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关于最大摄氢量的限制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响最大摄氧量的生理学因素有:氧运输系统被称为中根因素,管路肌氧利用系统被称为外周因素。研究表明,运动形式不同,限制因素不同。心肺系统是人体在完成最大全身运动时最大摄氧量的限制因素,而分路肌内外周氧扩散梯度及线粒体容量是人体在完成局部肌肉活动或单侧肢体运动时起主要限制作用。而线粒体容量和氧运输能力在解释不同动物物种间的最大摄氧量差异时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肌氧含量的相对有效下降值与最大摄氧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近红外无损肌氧监测系统,对赛艇运动员在递增强度运动时骨骼肌组织中肌氧的变化进行监测,测定不同运动员的肌氧含量相对有效下降值(Deff),并测定最大摄氧量(VO2max)。将监测到的Deff与VO2max的变化作对比研究,以期探讨骨骼肌组织中肌氧含量的相对变化与VO2max的变化规律及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运动中肌氧含量的相对有效下降值与最大摄氧量存在相关性,这为用无损伤技术监测人体运动时氧化代谢能力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关于《运动生理学》教材中氧债功能余气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生理学》教材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但某些叙述仍值得探讨。本文就有关氧债定义及对功能余气量的叙述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不同看法:氧债不但在需氧量超过最大摄氧量时可以产生,就是需氧量不超过最大摄氧量时,仍能产生;功能余气量决定于平静呼气基线的水平位置,而与运动无直接关系。运动时,随着呼气基线的下移,肺内残余气体发生改变,而呼吸频率并不是改变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前言最大摄氧量通常被认为是影响耐力运动最主要的因素。这是因为氧耗量与耐力运动强度呈正比,最大摄氧量值越高,耐力水准就越高。这个指标是否受训练的影响,目前尚有争论。通常被称作相对强度的氧利用率,是指在耐力运动时实际氧耗量与最大摄氧量的百分比。这个指标与耐力运动成绩密切  相似文献   

5.
最大摄氧量(VO_2Max)是人体在运动时心肺功能参数均已达到最大值,这时人体在单位时间内从吸入气中摄取的最大氧量。最大摄氧量是反映人体在极量负荷时心肺功能贮备能力和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特别与长跑运动员的成绩紧密相关。因此,历来为运动医学专家和教练员所重视。并广泛应用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目前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已普遍采用心肺功能仪直接测定最大摄氧量,迅速而准确,但该仪器价格昂贵,操作条件要求很高,直接测定最大摄氧量时,受试者主观感觉相当难受,不易在运动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摄氧量从安静或空载负荷运动状态进入指定强度运动状态,以及运动后恢复状态的动态过程被称为摄氧量动力学。随着对人体运动生物学特征研究的不断深入,摄氧量动力学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系统地了解摄氧量动力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全面地认识这一指标在人体运动中的重要意义,检索了历年来摄氧量动力学的相关文献,分别从历史回顾、生理学特征、测试和计算方法,以及对运动训练和大众健身的启示四个方面对摄氧量动力学进行了综述。对摄氧量动力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人类对运动过程中气体代谢的探索,但是对摄氧量动力学较为全面的认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得以实现。外呼吸摄氧量动力学被证明能够真实反映肌肉摄氧量动力学。摄氧量动力学与运动强度有关,当恒定负荷强度<乳酸阈时,摄氧量在<3min的时间达到稳定状态;当恒定负荷强度>乳酸阈时,摄氧量的稳定状态延迟或消失,并且在快速增长之后出现一个慢速增长阶段。不管强度如何,对摄氧量动力学的计算都是基于摄氧量动力学的三个阶段。摄氧量动力学的研究推动了对能量代谢由结果向过程的转变,为运动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对摄氧量动力学的研究应着重于不同运动方式的摄氧量动力学特征、不同训练方法对摄氧量动力学的影响,以及运用新技术进一步求证肌纤维与摄氧量动力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枢血液动力学因素以及外周系统(血管及组织代谢)限制着个体的最大摄氧量,然而,二者之间哪一因素更为重要仍不得而知。通过在仅有少数肌群参与的体育活动中测定其工作肌群的血流量和耗氧量,我们发现:人类骨骼肌的血流量至少为200ml/100g·min,而且在极限运动中,肌组织的耗氧量为300ml/100g·min。由此可见,在全身性的体育活动中心脏泵血的能力是限制最大摄氧量的主要因素,而不是肌组织。另外,我们还观察到:高灌注的肌组织,动静脉氧差较小(14—15容积%)。氧利用率较低与红细胞流过毛细血管的平均流过  相似文献   

8.
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耐力性项目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水平,可以采用测定运动员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的方法加以评价。1 最大摄氧量及其应用最大摄氧量(VO2max)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有力竭性运动中,当氧运输系统各个环  相似文献   

9.
朱威  曹峰锐 《精武》2012,(20):1-2
目的:对最大摄氧量和氧脉搏同800m跑、12min跑成绩的相关性作探讨,以确定哪种方法更适合作为高校普通大学生体育课体能测试的评定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太原理工大学20名普通在读大二女生。运用意大利科时迈(COSMED)公司生产的quarkb2型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测得受试对象的最大摄氧量。在标准的400m田径场上分别测得受试对象12min跑和800m跑成绩。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处理。结果:①女生12min跑成绩同最大摄氧量绝对值、最大摄氧量相对值和氧脉搏成低度正相关。②女生800m跑成绩同最大摄氧量绝对值、最大摄氧量相对值和氧脉搏成低度负相关。结论:12min跑比800m跑更适合用于评定高校普通大学女生有氧能力的体能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评定有氧工作能力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训练水平、不同性别的60名受试者进行了摄氧量、心率及氧脉搏的测定,其目的是通过比较优选评定有氧工作能力的指标。结果显示:在此方面,由于公斤体重的氧脉搏可同时消除体重和心率等因素的影响,故它比最大摄氧量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学生VO2max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华中师范大学第2附中,华中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不同年龄,性别和专业的VO2max的测试,并应用生理学的方法对影响VO2max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研究对象的VO2max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发现体育锻炼对人体氧运输系统和VO2max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过度训练引起的症状,即过度训练综合症(简称OTS)的外部表现及内部机制,包括OTS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的关系,提出了预防及判断OTS的生理指标及消除OTS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3.
As a wide range of values has been reported for the relative energetics of 400-m and 800-m track running events, this study aimed to quantify the respective aerobic and anaerobic energy contributions to these events during track running. Sixteen trained 400-m (11 males, 5 females) and 11 trained 800-m (9 males, 2 females) athletes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The participants performed (on separate days) a laboratory graded exercsie test and multiple race time-trials. The relative energy system contribution was calculated by multiple methods based upon measures of race [Vdot]O2, accumulated oxygen deficit (AOD), blood lactate and estimated phosphocreatine degradation (lactate/PCr). The aerobic/anaerobic energy system contribution (AOD method) to the 400-m event was calculated as 41/59% (male) and 45/55% (female). For the 800-m event, an increased aerobic involvement was noted with a 60/40% (male) and 70/30% (female) respective contribution. Significant (P <?0.05) negative correlations were noted between race performance and anaerobic energy system involvement (lactate/PCr) for the male 800-m and female 400-m events (r = ? 0.77 and ??0.87 respectively). These track running data compare well with previous estimates of the relative energy system contributions to the 400-m and 800-m events. Additionally,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and speed of interaction of the respective metabolic pathways has implications to training for these events.  相似文献   

14.
间歇性负氧训练是一种新的训练方法.在俄罗斯的研究和应用已初具规模.本文介绍了间歇性负氧训练的一般原理、基本训练方法以及俄罗斯的研究现状.旨在促进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并对我国的科学训练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峰值摄氧量(pVO2)是国际公认的青少年有氧能力评估标准,尽管有近八十年的青少年数据,但对它的解释以及它与青少年儿童成长和成熟过程中其他健康相关变量的关系,仍存在争议。有关青少年有氧能力可训练性的争论从未停止,仍然需要解决训练导致变化的因果机制以及根据年龄、生物性成熟、性别等因素进行调整。青少年日常体育活动的特点是间歇性进行和强度的迅速变化,但大多数青少年很少进行用来确定峰值摄氧量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体育活动。在这个背景下,肺部摄氧量的瞬态动力学就可以最好地反映青少年的有氧能力。对不同强度运动开始时青少年肺部摄氧量动力学的严格研究非常少,而在运动强度的阶跃变化中,实足年龄、生物性成熟和性别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得到充分证实。了解青少年肺部摄氧量动力学参数的可训练性主要基于对运动员和非运动员的少量比较研究,对训练导致变化的根本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文章的目标是对成长和成熟过程中的有氧能力提供简要概述,提高对其评估和解释争议的认识,找出知识差距,提出10个相关的研究问题,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潜在领域。  相似文献   

17.
优秀散打运动员上下肢有氧、无氧能力的特征及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优秀散打运动员上下肢有氧、无氧能力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优秀散打运动员无氧和有氧代谢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提示构建优秀散打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量化的指标体系以及训练工作应注意相关指标的应用。通过对优秀散打运动员与其它运动项目运动员有氧、无氧代谢能力和PWC170值的比较分析,为散打运动员向相似的对抗类项目如跆拳道、拳击、柔道、摔跤转型以及科学选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研究了运用高强性间歇训练法运动时,机体的能源供给主要来源ATP-CP和有氧供能的能量;机体承受负荷时的能源供给以ATP-CP代谢为主,负荷后的间歇期里ATP-CP的恢复主要依靠有氧代谢供给能量。对于适合高强性间歇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发展其有氧能力比发展无氧能力更为重要。提高运动员以磷酸盐系统代谢的速度耐力性为特征的运动能力,可以采用高强性间歇训练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