硬,得到同光体诗人高度评价;黄节诗近陈后山,瘦而有神,婉而健劲;傅钝安逸情骏迈,气魄雄迈;姚鹤雏诗既得宋诗之味厚而无其滞重,得唐诗之空灵而避其轻滑.林庚白诗先学宋,后学唐,沉著郁怒,以精深见长;高燮诗有唐诗之雄放而又兼宋诗之峭健,合唐宋诗为一体;胡先骕合诗人之诗与学人之诗为一身,力图学宋诗而创新,吸纳时代气息、科学精神与学理.可见以为南社"诗唱唐音,不尚江西"、"多叫嚣亢厉之音"之说失之片面,而贬低南社以为"浮浅"、"卑卑卖油郎"之论也将不驳自倒.  相似文献   

6.
《太原大学学报》2016,(5):41-44
南宋严羽标举宗唐抑宋的诗学理论,近人陈衍则在唐宋兼美的前提下强调宋诗的创新意义,二者观点相对立,但都未揭示出唐宋诗嬗变的原因。影响唐诗向宋诗转变的因素很多,唐宋人性情的差异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唐人的情感自然而浪漫,未经雕琢;宋人的情感冷静而深刻,经过理性的澄汰。唐人把自身作为情感的主体,喜怒都是为我;宋人于自我的关怀之外,更有对国家与民族的忠爱。唐人多无法排遣悲哀与绝望的情愫;宋人因情感中融合着理性,更容易发现超脱之径。唐宋诗风之转移与此不无关系。钱锺书更为强调诗人的性情气质,指出此乃诗歌风格的决定性因素,朝代之别的影响尚在其次。  相似文献   

7.
唐宋诗的比较自古未绝,最著名的莫过于钱钟书先生《谈艺录》中“诗分唐宋”之论述。而论宋诗者多沿用严羽批评苏、黄的“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沧浪诗话·诗辩》)来诟病宋诗,实际上无论宗唐、宗宋亦或是“唐音”和“宋调”均无高下之分,只不过是体现了两种诗境上的不同美学风格,即唐诗美在情辞,宋诗美在俗事。本文意在通过唐宋山水田园诗产生的社会背景的比较来阐明此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署名"后村居士编集"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后村千家诗>)中,尚有以下诗人、诗篇在<全唐诗>、<全唐诗补编>、<全宋诗>中未收入.笔者通检<全宋诗>两遍后,姑系于此.通人正之.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先生宋诗研究博大精深、成就斐然,其博通精思的特点突出地体现在全方位、多层次地阐述宋诗学的重要命题,为宋诗研究在方法、材料、视角、观点上提供了范例与启示。他的宋诗研究,至少可归纳为六个层面:一是诗史脉络的建构。《宋诗选注》的81篇诗人小  相似文献   

10.
中古(魏晋南北朝)无论是在历史还是在文学史上都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朝代频繁更替,文人与英雄一样辈出。就诗坛论,这一时期的诗人比肩接踵,诗人群体尤其让人瞩目。而古代文学研究者们在漫长且丰富的古代文学领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唐宋诗歌上,对中古诗人的关注,比较多地集中在建安诗、永明体以及田园诗人陶渊明、山水诗人“大小谢”的身上,对中古时期整体的诗歌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固然是因为中古诗人的文学地位及成就确不及唐宋两代的诗人们,但中古诗歌毕竟是古代诗歌发展的重要一环,不经历中古诗歌,就不可能有随之而来的唐诗鼎盛及宋诗的再发展。也许这触动了阮忠潜心研究中古诗人和诗风,著《中古诗人群体及其诗风演化》(武汉出版社2004年版,以下简称《演化》),既勾勒中古诗歌的总体面貌,又借此连接他自己已经从事过的两汉诗歌和唐宋诗歌研究,从而体现出他纵观古代诗坛的用心。  相似文献   

11.
《宋诗钞》的编选、刊刻及流传是清初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事件。《宋诗钞》被广泛赠送京师著名诗人,为宋诗风由京师向全国的传播打下了基础。吴之振、吕留良的宗宋诗论,尤其是对江西诗派的推重,大大促进了宗宋诗风兴起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宋诗别裁集》是清代一部很有影响的宋诗名选。该书在编选时崇尚理学,多选理学家之诗;在宗唐前提下,有唐宋兼采倾向。本文在细心钩沉几位编者的史传材料、认真研读其诗文集的基础上,指出姚培谦、王永祺的诗学思想及创作实践与该书的选本理念有着种种契合。  相似文献   

13.
“唐律”是指唐代诗人贾岛、姚合等人的诗歌创作所形成的风尚。南宋后期四灵、江湖诗人致力于追踪这种诗风。刘克庄对“唐律”的特点和它的优缺点,都有很深刻的认识。他对这一问题的阐论,构成了他的“唐律”观,是其诗学思想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4.
宋琬,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国朝六大家之一,诗作代表了清前期诗作的繁荣与风格的转向:前期以明七子为尚,诗作质实典雅;后期因人生遭际与当时诗坛风格变化的影响,诗作凄清激宕,有宋诗风味。  相似文献   

15.
唐宋之际的亲情诗可分为思亲诗、家居诗、训诫诗三类。思亲诗的衰弱与家居诗的壮大,体现了亲情诗抒情性的降低和叙述性的增强;训诫诗内容的变化,则体现了士人家族观念从"家园"转为"伦理",从精神性转为实践性;而士人家族观念的转型,从根本上决定了亲情诗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对于宋代咏物词的研究,前人在情志内涵、表现技法层面发掘较多,但对于创作主体与表现对象之间关系这一具有根本意义的层面的揭示和分析则并不充分。创作姿态(即创作过程中及作品完成之后所体现出来的创作主体与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作为联系创作之本源与作品最终所体现出来的个性特征之间的桥梁,对于咏物词的研究与阐释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一层面出发,对柳永、苏轼、周邦彦、辛弃疾等宋代名词人咏物词之创作姿态进行概括、提炼和阐发,可见宋代咏物词创作演进轨迹之一斑。  相似文献   

17.
唐宋诗之争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桩公案。自南宋以迄近代从未间断,其间尊唐者有,宗宋者有,但总体而言,"尊唐抑宋"观念在整个论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尤以明代为甚。实际上,用"尊唐抑宋"来界定明代的唐宋诗之争并不准确,因为,有明一代反对"尊唐抑宋"的声音无论强弱,但在明代诗坛上都不曾消失过。明初诗派虽大多宗唐,但反对的声音也不容小觑。另外,反对"尊唐抑宋"的声音并非一直处于弱势、边缘,明代中期,由于前、后七子的不懈倡导,"世人但知宗唐",反对者较少。至后期,公安派不惜矫枉过正,对后七子的诗学理论进行批驳,与其同时复古派也开始对一己的诗学观念重新检讨与反思,认识到拟古的若干弊端,此后,为宋诗正名的声音越来越高。值得注意的是,明人肯定宋诗的诗论多从"主真"、"重变"、"言理"等方面立论,从根本上体认到宋诗的特点和价值,驳斥了明代诗坛上"尊唐抑宋"之音,同时也对宋诗的研究和传播、以及清代宋诗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明代宋诗选本现可考者约有十五家。它们虽是对时人过度轻视宋诗的反驳,但也没有超越崇唐抑宋的时代风气,在选诗标准上多持以唐存宋的态度。明代宋诗选本保留了不少珍贵的宋诗文献,成为清代宋诗选本的文献来源之一,对清代宋诗复兴起过重要作用,但作为文献又有诸多缺陷,给清代选本带来不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韩偓诗歌曾自编为《韩偓诗》和《香奁集》两部分。《香奁集》在当时的影响远大于韩偓其它诗歌。宋以后韩偓诗篇不断增加,诗集的卷数、名称俱无定准,但《韩偓诗》和《香奁集》平行流传的格局不变。《香奁集》在宋代持续发挥广泛影响,尤其受到词人的青睐,且由于与韩偓"唐末完人"的形象严重不符,以致引发真伪之争;也由于《香奁集》在宋代韩诗接受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韩偓诗风逐渐被认定为秀雅婉媚,对后人认识、评价韩偓其人其诗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北宋后期江西诗派统治诗坛的情况下,尚存在着以秦观、张耒为代表的宗唐诗风。秦观诗明丽富有情韵,张耒诗平易舒坦,均有唐人风韵。秦观、张耒的诗歌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校正了江西诗派的不良风气,对宋诗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影响。受其影响,南宋前期杨万里的“诚斋体”以及南宋后期永嘉四灵的诗作都带有明显的宗唐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南宋诗歌向唐诗的复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