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索高校专利价值评估模型,快速锁定存在权利转移价值和失效风险的专利,有利于提升高校科技成果管理效率,加快高校科技成果向产业界转移,进一步激发高校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文章结合已有研究中的专利评估指标,从指标易获取性角度出发,选取11个指标形成专利评估体系;以云计算为技术领域,创建专利分析资源库;进而结合主成分分析与分类算法,构建专利价值评估模型;基于评估模型,对云计算领域中的高校专利进行识别,借鉴标准十分评估方法,对专利的权利转移概率进行划分,明确高校中具有权利转移价值和失效风险的专利。研究表明,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评估指标的有效性,使用十折交叉验证选取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构建评估模型,分析发现高校存在权利转移价值的专利呈二次多项式分布,10.68%专利具有较高的权利转移价值,22.64%专利存在失效风险。文章构建的专利价值评估模型能够为高校科技成果管理人员进行专利运营,以及企业探寻高校核心技术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转化价值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帮助技术转移人员对专利技术转移转化价值形成更加客观的认识,提高专利交易效率,促进高校专利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方法/过程]以我国11所一流高校专利转移转化数据为研究对象,从法律、技术、市场、转移转化方式四个层面设计解释变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研究高校专利技术转移转化价值影响因素。[结果/结论]转移转化方式这一因素对高校专利转移价值的影响程度要显著强于技术、市场和法律因素;同族专利数、发明人数、文献页数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转化价值有显著正向影响,申请人数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转化价值有显著负向影响,且这四个变量回归系数显著性不受市场、转移转化方式因素的影响,是评价高校专利技术转移转化价值较为稳定的指标;不同转移转化类型、不同定价形式、不同组合交易方式的专利,其转移转化金额的影响因素差异较大;从法律、技术、市场、转移转化方式四个层面对高校专利转移技术转化价值进行评价的可靠程度在逐年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专利价值评估是企业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专利价值影响因素进行评价,为企业对其专利技术进行有效管理提供思路和策略。[方法/过程] 利用Innography专利信息检索分析平台,从专利价值度(PV)、专利家族(PF)、专利引用次数(NPC)、权利要求数(NC)、专利申请时长(PTO)、专利年龄(AP)等角度,对样本专利的相关专利信息进行挖掘。然后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专利价值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结合评价结果,为企业的专利技术管理提出可供参考的策略。[结果/结论] 回归结果显示,专利家族、专利引用次数、权利要求和专利申请时长与专利价值呈正相关关系,而从中立的第三方或被许可方角度看,专利年龄与专利价值呈负相关关系。据此,从创新程度、专利文件撰写、专利布局、流程管理和运营等角度提出企业技术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章旨在再验证专利被引证数作为评估专利价值指标的准确性,并结合专利引文进行深入剖析。利用美国专利数据库检索中置式电动车电控辅助装置、亲水性医用脱脂纱布、军用紧急绷带技术领域的专利,统计专利的被引证数,并采用专家评估结果加以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仅有中置式电动车电控辅助装置专利,专家评估与被引证数指标评估的结果一致;而专利被引证次数因受时间因素影响,早期专利的被引证数较高,但不一定是高价值的专利;存在一些很少被引用,但根据专家评估原则及专利本身具备的特征,被评估为高价值的专利,即可能存在睡美人专利现象。对专利价值评估,不能仅从专利被引证数指标判断,还可应用其他评价方法,更客观反映专利价值,减少专利评价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保护企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5.
专利价值评估是近年来技术创新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专利被引用次数与专利的法律状态信息是专利价值评估中的两项重要评估指标。文章尝试将这两项指标进行整合分析,通过测度专利的权利维持状态与专利被引用之间的关系,从细致微观的角度来揭示专利价值的变化趋势。文章研究发现,专利的权利维持对专利获得引用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进行专利价值评估时,如同时考虑专利权利的维持与专利的被引两项评估指标,可有效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专利转移对象识别对高校有的放矢推送专利、提升专利转移效率、实现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对高校专利信息和企业多源信息进行语义抽取,构建能够体现企业产品/技术纵向延伸需求的领域技术树,最后建立高校与企业间的技术-需求匹配模型,依其匹配程度进行高校专利转移客户识别。[结果/结论]以我国气凝胶领域的高校专利为例对识别方法进行实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准确识别出具有产品/技术纵向延伸需求的高校专利转移对象,应对供求信息不对称问题,是促进高校专利转移、实现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对现有识别技术转移潜力的专利分析方法及制约技术转移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的同时,为今后有效识别具有转移潜力的专利技术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过程] 针对专利分析方法在技术转移中的应用现状,重点从国内外识别技术转移潜力的分析方法的相关成果以及制约技术转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方面进行综述。[结果/结论] 现有识别技术转移潜力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专利引文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统计分析法、二元语义分析法和TRIZ分析方法等。这些方法均处于探索阶段。而制约专利技术转移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为专利价值或专利质量。未来识别技术转移潜力分析方法的研究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系统分析专利转移的直接影响因素及其实际影响效果;研究企业与大学专利转移行为的差异性;建立有效识别技术转移潜力的综合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专利分级管理对高校盘活科研资源、提高专利质量和管理绩效、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在充分研究专利分类与分级管理对应关系的基础上,分析高校实现专利分级管理所面临的障碍,最后立足于高校专利现状和方案的可操作性给出解决对策。[结果/结论]专利分级管理的依据是专利市场属性的客观评估,以市场为导向的专利政策、专业的管理人员、专利申请筛选以及评估模型改进的协同耦合,可以在保证评估结果客观性的同时降低评估成本和评估的复杂性,为高校专利分级管理的实现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专利价值预测的准确性,促进专利权的转让,围绕如何以专利权转移过程中的专利定价客观评价专利价值,构建了针对单项专利可定量评估的指标体系,克服了专利价值评估中的主观性,使用邻域粗糙集方法排除冗余属性,进行特征选择,采用果蝇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降低了BP神经网络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的风险。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构建的专利价值指标体系可对单项专利进行定量评价,果蝇算法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具有比较快速和准确的预测能力,在实际预测中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专利价值预测的准确性,促进专利权的转让,围绕如何以专利权转移过程中的专利定价客观评价专利价值,构建了针对单项专利可定量评估的指标体系,克服了专利价值评估中的主观性,使用邻域粗糙集方法排除冗余属性,进行特征选择,采用果蝇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降低了BP神经网络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的风险。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构建的专利价值指标体系可对单项专利进行定量评价,果蝇算法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具有比较快速和准确的预测能力,在实际预测中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科研创新团队是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生力军,而高价值专利产出则是科研创新团队服务经济社会的关键。文章基于图书馆专利服务视角,通过追踪识别科研创新团队重要研究成果,明晰技术专利化过程呈现的主要特征,尝试图书馆在技术研发、技术专利化、技术商业化3个阶段开展的相应工作,旨在探究科研创新团队高价值专利产出的关键因素,为创新高校专利信息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构建技术转移特征指标体系,提前识别具有应用潜力的专利,为专利技术转移提供信息支撑,促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方法/过程] 基于专利转让行为的客观事实信息,界定转让和未转让数据集,分析比对两者特征差异,构建技术、法律、市场、主体4个维度的基于专利文献自身的技术转移特征指标体系,并进行指标统计学检验以及实证模型检验。[结果/结论] 基于专利文献自身的基础特征指标能够预判技术转移,各指标影响程度相对均衡且不存在主导性指标。实证SVM模型检验该指标体系的预测效度,初步实现能够应用于国家/地区层面、机构层面、专利个体层面的技术转移特征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检验,该方法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袁润  钱过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123-130
[目的/意义]研究应用粗糙集理论分析专利信息的可行性及其方法,建立识别核心专利的粗糙集理论模型。[方法/过程]综述国内外研究核心专利识别的相关文献,确定包含8个指标的核心专利识别指标体系,再用粗糙集理论分析专利信息数据,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按照计算的核心专利综合指数(CICP)大小将某特定技术领域的专利信息序列分为核心专利、关键专利、重要专利和一般专利。[结果/结论]以通信领域的976件专利数据为分析样本,运用本文核心专利识别模型识别出11件核心专利,其中包含获得中国专利奖的专利,核心专利识别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核心专利识别模型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本文核心专利识别模型具有一般性,可应用于分析研究专利价值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意义]技术机会识别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及时发现和把握有价值的技术机会对技术创新突破意义重大。[方法 /过程]从主题挖掘与专利评估的视角提出一种技术机会识别方法,首先应用主题模型识别技术领域涵盖的技术主题并进行专利聚类;其次在技术主题层面展开细粒度分析,综合考虑技术机会应具备前沿性、价值性和时效性的重要特性,采用突变级数法和离群因子算法评估技术主题中的高价值专利和离群专利形成核心专利集,并计算每个技术主题的专利平均年龄;最后,将技术主题中的核心专利占比和专利平均年龄作为核心指标绘制技术机会识别地图,用于识别技术机会。[结果 /结论 ]以智慧农业领域为例,对所提方法进行实证,识别智慧农业领域的5个技术机会,为创新主体的技术研发提供决策支持。但识别结果的定量验证以及融合多源数据进行技术机会识别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专利申请及审查制度的专利引文评价效能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研究专利申请及审查制度下的专利引文作用机理,厘清专利引文评价效能,是保证学术评估客观合理的重要前提。[方法/过程]以美、中、日三国诉讼专利和许可专利为实证样本,分析专利引文频次与专利价值的相关性,并结合专利申请和专利审查制度就专利引文对施引专利、被引专利的评价效能进行深入剖析。[结果/结论]专利引文频次对专利价值而言是一个正向、负向、中性混杂的评价指标,专利引文对专利价值的评价需建立在对引用动机、引文扮演角色和实际发挥作用等诸多要素的深入细致分析上,否则,专利引文对专利价值不具有客观的评价效能。  相似文献   

16.
基于Innography的农林类高校专利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 专利竞争力体现高校的研发实力和创新水平。对农林类高校专利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以期为农林类高校提升专利竞争力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从现实专利竞争力和潜在专利竞争力两个层面,制定了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专利数量、专利价值、专利强度等24个指标,通过规范化和线性加权平均处理,对农林类高校专利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结论] 分析结果表明,农林类高校相互之间的专利竞争力差距较大,且普遍存在一些短板,如境外专利比例、专利实施率、专利存活率低下,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研究高校可转移专利的识别,对于提高专利推送质量,促进高校科研与社会经济的对接具有积极意义。[方法/过程]首先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检验并确定可量化专利识别指标,并结合贝叶斯理论对高校可转移专利进行初步筛选;然后使用复相关系数-变异系数组合赋权法计算各识别指标权重,并计算剩余专利的加权综合转移概率;最后依照综合概率值大小识别可转移专利,并用转移数量较高的医用配置品领域高校专利对本方法进行实证。[结果/结论]该方法利用贝叶斯理论和组合赋权方法,通过初步筛选和二次识别,实现了对高校可转移专利综合概率的有效计算,即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又兼顾到高校专利管理资源的有限性,为提高专利推送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图书馆缺乏面向专利转化运用的深层次服务,这与高校图书馆员专利信息服务能力不足有直接关系。鉴于此,文章基于专利转化的服务场景,对复旦大学5位服务对象进行深度访谈,对103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服务现状进行调查,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借助NVivo12软件对资料数据进行编码和分析;基于需求—服务—能力模型,从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出发,构建包括能力素质和知识技能的高校图书馆专利馆员能力素质框架。文章提出优化专利服务人才配置、建立专利馆员培训体系、组建专利转化实践服务团队、开展能力评估和考核4个层面的能力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英国是专利开放许可制度的开创者,验证其制度的实施效果,探寻其制度的利弊,有助于我国对于该制度的科学引入和实施。[方法/过程] 利用Innography数据库,对英国开放许可专利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数量分析包括时间、主体和技术领域的分析,质量分析主要是专利强度分析。[结果/结论] 2003-2019年英国开放许可专利年均登记量仅有1 364件;在有效开放许可专利中,92%由前20位国外大企业拥有,高校仅有16件,技术集中于汽车领域和计算机软件领域,足以说明该制度的整体吸引力有限且不均衡。但是,开放许可专利的质量并不低,况且有效开放许可专利中还有9%的高强度专利和少量的标准专利,侵权并无明显增加,比理论推导的结果要好。基于此,我国引入该制度时应该注意:年费的优惠幅度、许可费的开放性、辅助激励机制的效果以及我国高校和标准专利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 英国是专利开放许可制度的开创者,验证其制度的实施效果,探寻其制度的利弊,有助于我国对于该制度的科学引入和实施。[方法/过程] 利用Innography数据库,对英国开放许可专利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数量分析包括时间、主体和技术领域的分析,质量分析主要是专利强度分析。[结果/结论] 2003-2019年英国开放许可专利年均登记量仅有1 364件;在有效开放许可专利中,92%由前20位国外大企业拥有,高校仅有16件,技术集中于汽车领域和计算机软件领域,足以说明该制度的整体吸引力有限且不均衡。但是,开放许可专利的质量并不低,况且有效开放许可专利中还有9%的高强度专利和少量的标准专利,侵权并无明显增加,比理论推导的结果要好。基于此,我国引入该制度时应该注意:年费的优惠幅度、许可费的开放性、辅助激励机制的效果以及我国高校和标准专利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