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界定外来词概念及其分类的基础上,对比英汉两种语言本体差异,从英语外来词翻译的角度入手,列举了英语外来词在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的汉化现象,最后进一步分析了外来词汉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语言间的词汇借用是十分常见的现象,由此产生了各种语言中大量存在的外来词,汉语也不例外。在汉语大量的外来词中,音译词所占比重很大,在对源词语进行音译汉化生成汉语词汇时,虽然不必追求语音上的绝对一致,但也要尽量秉持语音相似或相近的原则。尽管如此,我们也会经常发现诸如"埃博拉"一类译音词中存在的、汉语发音与源语言发音有明显出入的音译例外现象,这些音译例外现象往往会造成跨语言交际中的障碍和误解。本文以"埃博拉"一词为切入点,对其进行借词音系学分析并探究其语音汉化的过程,旨在说明汉语音译词汉化的一般规律,阐释音译例外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实现音译词汉化过程中的语音对应,从优化翻译方法及合理对待认知经验两方面,提出避免音译例外现象的应对策略和规范外来词汉化过程的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3.
优选论在英语音译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优选论的角度对音译外来词加以解释,为了符合汉语的音节结构的特点,音译外来词采用了增音、删音和替换的方式。同时,标记性制约条件和忠实性制约条件交互作用,合理地阐述了整个音节系统改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土,在佛教逐步由印度佛教发展成为中国佛教的大背景下,大量佛源外来词被译借到汉语中以后,从词形到意义都受到汉语词汇规律的制约,逐步成为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佛源外来词的汉化。在引借佛源外来词的早期,很多词语存在多种形式,后来才逐步定型为一种常见的形式,我们称这一过程为佛源外来词的定型化。佛源外来词的定型化,是佛源外来词汉化的重要环节。具体来说,佛源外来词的定型化有译借方式定型、音译词的定型、意译词的定型、音节定型、用字定型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汉语外来词音节语素化具体现象,按照汉语外来词音节语素化的结果,将其归纳为三种类型,详细阐释了古今汉语外来词音节语素化的异同,指出汉语外来词音节语素化研究对汉语词法研究及辞书编纂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优选论的框架内,通过研究英语外来词来探讨汉语音节良构性的制约条件。笔者认为汉语音节体现了音节的普遍性特点,即制约条件*COMPLEX和MAX-onset居制约条件等级的首位,且制约条件NOCODA在制约条件等级中占据高位。同时,笔者认为忠实性制约条件IDENT-IO(NonlabialNasal)亦居制约条件等级的首位,因此,汉语音节保留了汉语所独有的特点,即韵尾只允许非唇音鼻音。  相似文献   

7.
外来词音节词素化是指从外来词中分化出来的某些音节代表整词意义参与构词,从而获得词素资格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是人们使用语言的求简心理和经济原则的需要,也是汉语特点和构词规律制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汉语外来词音节词素化现象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词音节词素化是指从外来词中分化出来的某些音节代表整词意义参与构词,从而获得词素资格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是人们使用语言的求简心理和经济原则的需要,也是汉语特点和构词规律制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谈外来词的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研究中,外来词的汉化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外来词汉化研究的成果,不仅可以丰富比较语言学的内容,而且对外来词的规范化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什么是外来词的汉化?一种外语的词一旦被汉语吸收,它就得按照汉语的特点和需要进行改造,从而成为汉语词汇中的成  相似文献   

10.
外来词音节语素化是汉语音节语素化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界定了"语素化"这一概念并认为并非所有外来词音节都可以语素化,只有外来词音译的部分才有可能出现语素化的现象。同时对音节语素的生成机制、完成语素化的标志以及成为语素后的语义演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由于语音变化、词义分化、音译外来词等原因,汉语中产生大量的同音词,使得词义分化等产生的同音词之间的用法和意义出现相近或交叉现象,这种现象会引起同音词的混用、误用。为促进语言的健康发展,可以从语言实际出发,通过定量分析对双音节形异、义近同音记号的误用问题进行考察,从双音节形异、义近同音词误用类型、原因出发,探索双音节形异义近同音词误用的倾向性规律。  相似文献   

12.
英语外来词汉化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外来词的汉化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了汉化的方式和途径问题,同时也预测了外来词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外来词进入汉语有一个汉化过程 ,但是 ,外来词的汉化程度是不同的。外来词进入汉语之初形式不一 ,通常情况下是汉化程度高的形式被最广泛地接受。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外来词形式的选择呈现出与汉化相反的倾向 ,相当一部分词 ,人们选择了汉化程度低的形式。这种反汉化倾向背后 ,有着社会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外来词进入汉语有一个汉化过程,但是,外来词的汉化程度是不同的.外来词进入汉语之初形式不一,通常情况下是汉化程度高的形式被最广泛地接受.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外来词形式的选择呈现出与汉化相反的倾向,相当一部分词,人们选择了汉化程度低的形式.这种反汉化倾向背后,有着社会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外来词是汉语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大量英语外来词涌入汉语,丰富了汉语语言词汇。英源外来词汉化体现在语音、语义、词汇、语法诸方面,以符合中国人崇尚简约美、内涵美、风雅美的文化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6.
汉语有表音的假借用字法和纯表音的连绵词,这使得外来词直接以音的形式进入汉语既有理据,也有现实可能,尤其是双音节外来词。双音节是现代汉语词汇构成的主要形式,它对外来词进入汉语产生了很大影响,双音节外来词也因此显现了其进入汉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本从语言学角度对汉语引进外来词的历史和汉语外来词的构词方式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并从汉语对外来词的处理方法上分析了汉民族化心理的封闭性、包容性和适应性等特点,指出了外来词对汉语和汉化发展的影响,对汉语外来词的研究还需深入进行下去,这不仅对规范汉语词汇而且对研究汉民族化心理的特点都有益处。  相似文献   

18.
优选论可以利用普遍的、可违反的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列,分析、预测并解释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对英语音节首辅音丛sC/sCC的习得.研究发现,学习者对所测辅音丛的习得经历了一个制约条件交互调整、制约条件的序列从汉语的等级排列到英语的等级排列的过渡.对音节首辅音丛的优选论分析表明,中介语音系存在非标记性隐现.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音节是音系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因为音节概念可以更好地解释音系学规则和语音配列制约条件。在对话语进行切分的实验中,Finney,S.A.等发现不同语言  相似文献   

20.
音节语素化现象是构成新词,促进汉语词汇不断发展的途径之一。音节语素化现象包括联绵词和外来词的音节语素化。音节语素化节省了音节,构成许多新词,符合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