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法、心理测量法、及数理统计法等,调查分析了我省三所校研究生在心理压力及生活事件方面的现状,并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拓展训练)研究生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生在生活事件的负性事件、恶性事件、总分、学习、婚姻、家庭、工作与经济、人际关系的频度和强度因子上,研究生的得分均高于本科生,且在婚姻和家庭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差异,②实验干预后,研究生的应付方式、心态和心理健康状况都产生了积极的改善,研究生对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满意并认为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浙江省近5年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以及体质调研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认为要维持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待于科学干预学生体育锻炼的认知心理因素.采用体质测量法和心理测量法分析了男女大学生体质与身体自我概念及体育锻炼态度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并基于健康行为过程理论(HAPA)探讨了学生身体自我概念、体育锻炼态度等心理要素的干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①男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女大学生,且在行为习惯与行为控制两因子上呈显著的性别差异;②男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女大学生,身体肥胖、协调、活动、整体身体因子呈显著差异,身体健康、耐力及总分呈非常显著的差异;③男大学生体质各因子与体育锻炼态度呈显著相关,而女生只有坐位体前屈及800m跑与体育锻炼态度呈显著相关;④男大学生1000m跑与身体健康、自尊及总分存在显著相关,女生体重、握力与身体自尊,坐位体前屈与身体活力,800m跑与身体耐力,自尊呈显著相关;⑤男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各因子主要与行为习惯、行为控制及主观标准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女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各因子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多数因子均呈显著相关,身体健康、耐力、外表、活力、自尊、整体身体因子及总分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均有正向的预测作用;⑥从认知心理因素干预学生的体质健康,可以将体育锻炼变化过程中的各种策略和变化的具体阶段联系起来,有效激发与维持学生的科学体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采用统计法和比较法。对江西省高校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的体质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与不同年级组的研究生与本科生的体质现状有相似之处;不同年龄组却有相反之别;研究生的身体素质与心肺机能均比本科生差。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心理测量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调查分析了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在心理压力及生活事件方面的现状,并采用团体心理辅导与拓展体育训练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方法对研究生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生活事件的负性事件、恶性事件、总分、学习、婚姻、家庭、工作与经济、人际关系的频度和强度因子上,研究生的得分均高于本科生,且在婚姻和家庭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干预后,研究生的应对方式、心境和心理健康状况都产生了积极的改善,对团体心理辅导及拓展体育训练活动满意并认为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5所高校1 223名研究生和15所高校2 072名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对比分析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行为特点,为促进研究生体质健康和构建研究生体育教育体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结果表明:①研究生的健康状况比本科生差,他们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②研究生的锻炼次数较少,锻炼强度不够,达不到增进健康的效果;③研究生体育人口比例远远小于本科生;④研究生的锻炼行为主要集中在前意向和意向阶段,在维持阶段,研究生的人数比例远比本科生低,说明研究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状况及体育习惯的养成令人担忧;⑤研究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与锻炼时间、锻炼次数、锻炼强度及锻炼行为阶段具有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身体锻炼活动量与初中生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采用文献资料法、心理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对江西省会昌县两所中学的363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男生参加身体锻炼的比例要高于女生。在生活事件的6个因子中,男生与女生的健康适应产生了显著性差异,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的人际关系因子有显著性差异。身体锻炼与生活事件的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其他因子及生活事件总得分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通过体质测试、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中北大学、山西大学2002~2004届硕士研究生的体质与生活方式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生生活方式存在性别差异,女生饮食习惯、吸烟状况优于男生;男生参与体育锻炼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女生;(2)研究生的体育锻炼与其体质水平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锻炼人群体质健康述评优于不锻炼人群,并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西安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西安高校2004年本科生体质与健康达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西安高校2004年本科生身体形态健康达标良好,但随年龄增加,男、女生超重和肥胖比例增加;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健康达标良好,随年龄的增加,男、女生的评价等级均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男生的身体机能发育水平明显落后于身体形态的增长水平。  相似文献   

9.
根据江苏省4所大专院校1 435名高职、专科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和6所普通高校3 924名本科生的测试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发现高职、专科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与本科生接近,而身体机能和素质水平显著差于本科生,其体质健康总体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差于本科生,其中女生的差距更大.建议有关部门和学校应该高度关注和研究形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体育锻炼及健康现状为研究目的,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量和心理应对方式及体质健康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中等职业技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量、心理应对方式存在性别差异,且男同学的体育活动量大于女生,女同学更倾向于采用"幻想"、"求助"的应付方式;不同体育锻炼量对体质健康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中等体育锻炼量有助于身体健康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体育锻炼类型对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影响,为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生命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男女生各90名进行中等强度的力量和有氧耐力练习实验,采用SF-36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被试18周后,大学生生命质量因子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性别,相同体育锻炼类型力量练习除生理功能和活力因子发生显著性变化外(P〈0.05),其它因子变化均不明显;有氧耐力练习除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因子发生显著性变化外(P〈0.05),其它因子变化均不明;相同性别,不同体育锻炼类型男生在社会功能、活力、精神健康因子有方差显著性差异(P〈0.05);女子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因子有方差显著性差异(P〈0.05),在活力、精神健康因子有方差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有氧耐力练习比力量练习更能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探讨健身气功·易筋经锻炼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为高校更好的开展身心健康活动提供一些参考。研究方法:选取浙江农林大学在校大学生60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健身气功·易筋经锻炼并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对实验前后的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在SRHMS测试中发现经过16周锻炼后大学生的正向情绪、身体症状与负向情绪等维度得分较锻炼前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健康子量表总分上,心理健康子量表总分较锻炼前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健身气功·易筋经能很好地改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上海某高校538名在读研究生的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生总体生活方式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身体状况表现最差,并随年级增长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男生的身体状况好于女生;经济来源是影响研究生生活方式水平的重要因素,全职工作经历对职业健康状况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以奖学金为主要经济来源的研究生的生活方式水平最高,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对健康生活方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建议研究生教育增设体育课和增加体质测试,以保证研究生有一定的体育活动并了解自身的体质健康状况。教育研究生养成正常作息习惯,以达到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课余集体体育锻炼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针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设计了适用于大学生的“课余集体体育锻炼实验方案”,并加以实施。结果证明,采用课余集体体育锻炼的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且效果优于一般的体育锻炼形式。分析表明,课余集体体育锻炼的形式对诸多的心理健康因子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网络成瘾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分析体育运动干预网络成瘾的可行性,探讨家庭体育和学校体育对网络成瘾的干预作用,提出了体育运动对网瘾干预的对策,旨在预防网瘾的形成和帮助网络成瘾大学生改善乃至戒除网瘾。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压力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选取342名体育专业大学生作为测试对象,选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测评量表进行测量,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心理压力、应对策略、社会支持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构建体育专业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应对策略及心理压力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最终的理想模型为GFI、AGFI、NFI、IFI、TLI、CFI均大于0.90,χ2/df小于3,RMSEA小于0.80。研究结果还显示:消极应对策略与心理压力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支持、其他支持与心理压力呈显著负相关;积极应对策略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应对策略在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压力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应该培养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和领悟社会支持的能力,培养他们采用积极的应对策略,进而缓解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向东 《体育学刊》2007,14(3):92-94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TH),对河南省12所学校(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和高中)5 812名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中高焦虑水平学生检出率为3.8%,内容量表检出率最高的为自责倾向(9.02%),其次是对人焦虑倾向(8.66%)。城乡男女生比较,乡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于城市学生,女生的心理焦虑程度高于男生。建议体育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些突出的问题开展合作学习、游戏等能够减轻或消除这些因素的体育项目,同时要求体育教师要正确引导心理障碍的学生;加强农村体育师资的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和学生交流,运用体育手段减轻学生的心理障碍;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女生的教育,选择合适的语言、合适的运动项目促进女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温州大学体育非师范专业19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当前的体育非师范生面临压力以积极应对方式为主;(2)男生在积极应对因素上显著高于女生;(3)来自城市的体育非师范生在积极应对因素上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体育非师范生;(4)经常运动的体育非师范生在耘极应对因素上显著高于不经常运动的体育非师范生;(5)独生子女在积极应对因素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6)不同年级段在采取应对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体育类大学生与理工类大学生社会支持程度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大学生社会支持程度及心理健康水平 ,对 2 33名体育类大学生和 2 40名理工大学生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测试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 :研究对象的男性比女性社会支持程度略高 ,但没显著性差异 ;研究对象社会支持程度与参考常摸基本一致 ;然而体育大学生比理工大学生社会支持程度高 ,男性三项、女性两项中有显著性差异存在 ;体育大学生社会支持程度比参考常摸略高 ,但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 ,体育有利于增进社会支持程度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运用精神健康测试题(PHI168题)对医学院在校新生本科352人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科专业的学生存在的问题较多,尤其是中药、管理和护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对这些学生造成心理疾病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运用体育锻炼进行治疗的建议,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