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0):I0007-I0008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瑞典科学家首次通过实验证实,10年前科学家提出的磁性纳米接触会让纳米尺度的自旋波“繁殖”这一理论与观察结果吻合。科学家们表示,最新研究表明,未来,纳米尺度的自旋波在手机和无线网络等诸多方面可取代微波,基于自旋波理论研制出的元件也更小、更便宜、资源消耗更少。相关研究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  相似文献   

2.
100年前,在物理学领域中发现了两种全新的现象:一是德国物理学家伦琴(1845—1923)在1895年11月发现了X射线;一是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1852—1908)在1896年2月发现了天然放射性。这两种偶然的发现向传统物理学观念提出了挑战,可以说,它们开辟了现代物理学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3.
发现镭     
<正>一、镭之光1896年,法兰西共和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表了一篇工作报告,详细地介绍了他通过多次实验发现的铀元素,铀及其化合物具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它能自动地、连续地放出一种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和一般光线不同,能透过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它同伦琴发现的伦琴射线也不同,在没有高真空气体放电和外加高电压的条件下,却能从铀和铀盐中自动发生。铀及其化合物不断地放出射线,向外辐射能量。这使居里夫人发生了极大的兴  相似文献   

4.
, 《科教文汇》2012,(1):F0004-F0004
威尔姆·康拉德·伦琴(1845—1923),德国物理学家。因发现X射线,1901年被授予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5.
发现镭     
《金秋科苑》2014,(4):90-92
一、镭之光1896年,法兰西共和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表了一篇工作报告,详细地介绍了他通过多次实验发现的铀元素,铀及其化合物具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它能自动地、连续地放出一种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和一般光线不同,能透过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它同伦琴发现的伦琴射线也不同,在没有高真空气体放电和外加高电压的条件下,却能从铀和铀盐中自动发生。铀及其化合物不断地放出射线,向外辐射能量。  相似文献   

6.
<正>世界变幻莫测,科学向喜爱它的人们展开巨大的怀抱。19世纪末20世纪初,量子论和相对论的出现使当代物理学的研究多了两个新的方向。相对闻名遐迩的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世界就像另一片深邃宽广的星空,让这条路上的科学家们乐此不疲。尽管著名物理学家费曼曾说:"没有人真正了解量子力学。"不过,这并没有阻止科学家们前进的步伐,从普朗克发现量子力学开始,科学家们争先恐后,爱  相似文献   

7.
早在1928年,著名的物理学家狄拉克就曾预言过反物质的存在:对于每一种通常的物质粒子都存在着一种相应的反粒子,二者质量相同,但携带相反的电荷。这些反粒子可以结合形成反原子,而反原子又可以形成反物质,宇宙间所有东西都有其反物质对应物—反恒星、反星系等。如果一个物质粒子与一个反物质粒子碰撞,它们将湮没并产生一股高能γ射线脉冲。经过几代物理学家们长期不懈的研究探索,终于最早发现了电子的反粒子正电子,而后又相继于1955年、1956年发现了反质子、反中子,从而证实了宇宙中确实存在着反物质。1995年,科学家们又用正电子和反质子成…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之前的很长时间,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在介质中运动的任何实物粒子的速度都不可能超过介质中的光速,并且匀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是不可能辐射电磁波的。但1934年,前苏联物理学家切伦科夫的发现却从根本上颠覆了之前的认识。实验发现,高速带电粒子在透明介质中穿行时会发出一种淡蓝色的微弱可见光。后续研究解释了这一现象:透明介质中穿行的高速带电粒子当其速度超过介质中的光速时会产生辐射,即后来被命名的切伦科夫辐射。  相似文献   

9.
一、科学界的“皇帝新衣”——N射线闹剧继伦琴发现X射线后,1903年,法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布朗洛宣布他发现了N射线。法国科学院公布了这一“惊人发现”之后,兴起了一股研究N射线热潮,仅法国科学院院刊在1904年上半年就发表了54篇有关N射线的论文,这些论文煞有介事地介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十年来,天体物理学家们不仅发现了越来越遥远的星系,观察到了星系剧烈活动的场景,而且还探测到了更多恒星之外的奇特天体,像白矮星、中子星、甚至包括黑洞等等,它们构成了奇异的新天体“动物园”,大大丰富了我们对宇宙的理解。所有这些发现不仅有赖于宇宙学理论的深层进展,还归功于X射线天文学的飞速发展。宇宙中的X射线 恒星(包括太阳)会辐射出各种频率的电磁波,包括从波长极短的γ射线、X射线、紫外线,经可见光(青、蓝、绿、黄、橙、红)到长波的红外线和无线电波的整个电磁辐射,X射线就是其中的一种。 X射…  相似文献   

11.
半导体大概是20世纪最重要的名词之一,因为它用于广播、电视、计算机之中,是世界科技现代化的标志。但是半导体就只意味着手机、电脑和mp3吗?如果我们耐心回顾一下半导体最初被物理学家们在实验室发现的过程,就会发现,其实最开始是它的一系列奇妙的性质,诱惑着物理学家们不懈地去研究它。而用半导体制作晶体管只是利用了它的诸多特性之一,即运用半导体制作的晶体管能够把电信号放大,从而最终令人类对电磁信号的加工变换能力达到了鬼斧神工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今日 《金秋科苑》2008,(17):40-42
1901年,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是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Conrad Rbntgen,1845-1923),他的获奖原因是“发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射线”。  相似文献   

13.
1901年,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是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Conrad Rbntgen,1845-1923),他的获奖原因是“发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射线”。  相似文献   

14.
白木  周洁 《科学中国》2006,(6):62-63
在大爆炸中诞生 1948年,俄裔美籍物理学家伽莫夫等人首次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一场大爆炸,正是大爆炸产生了包括时间、空间和物质在内的所有一切。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家们找到了宇宙起源的一些直接证据。1965年,贝尔实验室的射电天文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了大爆炸遗留下来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为大爆炸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5.
1895年秋,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步其后尘的研究者蜂起,人们最感兴趣的是X射线的由来,即其产生的机理,而未曾想到的是其结果却是由此发现了放射现象。1896年初,伦琴把他关于X射线的第一篇论文及有关照片寄给了法国科学家彭加勒。彭加勒在法国  相似文献   

16.
<正>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耶鲁大学的工程师们发现,碳纳米管上的缺口可促使T细胞(一种白细胞)抗原在血液中聚集,并激发人体自身的免疫反应,从而改进目前常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著名的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100周年。 伦琴与X射线 伦琴,1845年3 月27日生于德国伦 内普。21岁时入苏黎 世工业学院深造,攻 读机械工程专业,四 年后获博士学位。 1874年起在霍恩海  相似文献   

18.
文莱 《金秋科苑》2013,(13):47-50
1901年,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是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他的获奖原因是“发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射线”。有人说,伦琴的发现是从废纸篓里捡回来的,事实上,是有一些科学家把他们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观察发现扔进了废纸篓。  相似文献   

19.
标准模型的成功和一系列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家们深受鼓舞。标准模型的精确检验已提上日程。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开展的BES实验,抓住机遇,作出了贡献。实验精确测得的新的τ轻子质量在τ轻子普适性检验中起了重要的作用。BES实验在粲物理研究(包括D_s,J/φ和φ′等)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从10月7日起,2013年诺贝尔奖自然科学类奖项陆续揭晓。在最先公布的生理学或医学奖中,美国科学家詹姆斯·罗思曼和兰迪·谢克曼、德国科学家托马斯·祖德霍夫,因发现细胞内运输系统的奥秘共享奖项。8日,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和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因希格斯玻色子的理论预言获得物理学奖。一天后,美籍化学家马丁·卡普拉斯、迈克尔·莱维特和阿里耶·瓦谢勒因给复杂化学体系设计了多尺度模型而分享化学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