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要建设节约型社会,人们更加关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这就必须加强节约意识的教育和培养节约的习惯,加快节约技术的创新、节约产品的开发及其推广应用.因此应自觉把创建"节约型学校",培养学生树立节约意识,养成节约习惯,积极开展节约教育活动看作是关系到振兴中华和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祖国历来都被视为"诗歌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这三朵美丽的奇葩在中国文学史上争奇斗艳。诗歌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好东西,我们应加以继承和发扬。《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教育的启蒙任务还是教育的救亡任务,它们的落脚点都是"兴学校"以"育人才",但所育之"人"在不同历史阶段则有着不同的理解。救亡范式下的教育变革把人理解为器物之材,仅仅关注人作为手段的工具性价值,把人培育成为民族救亡之"材"料。随着启蒙精神的深化,教育变革开始关注到人本身作为一种自足性的目的而存在。近代中国教育启蒙的主题也逐渐从培养"器物技艺"层面上的救亡"造材"转换到"思想文化"层面上的觉醒"立人"。教育要以唤醒民众的自主自觉意识为己任,要"使人成人",而不能"使其成为器"。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社会混乱与专制统治的影响,近代中国教育的启蒙立人之理想一次又一次停留于观念层面。  相似文献   

4.
网络及其负面效应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门问题之一。研究网络与文化安全问题,应着力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关注内外不良文化、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与影响;二是如何抵制上升到文化安全层面的各种有害文化信息的侵袭。讨论网络与文化安全,需要对有害文化信息有更深刻的认知。网络环境有待净化,并依赖技术层面的保证,但更要求网民、网络经营者具备文化安全的自觉,而如何实现这种自觉,以学校为主体的教育及其作用不可替代。通过教育,强化网民的道德自律,进而加强文化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5.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普世性"出发.我们所研究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当代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一般社会",也没有"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方针规定了我国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的正确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括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其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教育.确定"德育"含义的根本依据是这一概念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德育"既包括道德教育,也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性是德育固有的本质属性之一.主张"德育非政治化"的观点本身就有很强的政治性.没有超越于不同国家的"中性"的公民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根本上规定了我国公民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教育输入"与"教育自觉"是中国教育发展史的两个关键词,如果把"教育输入"比喻为教育发展的"明线",那么"教育自觉"则是一条"暗线",二者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清末以降,面对西方列强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入侵,中国教育"自觉"意识迅速萌发,并用于指导"教育输入"——标志着近现代教育"中国梦"的启程。"教育自觉"萌发后,多维度地规范着"教育输入"活动。在"教育输入"视野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教育自觉"的系统化趋势逐渐明显,呈现出"教育思想自觉——教育输入自觉——教育制度自觉——教育实践自觉"的立体发展态势。同时,"教育自觉"的水平提高推动着"教育输入"的发展。虽然起步期的"教育自觉"显得相对稚嫩,但并不削弱其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背景下,青少年学生新时代政治认同教育应立足根本,铸魂固本;把握"时""事""势",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加强改进、创新和化育青少年学生政治认同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着力教育内容的"新"、教育方法的"活"、教育态度的"实"、教育空间的"动",不断研究新时代、紧跟新形势、把握新变化、回应新课题,努力开创具有时代特色的立体化、开放性的青少年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随着创新教育观念的提出及语文学科创新能力培养途径与方法的不断深入探索,如何评价创新能力的培养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提出语文创新教育评价应采取评价主体多元性策略、评价内容具体化策略和评价方法多样化策略,制定了"学生语文创新能力评价量表",为语文教师实施创新教育指明了努力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者考察创新能力培养质量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学校以"为学生的成长奠基"为办学宗旨,确立了"规范为源,服务为魂,质量为本"的办学思想。"规范为源",就是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规范师生的言行,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后勤人员的服务行为,规范学校的收费行为,使完善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服务为魂",就是全校一切工作要为教学服务,教师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质量为本",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既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教育质量为根本,不断提高学校的竞争与发展能力。——大悟县第二中学曹世辉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其绝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一种工具或技能,而应重视陶冶学生的情感和情操,培养学生的灵性与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个性;要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定要把学生还原为"自由生长的生命"的人,使学生在"自由自觉的活动"中展示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国教育哲学发展初期经历了"听着西方讲""照着西方讲"的历程,带来先进思想的同时造成中国教育哲学自我话语的隐匿。我们只有通过"自己讲"才能确立话语主体地位,实现中国教育哲学自我的觉醒。"自己讲"通过"讲自己"而实现,因此教育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需要"自己讲"作为话语前提,还需要"讲自己"以构建话语的"中国范式"。但教育哲学中国话语不能局限于传统,也不能自说自话,要注意古今融通、中西融合,凸显出我国教育哲学研究的时代精神和国际视野,并能够在国际平台上与国际学界进行对话交流,在对话中得到国际的接受和认同。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推动中国的教育研究走向世界,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我们不仅需要以博采众长、兼容并包之态广纳世界各国优秀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而且还需要念念不忘中国教育之文化根基与人文精神,特别是要做到立足教育研究的中国立场,以深度的文化自觉促进中国意识的觉醒,彰显教育研究的中国传统。"心本体"的教育主张是中国教育学的文化魅力之所在,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体现。首先,涵养"仁心"是中国传统"心本体"教育的中心目标,通过"情"的内在唤醒,"思"的甄别引领,"行"的沉潜往复得以培育;其次,求其"放心"是中国传统"心本体"教育的核心内容,它注重个体的心灵转向与品性浸润,强调教育是一段个体体验内在幸福的真实历程,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修行";再次,磨练"事功"是中国传统"心本体"教育的特色方法,通过儒家"忧世"主张的磨练,唤醒个体兼济天下的志向,通过良知本体在真实生活中的"自我坎陷",来磨砺心志,塑造真善美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新时代爱国主义有新的内涵。在新时代,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是和谐统一的、和爱中国共产党是密不可分的,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知行合一的,就是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只有这样,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  相似文献   

14.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开创了一种写史"范式",影响且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与编写。夏志清从文学性、人性和道德情感的角度评判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研究模式,与大陆以"革命斗争"思想启蒙"改造国民灵魂"等关注视角迥然不同。对言词、字句和文字本身细腻的关注是文学史编写文学性的体现,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的基本立足点。就此而言,夏著的典范意义对当前文学史编写如何走出困境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要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并有效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就必须而且应当注重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倾向的研究。语文教育倾向指的是语文教育改革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而出现的一些值得引起注意的发展变化的趋势。这些倾向从最深刻的意义上看,是语文教育的一些历史积弊在新的条件下的恶性膨胀。它的实质是语文教育的自我放逐,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在很大的程度上会消弭语文教育的本体价值和根本内涵。这些倾向主要表现为语文教育既被"功利主义"所遮蔽又被"非语文化"所消解还被"无效教学"所扼杀。这就需要我们施教者从多方面去认识它、了解它、研究它,以期找寻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弹词小说是盛行于中国明清时代的妇女文学,《再生缘》是其中的佼使者。《再生缘》的心理描写是中国古典小说心理描写的“异态”,与其他中国古典小说的.心理描写表现出诸多差异,具有“意识流”意味,但是它和20世纪西方现代小说的“意识流”又有所不同。这种独特性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7.
樊骏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包括四个方面。中国现代文学:它的存在就是它的意义;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事实的历史,而不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文学理念的历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有"我"的文学史,而不是无"我"的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是由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构成的一个时空结构。樊骏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不但超越了文化大革命前夕,政治革命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而且超越了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翻案文学史观。这种双重超越,是一种终极性的超越,是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自身本质的回归。他把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存在本身视为它们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而且是不假外求的。樊骏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透露出一种至大至刚之气。  相似文献   

18.
宋菲 《海外英语》2012,(14):232-233
This thesis focuses on different Chinese and western attitudes towards"Face"in communication.Based on Brown-Levinson’s Face Theory and the study on each definition of"Face"and its causes,it is concluded that Chinese people place emphasis on"collective face",whereas Westerners pay attention to"individual face".There is a mixture of factors that result in these salient differences,which should trace back to their long-existing historical,cultural and linguistic diversity.With the discussion on various aspects of the"face",there will b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最近十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转载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发现:研究热点分布以“四中心形态”作为形态特征,研究热点类型以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重点,研究热点内容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结构调整为主线。未来,我国职业教育研究需要重视“系统化”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建构及其元研究、加强“多元化”研究方法与跨学科研究视角并举、加紧“特色化”本土探索与中国元素职业教育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20.
汉英文化差异造就了汉英两个民族之间的思维差异。通过对"不同的汉英思维角度""不同的事物联想"和"不同的习语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可以看出汉英思维差异对汉英互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译者应重视思维对语言的影响,理解思维和语言的关系,熟悉汉英思维差异的表现形式,保持警觉的文化意识,把翻译看作跨越语言和文化的信息交流,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使译文更加准确,更加通顺、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