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确反映舆论、引导舆论是党对新闻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我们记者要达到这个要求,首先就得对自己“拟态公众”的角色有透彻的认识。 一、对记者“拟态公众”角色的理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对舆论的理解上常犯张冠李戴的错误,往往把一些非舆论的东西误指为舆论。作为我们记者来讲,常犯的就是混淆新闻、宣传、舆论这几个概念。我们常说“新闻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正确导向,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巩固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新闻媒体肩负着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神圣职责,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理所当然地成为新闻媒体不懈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目标要求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壮大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  相似文献   

4.
对议程设置理论的嬗变及舆论引导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梳理,发现当前学者们对于新型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分析较为匮乏。通过对“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的舆论引导力分析,总结了“浙江宣传”在选题策划、内容特点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的亮点,为新型主流媒体进行舆论引导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杨彩娟 《编辑之友》2012,(7):117-119
毛泽东的报刊现包括报刊功能观、报刊舆论观、党报理论观,以及报刊编辑观等方面.在他看来,报刊宣传既承担着具体任务,从根本上也是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报刊宣传通过集合引导公众的正义舆论或揭露瓦解敌对阵营的非正义舆论,从而实现其功能;为很好地执行和实现报刊功能,从价值上党报党刊须坚持党性原则;为增强党的报刊宣传的有效性,从形式上须提升报刊编辑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媒体作为信息传播渠道,宣传导向是媒体属性的重要体现,事关社会稳定、舆论正确和维护公众利益的国家大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媒体社会责任的全面体现。纵观全球,任何一个国家,无论何种政体、何种制度,都高度关注宣传导向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公众舆论》一书中,沃尔特·李普曼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分析了阻碍公众舆论成为一股独立的力量的种种因素,这种分析自然给人以"公众舆论是不可能的"的结论。本文结合李普曼的思路,从公众舆论的三要素切入探讨互联网时代的公众舆论,认为互联网发展的前景将使公众舆论一步步接近可能。  相似文献   

8.
“非典”闯进了我们的生活。在万众一心抗“非典”的日子里,一篇护士长的日记,一位小朋友写给医生爸爸的信激动着全国人民。这事,至少告诉我们:只要善于发现、感人的事就在我们身边。让人感动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舆论宣传,要通过语言、音响、文字、画面去感染人,让人联想思索,形成公众舆论,造成社会反响,这是舆论宣传的功力所在,也是舆论宣传追求的最佳效果。然而,事实上舆论宣传缺乏感染力的现象普遍存在。诸如:空话套话连篇,大话假话不断,语不过心,  相似文献   

9.
公众舆论的公众性从一开始就与独立的新闻媒介有内在的关联。公众舆论是在资产阶级公众领域 (即市民社会 )中才得以形成的 ,市民社会是独立自治的领域 ,在其中 ,公众的意见通过舆论的形式公开表达出来 ,对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公众舆论的主要渠道就是各种新闻媒介 ,早期的报刊与公众性结合在一起 ,保证了公众舆论在社会中的力量。但是由于现代报刊的垄断化和过度的商业化 ,公众舆论也逐渐成了可以叫卖的商品或是政治的装饰品 ,它仅仅具有数量上的意义 ,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 ,公众舆论现在要靠媒介制造出来而不是自发地表达出来 ,因此公众舆论成了大众舆论 ,而不再具有公众性因而也丧失了原来的力量。所以 ,当代公众舆论有待于重建 ,而这与新闻媒介的独立、自由、批判精神以及对过度商业化是否保持警惕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对外军事宣传中,必须重视议题设置,主动作为而又不盲目乱为。议题设置的目的,在于影响公众对议题重要性的关注和判断,进而引导公众舆论。因此,设置议题必须把握受众心理,了解受众需求,自觉将媒体的“告知”与受众的“欲知”统一起来,以提高议题的针对性和宣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新闻舆论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强,特别是大众传媒已经广泛地介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情绪、价值判断、生活态度和行为选择。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公众舆论代表的社会舆情与党和政府的主流意识形态之间,新闻舆论起着枢纽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传媒自身的和谐发展,将大大有利于和谐舆论宣传作用的发挥;反之,传媒发展中的不和谐现象,则将制约乃至危害到和谐舆论的营造。“传媒不和谐”制约和谐舆论宣传近年来,我国新闻传媒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但是,传媒发展中的不和谐现象,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舆论引导是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内容.有效的舆论引导需考虑公众细分,以公众在舆论中的表现方式及卷入度为细分维度构建细分矩阵,可将公众划分为潜在舆论领袖、表意舆论领袖、行为舆论领袖、一般潜在公众、一般表意公众与一般行为公众.在监测、分析、影响舆论的全过程中,须识别不同类型公众的特性,把握舆论形成的规律,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传播模式与传播策略,以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高莉 《中国广播》2010,(7):86-87
突发事件是新闻媒体重点关注的宣传要点之一。新媒体语境下传统主流广播电视媒体如何报道突发事件,引导公众舆论,是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就广播新闻工作者如何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做好突发事件宣传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在对台舆论宣传中,如何切实改善两岸关系,塑造一个友善、亲切、尊重台湾、值得台湾信任的大陆形象,是我们对台舆论宣传工作重大和长期的任务。在这个问题上,心态和情感因素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力求达到这样的效果:"舆论宣传工作者在舆论宣传中动之以情,使舆论宣传对象  相似文献   

15.
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这是当代中国新闻界肩负的神圣使命和重要职责。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号召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突出强调“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要求新闻媒体“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给广大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谐的社会离不开和谐的舆论。新闻舆论不仅向公众提供着大量的信息、资讯、娱乐和知识,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包括众多工人报刊在内的主流媒体,都是宣传思想战线的主要阵地,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传播社会…  相似文献   

16.
黎妮 《今传媒》2013,(1):27-29
在《公众舆论》一书中,沃尔特·李普曼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舆论悬于虚空大地的图景,认为公众舆论是不可能的。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和传播环境的变化,公众舆论正在一步步地走向可能,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盖丽君 《记者摇篮》2009,(12):29-29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新闻宣传工作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更好地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新闻宣传不但是党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赵福龙 《新闻世界》2011,(5):196-197
由W·李普曼撰写的《舆论学》(1922年)一书,对公众舆论、宣传和议程设置等方面的传播研究都产生了作用。书中,李普曼描绘了各种舆论现象间的种种内在联系,如自己熟悉的一个小社交圈子会产生广泛传播、暗合了舆论领袖理论、形成成见的温床、激发兴趣的因素、我们与世界的精神纽带等作用,为传播学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丁柏铨 《中国出版》2013,(10):17-22
新媒体语境,是一种人人都可以相对方便和自由披露信息和发表意见的语境。这一语境依凭新媒体特别是网络而形成,常常是公众舆论的生成源和集散地。在此空间中,经常形成指向集中和锋芒毕露的网络舆论。因此,政府妥善处理与新媒体语境中舆论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新媒体语境中的舆论相比于现实环境中的舆论所显现的特点,对政府应对公众舆论提出了新的相应要求。及时、主动、充分地公开政府信息,成为关系处理中的重要前提;进一步完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成为必然之举;真诚地接受网络舆论监督,成为政府得到公众理解和信任的一条捷径。政府和公众宜共同努力,形成和凝聚舆论正能量。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公众社会向大众社会的转变,公众舆论研究中出现了大众舆论研究的新现象.由此,近现代以来的欧美学者围绕着公众与精英之间的关系、公众和公众舆论自身的二重特质两大问题发生了较大的争执,本文将这些争执概括为公众舆论主体问题之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