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鹤春  苏敬勤  曹慧玲 《科学学研究》2016,34(11):1637-1645
为解决后发国家制造业在国际范围内实现由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迁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如何实现技术追赶问题。文章以我国成熟产业的典型企业为样本,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后发国家实现技术追赶的过程进行研究,力图在后发国家的独特情景下,提炼具有潜在社会应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基于文章所提出的后发国家成熟产业实现技术追赶的惯性传导路径模型,研究发现:(1)与多数研究结论不同,惯性因素在特定条件下不是企业实现变革的阻碍因素,而是促进企业实现技术追赶的本源性推动因素;(2)在实现技术追赶的不同阶段,主导惯性呈现出不同的特性,并通过不同惯性间的交互作用,驱动技术追赶过程完成;(3)作为惯性贯穿技术追赶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彭新敏  史慧敏  朱顺林 《科学学研究》2020,38(12):2220-2227
双元是后发企业追赶过程中的重要战略,但不同机会窗口下后发企业如何实现双元我们仍知之甚少。通过海伦1986~2019年的纵向案例分析,研究发现当机会单一且比较确定时,企业通常采用利用战略;当机会单一但不确定性较大时,企业通常采用探索战略;当企业面临多重且不确定性较大的机会窗口以及具备了较高吸收能力时,共时双元变得尤为重要。长期来看,从初始追赶向超越追赶递进过程中,后发企业的双元战略由次序型模式向共时型模式演化。本文研究结论既丰富了后发追赶理论,又补充了双元模式前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湖南制造企业将自主创新战略置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突出地位,以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技术创新体系。湖南区域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存在一些问题,但湖南制造业具有很多技术后发优势,建立在内生性技术创新努力的基础的优势可通过技术后发优势突破外部条件障碍,充分利用技术后发优势以解决问题,促进湖南制造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模块化背景下后发国家产业技术追赶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模块化已经成为当今制造业的主流发展趋势,本文主要研究模块化背景下以我国为代表的后发国家的产业技术追赶问题.从产业模块化的原理出发,指出产业模块化的发展推动了产业技术系统的层级化发展,提出基于“关键模块层”的技术平台概念,指出了不同层级技术具有协同发展的特点;后发国家模块化产业的技术追赶是技术水平和技术能力的双重追赶,并明确了技术能力同技术水平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后发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模块化产业技术的不同发展模式,对后发国家模块化产业的技术追赶机理进行说明.以中国华录.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的技术发展为例,详细分析后发国家模块化产业的技术追赶问题.  相似文献   

5.
如何在超竞争环境下,获取竞争优势是每个制造业企业关注的关键问题。近年来,由于竞争环境快速多变,企业的静态资源、能力加速退化,战略管理研究学者逐渐开始重视制造业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战略选择问题。企业对技术战略的不同选择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可能并不相同,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截面数据,构建理论模型来研究超竞争环境下,中国制造业企业不同类型技术战略选择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在竞争环境的威胁性、复杂性和动态性背景下,讨论不同类型技术战略选择(低端技术战略和高端技术战略)的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绩效的不同表现,进而总结制造业企业技术战略选择经验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双元性对后发企业追赶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后发企业如何通过次序双元实现技术追赶的过程机制仍不清楚。慈星1988~2018年的纵向案例研究发现,后发企业在技术追赶过程中可根据行业技术变革性质开展不同的组织学习,技术范式发生转变的根本性变革期以探索性学习为主导,可由独立的自治机构负责,技术范式趋于稳定的收敛性变革期则以利用性为主导,可在主流机构内完成,同时随着追赶技术难度的增加,企业研发团队由轻量级升级为重量级。技术变革性质、组织学习类型与企业内部要素三者之间的动态匹配,使后发企业有节奏地在探索与利用之间进行转换,形成了次序双元,进而实现了对国际领先企业的技术追赶。本文研究结论对技术追赶和双元学习研究都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7.
基于社会资本和创新理论,制造业企业跨越技术锁定获得创新绩效的过程被广泛关注。本研究详细考察了锁定效应下制造业企业关系资本的运用以及不同类型的技术战略选择对创新绩效的调节效应机制。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四种技术锁定效应显著抑制企业对创新绩效的获取,利用商业关系资本和政治关系资本帮助企业跨越了不同类型的锁定效应,提升创新绩效。而且,在当前中国转轨经济时期,模仿跟随战略比技术领先战略更适合中国企业,正确的技术战略选择也可以对冲锁定效应的影响,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本研究的相关结论对于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与政府和企业的管理实践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建新  王毅 《科研管理》2013,34(8):68-74
本文采用"建立理论的多案例研究方法",通过访谈、文档资料、直接观察等方式收集案例资料,并进行三角验证。我国电视机产业所有企业都选择了同样的技术追赶路径,即从引进国外成熟期产品制造技术起步追赶,属于典型的单路径模式。我国通信设备产业技术追赶的初始期,在引进国外设备、引进生产线的同时,国内企业、研究院所(后转制为企业)较早进行自主产品开发(模仿创新);形成了从自主开发高端产品切入追赶、从自主开发低端产品起步追赶、从引进高端产品生产线起步追赶等多种追赶路径同时并存的产业技术追赶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多路径"模式。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这两个典型产业的技术追赶绩效进行衡量:1)产业内主要企业的专利数量;2)业内专家、研究学者的主观评价。通过对比分析,可以认为:通信设备产业的技术追赶绩效明显高于电视机产业。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得出的主要发现是:在产业技术变革快、后发国家产业技术能力基础差的情景下,相对于"单路径"的产业技术追赶模式,"多路径"模式能带来更高的产业技术追赶绩效。这一理论命题弥补了"特定顺序"和"技术跳跃"两种理论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在以中国为典型的大型后发新兴经济体中,本土企业的追赶具有独特的后发优势:供给端存在连续的技术层级,需求端具备多层次的市场空间。本研究提出技术梯度、市场梯度两个构念,用以反映大型新兴经济体追赶中技术维和市场维的独特产业情境特征,并探索其对产业间追赶绩效差异的解释力。基于中国制造业26个行业2001-2007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技术梯度、市场梯度以及它们与技术努力强度的交互作用对追赶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梯度和市场梯度对产业追赶绩效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相较于技术努力强度较大或较小的情况,在技术努力强度适中的产业里,技术梯度和市场梯度对追赶绩效的影响更强。该发现对产业追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全球化与我国制造业的二次创新战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经济全球化影响已波及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制造业全球化则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研究如何在制造业全球化浪潮中实施二次创新战略,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以便加快工业化进程,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制造业全球化的特征,制造业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渐进性和突破性技术追赶战略及其陷阱等角度分析我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二次创新战略,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新兴市场技术后发国追赶情境的视角,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高端装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中的代表性赶超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跨案例研究方法,对中国自主创新型技术赶超发展战略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赶超路径找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提出了企业的技术赶超战略、赶超路径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互相演化的观点,由此得出后发追赶情境下的高技术制造企业技术赶超的路径模型。研究发现:新兴市场国家高技术制造企业技术赶超路径的形成过程是基于企业技术能力升级的过程,技术赶超战略与赶超路径以技术能力为基础存在多种选择,没有统一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12.
明确区分企业、产业两个层次的技术追赶,对我国电视机产业、汽车产业和通信设备制造产业的技术追赶进行研究,发现存在单路径、双路径与多路径三种追赶模式:电视机产业是单路径追赶模式,产业内所有企业都采取从引进国外成熟产品制造技术切入追赶;汽车产业是双路径模式,产业内部分企业从自主开发成熟技术产品切入追赶,部分企业从引进新产品制造技术切入追赶;通信设备制造产业是多路径追赶模式,有些企业采用路径从自主开发成熟技术产品切入追赶,有些企业从引进新产品制造技术切入追赶,另外一些企业从自主开发新技术产品切入追赶。  相似文献   

13.
企业与合作伙伴的多元竞争关系对其战略选择和知识管理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以2012-2018年沪深两市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企业与合作伙伴技术竞争与产品竞争之间的关系,以及产业环境不确定性和企业技术商业化能力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与合作伙伴的技术竞争与产品竞争之间呈倒U型关系,技术竞争强度增加并不必然导致产品竞争强度的增大;产业环境不确定性和企业技术商业化能力显著增强倒U型关系,稳定的产业环境能够缓和企业与合作伙伴在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具有较强技术商业化能力的企业与合作伙伴在产品市场上的竞争更为激烈。  相似文献   

14.
新科技革命对产业变革影响还存在不确定性,当前各国普遍存在政策焦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程度不足,对新科技革命的认知还存在误区。通过政策分析和文献综述,提出要正确理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本质,尤其要把促进新通用目的技术的扩散作为驱动经济动能转换的关键。对于正在发生的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如能在核心技术尤其通用目的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就能赢得新兴产业发展的先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和广泛应用将形成这次工业革命的高潮,并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重塑制造业的发展要素、生产体系、商业模式,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然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还存在不少问题与障碍,融合实践进展缓慢。需要找准新一代通用目的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的关键,选择合适的发展范式和战略路径,积极推动两者融合发展。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等多种不同的竞争性范式中,智能制造范式最具有包容性,工业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支撑智能制造的发展,以实体经济或者制造业为实施载体,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等为核心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与制造业发生深度融合,彻底改变制造产品、过程、装备、模式、业态等,促使制造业发展步入智能化阶段。智能制造范式代表了未来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主要发展方向,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等是推动新科技变革的通用目的技术,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重要载体之一,融合的关键在于将新一代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应用于制造业所有发展阶段、全生命周期,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并联发展、同步发展。制造业企业、技术提供商和互联网企业是参与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主要角色,从分工来看,对于制造业企业,积极实施数字化技术改造;对于集成方案供应商,主动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对于互联网企业,帮助制造企业实施云平台布局。全球制造业正面临着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强烈愿望,我国要不断挖掘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通用目的属性,打造新一代智能制造模式,并发挥国内市场优势尽早形成主导应用。推进智能制造发展,需要保持高度战略定力,明确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的目标、方针和路径;通过推广示范工程和示范项目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实体经济的渗透及其融合;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制定相关行业标准,补齐行业短板,打造工业互联网体系;探索数据信息规范监管,规范网络平台治理问题,以及强化人文学科等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中小企业边际型和适应型渐进性创新的类型划分,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探讨了不同创新类型下技术属性对企业技术获取策略选择及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复杂性对企业在适应型创新模式下的外部技术获取策略具有显著影响;技术隐性则对企业内部技术获取策略影响较大。其次,边际型创新模式下的外部技术获取策略最有利于降低企业研发成本;而无论在何种创新模式下,内部技术获取策略都能比采用外部技术获取策略获得较高的财务绩效。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后发企业技术追赶提供了新的情境。中国后发企业在技术追赶中表现突出,一些企业已经从追赶进入赶超阶段。通过对互联网科技领军企业阿里巴巴的纵向单案例研究,探索了后发企业技术追赶过程中商业模式设计和技术创新战略的共演机制,建立了一个将环境、商业模式设计—技术创新战略、技术追赶以一种复合视角联系起来的框架,得出主要结论:(1)商业模式设计与技术创新战略的动态匹配及其共同演化,是后发企业实现技术追赶的重要模式;(2)该共演过程会与所处环境形成良好互动,从而更好实现技术追赶;(3)技术追赶的成效会反过来影响后发企业组织架构的设计和战略的选择。研究结论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了现有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研究。  相似文献   

17.
      后发企业在追赶过程中如何选择最佳追赶时机、如何规避追赶陷阱、如何进行能力重构等问题一直是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剖析一家芯片企业过去15年间的成败得失,对上述问题进行逐一解答。研究发现:市场需求状况、市场分层结构、技术迭代速率、技术获取成本、产业分工体系、产业知识流动等时机因素在后发企业快速崛起和高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还发现:组织惯性陷阱、创新范式陷阱、品牌低端化陷阱是后发企业在追赶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陷阱,企业要想规避上述陷阱,需要从组织学习、组织保障、创新协同、创新来源、品牌定位、品牌维护等方面寻求相应的对策和方案。上述研究发现丰富了现有后发追赶理论体系,同时,为处在探索和追赶之中的中国后发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从市场化改革角度研究中国产业技术创新的阶段性过程特征,需要把握中国产业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到形成自主创新能力过程中市场竞争的作用特征及其变化。借鉴这些研究的相关理论思路和结论,提出一个在产业演进中研究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互动过程的分析框架。在这种框架下,研究了中国产业演进中,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实现的产业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特征的相互作用机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市场化改革条件下中国产业技术创新的阶段性演进特征,并从这种动态过程特征中分析了不同产业技术追赶效果的差别,进而对中国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对发达国家的技术追赶提出新的战略和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9.
外部技术获取对本土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如何有效利用外部技术资源提升自身技术能力是本土企业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基于过程视角,本文选取外部技术获取模式、转移技术特性、企业特性和技术学习过程四个方面,以苏州制造业本土企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利用外部技术资源过程中,企业的技术战略、学习文化和技术学习过程对提升技术能力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整体上外部技术获取对技术能力的提升作用非常有限。因此本土企业应将重点从外部技术获取转向内部技术学习和自主研发。  相似文献   

20.
后发企业追赶的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技术追赶、商业模式。不同于以往研究,从企业创新和战略层面探讨其对后发企业追赶行为的影响,并引入消费者接受程度和领先企业对后发企业追赶行为的态度来衡量后发企业是否采用柔性战略,同时衡量后发企业新产品是否具有市场优势以及追赶超越的难度;基于20个典型案例,通过模糊集定性分析法和二分法进行编码、赋值和校准处理,最终得到后发企业实现追赶甚至超越领先企业的6条路径。结果表明:颠覆性创新在后发企业追赶过程中起到了重要影响作用,后发企业往往通过边缘市场培植新技术发展直至符合主流市场需求,但后发企业要善于采取颠覆性创新方式;柔性战略可以避免追赶过程中不必要的竞争,弥补后发企业在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不足,发挥企业创新优势;多元化创新方式有利于企业内部形成综合性、立体性和多维度的创新能力,且与柔性策略交互作用可以提高后发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后发企业的追赶。据此提出在多元化创新能力和柔性战略的交互作用下,后发企业要注重培养自身的多元创新能力,并充分结合自身创新能力和柔性战略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