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觉时代,短视频成为个体记录的极佳方式,流露出时代影像里的微观切面。因此,对纪实类短视频深入挖掘后进行价值革新性的二次创作有着特殊意义。本文以短视频行业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纪实类短视频二次创作作品《手机里的武汉新年》为考察对象,探讨短视频二次创作如何重构自身以突出影像档案的史学价值,并通过内容分析阐述其在集体记忆构建中的社会价值,总结归纳出二次创作过程中影像创作的艺术价值,为纪实类短视频二次创作的发展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2.
抖音短视频以碎片化的阅读方式迎合了当下受众的需要,在短时间内拥有了海量的用户,成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短视频平台。抖音的爆火催生了一批生产影视二次剪辑作品的自媒体账号,这些账号依托现有影视资源进行剪辑和解说生成短视频内容,并融入广告信息产生经济效益,最后推送给用户实现流量变现。近年来,随着社会版权意识的增强,抖音中影视剪辑类自媒体账号的侵权行为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曾莉  张颖  陈冰 《新闻世界》2023,(5):85-89
短视频行业高速发展,蕴含着极大的商业价值,但也存在众多的版权纠纷,制约着传统媒体与新兴短视频媒体之间的融合发展。鉴于此,本文从版权纠纷问题所涉及的利益相关主体入手,考察平台、版权人和用户在短视频版权保护问题中的现实困境,分析平台与版权人、用户之间的利益失衡状况,为优化短视频版权保护提供参考。建议利用技术手段控制审查成本,明确平台版权保护责任;提高版权侵权的赔偿数额,缓解版权人维权难的现实困境;通过加强短视频用户管理,降低用户侵权风险,以优化我国短视频版权保护,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量用户的涌入为短视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优质内容不断增多,新的营销方式应运而生.然而随着用户每日花费在短视频上的时间不断增多,短视频也对大众的行为模式产生了影响和制约,时间的浪费、注意力的分散以及各种二次创作账号所引起的版权问题也相继出现.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发展实践中,二次创作短视频发展势头强劲,二次创作短视频的未来生存发展问题,及其可能带来的侵权问题、影响短视频传播生态系统平衡问题引人思考。以媒介技术为视角,主要结合传播学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伊丽莎白·爱森斯坦、尼尔·波斯曼、保罗·莱文森的思想分析,作为“聚宝盆”媒介,二次创作短视频符合媒介生存进化人性化趋势,符合前技术世界中人类习惯的传播模式,未来会继续生存发展;作为变革的动因,二次创作短视频引发侵权问题,带给社会、文化一定冲击,是媒介发展过程中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的正常现象,需要出台与之协调的新规制;作为多方恒温器,制定规制时应考虑将二次创作短视频的创作定位进行转换,以求实现短视频传播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随着短视频行业的兴起和迅速发展,短视频侵权纠纷大量发生。为了推动短视频分享平台履行主体责任,文章分析了我国现有立法的局限,指出其导致版权人与平台利益失衡。通过借鉴欧盟版权改革经验,提出我国应适度引入过滤义务,建议由版权人启动过滤义务,由版权行政管理部门参与制定合理的过滤标准,建立错误过滤的救济机制,以提高短视频分享平台合理注意义务的履行效能,促进短视频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短视频的行业规模急速扩大,但行业规范相对滞后,短视频的音乐侵权问题亟待改善。本文选取了行业内的代表性案例,探讨短视频行业的音乐版权问题,发现存在环境、机制、意识等多方面的侵权原因,并在授权机制立法、短视频平台管理、利益主体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短视频在发展的同时,必须同步推动相关音乐版权的保护,才能获得持续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数字复制及分享技术对传统的版权保护构成了新挑战.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短视频版权相关的数字媒体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及技术措施权都有了新的发展,导致以强调法律控制和知识产权保护、知识共享概念为基础的社会参与和公共责任两种传统版权价值体系遭受新的冲击.独创性作为版权产业的核心内容,也是短视频作品版权的逻辑起点.在短视频侵权及其治理中,独创性是争议的焦点;个案实践是独创性判定依据,而创造性的转向也是短视频判定的一大平衡原则.数字平台短视频内容产消关系变革、参与式文化产品的准版权利益博弈、短视频制作中"合理使用"难以明晰、技术中立的"避风港原则"套用,导致数字版权背景下短视频版权治理出现系列困境.在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手段上采用制度修正的柔法治理、社会协同治理、平台化过滤治理、法律与技术嵌合治理等,是数字版权背景下的短视频版权治理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9.
电影作品的二次创作日趋火爆,但二次创作的背后侵权问题也日趋严重,本文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分析二次创作侵权现状,提出网络视频平台与二次创作者联动起来,不断强化版权意识,将合理使用行为恰当化,从质与量上进行实质性改进,使二次创作行为受到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0.
程军 《新闻前哨》2023,(10):28-29
一部短视频的时空取自现实中的客观时空,然后通过影视后期剪辑将这些时空片段构建成新的影视时空。短视频常采用的叙事时空有:顺叙时空、交叉时空、平行时空以及倒叙时空。其在叙事时间上有压缩时间、延长时间以及等于现实时间,在叙事空间上有再现空间和表现空间。掌握好叙事时间、叙事空间的处理方法,有利于短视频的创作,提升短视频创作质量。  相似文献   

11.
网络短视频“二次创作”带来的侵权问题需要法律与有关规定加以管理约束,规范创作行为,治理侵权乱象。本文以我国《著作权法》及相关管理规定对“二次创作”合理使用的判定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我国对于短视频“二次创作”侵权问题的规制与治理。  相似文献   

12.
朱巍 《中国广播》2017,(9):40-42
互联网直播短视频的版权已成为近期版权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短视频的版权归属、剪辑的短视频是否侵权、短视频版权保护的平台责任及短视频侵权与版权关系等四个方面问题进行梳理和阐述,明确了直播视频用户与平台的责任,这对维护互联网直播短视频市场的秩序以及网络新媒体的健康发展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13.
张琳 《出版广角》2017,(24):43-45
版权融资符合影视产业的特点,不仅迎合了影视产业融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亦有助于影视产业商业利润的最大化.目前,国内影视版权融资主要包括预售版权融资、版权质押融资以及版权证券化融资.由于法律不健全以及影视产业发展特性等原因,影视版权融资在实践中仍面临较多法律风险,主要集中于权属、完片以及变现三个方面.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影视版权预告登记、第三方监理、影视版权评估以及影视版权交易机制的完善出发,对影视版权融资中的法律风险予以防范和应对.  相似文献   

14.
伴随新媒体技术与智能移动终端的不断创新发展,短视频已逐渐成为大众获得多元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国内相关部门制定公布的“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目标下,健康类型短视频的创作通过新媒体传播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此时,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大众逐渐关注自身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利用短视频获得健康类知识已成为常态,故而本文从健康传播视域下银发群体短视频接触现状出发,分析研究了健康类短视频在创作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为银发群体提供真实可靠的健康知识信息。  相似文献   

15.
邸敬存  白贵 《出版广角》2023,(19):59-64
短视频是媒介文化的新样态,当下其分类方法已不足以支撑短视频研究和指导短视频生产实践。基于文本功能和文本样态,将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作为核心参照,尝试提出新的分类逻辑。同时,在新分类逻辑的基础上,对短视频的文本伦理给予重要关切,将短视频分为新闻资讯类、观点评论类、知识说明类、微纪录类、微影视类、社交展示类等六大基本类别。未来的学理研究还将着眼于基本类别之下的子类别区分、风格变迁、流派演变等重要问题,以助力建构更加系统、细致的分类逻辑。  相似文献   

16.
传媒新业态下短视频运营场景更加多元丰富,当下短视频平台深度参与用户的信息选择。【目的】探索如何纾解传媒新业态下短视频平台版权的困境。【方法】文章使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当前短视频平台版权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注意义务标准不明,注意义务与审查义务混同等。【结果】【结论】应使审查义务回归注意义务,使短视频平台根据其技术能力和专业水平在事前、事中与事后承担一般注意义务。同时,综合考虑平台是否给用户侵权制造了高度的风险、是否获得了明显高于其运营成本的利益等因素,以此认定短视频平台是否应当附加承担特殊注意义务。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8,(7):69-75
本文基于技术、社交、内容、思考等四个方面,分析了短视频兴起的外部环境、内部逻辑与创新发展的挑战,认为媒介技术的发展和用户行为的社交化变迁助推了短视频的发展,短视频呈现技术环境改变、创作主体多元、消费场景细分等特点,社交化的视听场景消费、碎片化、分众化的情感消费和定制化的精准消费构成了短视频发展的内部逻辑,在现实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内容质量优化、版权意识明确和强化行业监管等问题,认为应该辩证的审视移动短视频发展的"热"和对用户主体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影视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长视频流媒体却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长视频流媒体平台开始海外探索之路,是我国影视国际传播未来重点发展路径.目前海外平台布局以传统优势地区为中心,全球辐射力弱;形式优化,以科技创新抗衡盗版,仍需以质取胜;内容方面突出版权特色,类型却高度集中;平台与本土合作渐深,海外布局有待进一步拓展;营销力度不足,海外传播效果研究仍倚重国外评价体系.未来中国长视频流媒体海外平台需开展全球合作,收集研究海外受众数据;引入更多影视版权,促进作品类型多样化,同时要重视建设评价体系,加强海外传播效果研究.  相似文献   

19.
宁可欣 《中国传媒科技》2023,(11):105-108+11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影视文学创作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会,本研究通过剖析人工智能的演进与影视文学的特点,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文学创作中的应用。【目的】揭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影视文学创作产业带来的新挑战与机会。【方法】分析影视文学的特点,包括剧本创作、语言、音乐、声效等,以确定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创作阶段的适用性。【结果】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文学创作前期、中期和后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创作前期,人工智能助力生成剧本草案和角色设计,有助于提高创作效率。创作中期,优化文字、对话生成、图像音效增强等技术可以显著提升作品的表现。创作后期,内容分析、质量评估和个性化推送等方法有望提升作品的传播效果。然而,这些应用也伴随着人文因素、版权争议和伦理问题,需要平衡创新和风险。【结论】人工智能技术为影视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机会,但创作者和产业相关方需要谨慎应对,以确保其在影视文学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媒体时代最主要的内容传播方式之一,短视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重要部分。其中,人物纪实类短视频运用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来展现人物故事,具有内容真实、情感丰富等特点,很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成为“爆款”。关于如何创作优质的人物纪实类短视频,以及相关的拍摄技巧等也在不断探索中,本文通过厦门广电集团《浪花》栏目的拍摄实践与思考,从摄像的角度,分析人物纪实类短视频的影像特征,探讨人物纪实类短视频的摄像实务和对策,希望对人物纪实类短视频的创作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