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语感是主体对言语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生成能力和判断能力的一种集中体现.具备了良好的语感能使人感受言语之精妙,洞见言语之精髓,把握言语之理趣,更能使其步入丰富而又美妙的精神世界,受到文化、美的熏陶.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夏丐尊先生更是明确强调:“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感是一种对言语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生成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了良好的语感能使人感受言语之精妙,洞见言语之精髓,把握言语之理趣,更能使其步入丰富而又美妙的精神世界,受到诸如文化、审美的熏陶。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热爱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语感能使人感受言语之精妙,洞见言语之精髓,把握言语之理趣,更能使其步入丰富而又美妙的精神世界。要使学生的语感由最初的低层次感性直觉向着全面、深刻、丰富而又灵敏的深层次理性直觉迈进,应从情境感悟、语言积累、言语实践三方面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4.
陈俊清 《学周刊C版》2011,(3):101-101
培养学生语感的主阵地是课堂,培养语感的主渠道是阅读教学.语感教学的主体是在课堂上经历言语实践的学生,即从事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者.引发主体语感的对象是言语,它既指言语行为,也指言语成品.语感的过程是对言语的感受和理解,感受和理解的结果是积淀各种类型的语感.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呢?  相似文献   

5.
语感是人类在长期的、规范的言语活动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直觉的、正确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的综合体现。语感教学是指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教学活动,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指的是狭义的语感教学,即阅读语感的教学,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所阅读的言语材料有敏锐、准确的感悟。  相似文献   

6.
语文的学习是语言的学习,而语感则是人们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和直接理解。培养语感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准确。敏锐、强烈的感受、感觉和感知的能力,就是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和生活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语言教学中,语感主要是指对书面言语的感受。学习语言首先要有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更高层次便是创造。所以,“积累-模仿”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朗读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一篇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朗读可以使一篇文章变得好懂…  相似文献   

7.
四、语感体验与智力开发结合原则言语学习需要语感,语感又离不开智力活动。语文教学在强调语感体验的同时,必须重视语感体验与智力开发的有机结合。确定这一原则,主要是因为语感与智力活动具有客观同步性。语感是对言语(包括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准确而又灵敏的感受、领悟能力,它并不局限于对语音和文字符号的感觉,而是同时包含着感知、理解、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就组成要素说,语感由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等构成。语音感是对口头言语的语音、语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运用能力,而其核心是语感。语感是人与语言这一对象相适应的感觉,是人们直觉的感受,领悟。所谓培养语感能力,实质上就是从优美的言语对象深化、广化、强化和美化学生的语感,使其具有准确、灵较、强大的同化、顺应功能,基于这一点,在朗读教学中,我注意启发、引导、组织学生去感受各类文体的言语,通过自身的感情范读,或配乐诗文的录音播放、解说,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感能力。毛泽东的词机园春·雪》,雄浑壮阔,成情豪迈,为了使学生能用高昂的语调,热情选湃地准确朗读,首…  相似文献   

9.
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将促进言语能力的发展,言语能力的发展反过来也能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语感就是一种带有感性性质的言语能力,拥有较好的语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如何让语感与阅读能力互促发展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0.
所谓语感,是指人们对于语言的一种感知能力,是言语交流过程中人们对表达的一种很直观的感受和判断。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不仅能够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进行语感熏陶,透过材料诵读进行语感激发,通过思维拓展进行语感丰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感水平。  相似文献   

11.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指出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是一种主体对言语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生成能力和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语感的内涵及其产生的心理机制 语感,广义地说,指主体对言语的感受。它有高低之分,雅俗之别。一个人的志趣、学识、经验、语言素养,临场时的情绪等等,能决定语感的取向、广度、深度、精细度、速度、灵敏度等。我们现在所说的语感,指的是狭义上的,即:人们在长期的言语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这里,一方面强调语感是一种能力,另一方面还突出其敏锐的审美的特征。故,它是一般人所言的“感悟力”,这是一种高级语感。本  相似文献   

13.
人们可以不假思索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就在于具备了良好的语感。具备良好的语感能使人感受言语之精妙,受到诸如文化、审美的熏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注重加强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本文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语感的培养需要语文教师创设情境奠定语感基调、入情范读课文传达语感、引导学生启发语感思维、联系生活深化学生语感。  相似文献   

14.
"语感是言语形式感",领悟、内化言语形式的过程就是吸收语感、发展语感能力的过程,也是实现语感迁移、使其充满创造性的前提和关颊庖舱枪湃讼暗糜锔械幕就揪逗头椒?语感教学所凭语识亦皆蕴含于言语形式之中.所以,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能力,务必立足言语形式.  相似文献   

15.
桑媛 《甘肃教育》2011,(6):27-27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了良好的语感能使人感受语言之精妙,洞见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6.
语感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力,是对文学语言敏锐的感受力。语感能力的培养就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让学生听得真、懂得深、说得好、写得美。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准确的、敏锐的感受能力,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具有直接性、整体性、敏捷  相似文献   

18.
构建语感图式提高英语语感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语感是主体对作为客体的语言所产生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语言图式是以一定的形式积淀、储存在主体大脑里的语言文字规律、词句的含义、情味、意蕴等。语感培养,就是要使学生的心理世界形成对言语对象进行加工改造的图式结构。语感教学,就是不断向学生提供超出他们原有心理图式结构的言语信息,促使学生原有图式结构顺应新的言语输入,从而不断构建新的语感图式,发展自己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强调言语能力是在使用语言中形成的,并进一步论证了语言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能力,培养语感是提高汉语水平的关键,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语感,使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泛读、模仿等途径培养语感,提高汉语水平。  相似文献   

20.
所谓“语感”,也就是语言意识,即指对语言的感受、认识、把握能力。人的思维,说到底是运用言语进行的“言语思维”。因此,阅读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而语言文字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语感。学生的语言功底、智力水平、思想品格、审美情趣、文学修养以及生活交际技能等诸因素都是通过语感能力表现出来的。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