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清退"代课教师的工作是一个特殊的教育政策终结过程,近年来"清退"政策在实施中遭遇了较大的阻力。代课教师群体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等利益相关者、舆论媒体对代课教师的广泛"同情"以及政策实施的较大代价等共同构成了"清退"政策执行的主要障碍性因素。反思正在进行的"代课教师清退"工作,政策终结的过程还需强化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紧密配合,需要制定细致、合理而又具备可操作性的行政措施方案,在政策执行中还应尽量避免"一刀切"式的方式,更要逐步消除代课教师存在的根源,防止新的代课教师出现。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水平,清退代课教师已是大势所趋。然而在清退过程中,由于政策相关利益群体与政策制定者存在价值观、社会地位、利益倾向等差异,从而制约着政策实现的范围与程度。能否正确认识与把握教育政策能力限度对教育政策本身的制定与调整、教育政策的执行与结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影响清退政策能力限度的各相关利益群体的角度进行分析与反思,以期通过各方努力最终使代课教师清退政策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2001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首次正式提出“坚决辞退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逐步清退代课人员”的要求,自此开始了全国范围的清退代课教师的工作。然而,随之出台的一系列代课教师清退政策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清退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现实问题。要想妥善处理代课教师问题,我们需要对现行的代课教师清退政策进行反思和调整。  相似文献   

4.
岳伟  刘柳迪 《中国教师》2012,(15):26-28,80
2001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首次正式提出“坚决辞退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逐步清退代课人员”的要求,自此开始了全国范围的清退代课教师的工作。然而,随之出台的一系列代课教师清退政策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清退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现实问题。要想妥善处理代课教师问题,我们需要对现行的代课教师清退政策进行反思和调整。  相似文献   

5.
代课教师问题的合理解决离不开对代课教师形象的正确认知。无论是政府管理者还是主流媒体,其对代课教师的认知都存在单一化、模式化的错误倾向。当前,我国代课教师是一个多元分化的教师群体,一刀切的"清退"政策是不公平的,而基于同情和怜悯之心的全部转正愿望又不切实际。因此,我国要建构一种符合代课教师形象和地方教育发展实际的分流政策,包括报考转正、聘用留任和补偿辞退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6.
自教育部宣布实施“清退”政策之后,西部农村代课教师这支特殊的教育群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文章在对西部农村代课教师存在基础进行客观分析的前提下,提出了解决西部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教育部宣布实施"清退"政策之后,西部农村代课教师这支特殊的教育群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文章在对西部农村代课教师存在基础进行客观分析的前提下,提出了解决西部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代课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极为贫困、艰难的生存和工作条件下坚守在农村义务教育第一线,成为支撑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清退代课教师"成为教育部和各级政府部门处理这一问题的主要政策导向。但代课教师数量大,非一日之功即可解决,清退代课教师,农村贫困地区将面临缺乏教师的境况进而会影响义务教育发展的进程。所以,对西部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的处理不能简单行事,而需尽快采取积极的、稳妥的、合理的政策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李锐 《中国教师》2010,(7):11-12
<正>一、引言代课教师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代课教师的养老保险体制的缺位,缺乏统一的管理政策和操作方案,以致各地在代课教师转正和清退的各个环节上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少数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教育发展的特殊时期,代课教师应时而生,代课教师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及现实的合理性。在当前大规模“清退”代课教师之际,我们有必要对这一群体的历史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并由此反思我们的教育政策在制定、执行过程中的偏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民族复兴与社会转型使各种关注挑战扑向中国,而"棱镜门"事件的爆发导致国际国内安全形势更为复杂;同时,外籍教师的需求因国际交流的增多而不断增加。在此形势下,外教职业道德风险日益凸显,职业道德不良的外教虽属少数,但大学生对外教有较高的关注度,因此易诱发恶劣影响,带来深刻教训。故高校需谨防外教利用课堂对我国大学生进行不良渗透。据外教职业道德风险的三大层次,防范外教职业道德风险应在劳动合同中明确外教职业道德规范;提供外教系统的职业道德岗前培训和社会支持;坚持跨文化交际培训;建立外教职业道德调控监管机制,将外教职业道德纳入学生评价内容,进一步体现在教师的评聘考核体系中。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有部分高校成立了学术道德委员会,专司校内学术道德问题的调查与处理。本文就学术道德委员会对教师的教育功能进行了探讨,认为学术道德委员会可以在宣传与普及学术规范、引领正派的学术风气、对教师进行警示教育、帮扶教师重视学术研究质量、对违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等方面发挥其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As school-based action research has taken a higher profile in UK schools, the place of ethics warrants particular attention. This paper draws on evidence from a taught online Master of Education course collated via chat room discussion where 53 researching teachers were asked to explore policy within their own institution regarding school-based action research ethics. None of these teachers identified the existence of any such policies but described instead current practices. We analysed their reported school-based action research practices and discovered three major categories of response: the unexamined use of gatekeepers; the unsupported use of existing ethics guidelines (such as those of the 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and the conflation of legal and ethical demands by schools. We raise questions relat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thics and education and call for all those involved in school-based action research to take part in developing action research ethical policy in school.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我国政策科学研究取得许多成绩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公共政策理论基础的薄弱,基础理论对解决公共政策中现实问题的支撑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政策科学发展的"阿基里斯之腱",因此对公共政策基础理论进行反思,从政策主体、政策客体、问题、价值等政策理论的基础理论入手,通过基础理论研究推动政策科学发展,已成为公共政策学未来发展的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15.
近年国内社会政策研究对于"范式"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福利体制、福利多元主义、社会排斥及发展型社会政策几个方面。这些研究存在的不足是,倾向于引介国外理论,缺乏本土理论的构建;研究主题分散,研究规范不统一。中国社会政策学者应该勇于介入社会现实,提出新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对策。因此,社会政策研究有必要在范式方面进行一次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16.
社会性别视角的缺失是近年来我国教育政策研究中存在的一大问题。从教育政策研究中社会性别视角缺失的现象入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在未来的教育政策研究中社会性别视角能够得到更好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青年教师是我国大学发展的主力军.大学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其专业素养的基础,30年来学者们对大学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内涵、职业道德内容体系、职业道德存在问题与原因以及培养策略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研究中还存在着内容泛化,缺乏理论深度和创新性;理论研究多,实证研究少,缺乏信度;研究内容与领域比较狭窄,职业道德内容与职业道德培育策略混乱等问题.细化教师职业道德内容条目研究,建构教师职业道德理论体系,把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构建有针对性的职业道德培育策略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政策制定与实施经历了艰难探索期、初步确立期、稳中推进期和全面发展期四个阶段。各阶段逐步形成各自独有的师资政策文件与体系,政策内容展现了相对完整的城乡教师评价体系,政策价值取向由注重"数量"转化为提升"质量"。与此同时,存在政策执行缺少对教师的动态管理,政策制定缺乏发展长效性以及政策内容缺乏灵活性等问题。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发展动态管理库,确保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政策的长效性,强化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政策内容的可操作性应成为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政策未来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义务教育师资的均衡发展,2006年全国各省市相继出台了“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至2012年此项政策执行的6年时间里并没有很好地实现政策目标。教育公平为教师交流政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从教育公平的起点、过程、结果三个阶段,分析教师交流政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问题,有助于教师交流政策的实施和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