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根本方向。文章从学科、文化、行业、技术四个维度展开,学科面向是中国特色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逻辑起点,要从优化出版学的学科体系出发完善出版学学术体系、创新话语体系;文化面向是中国特色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根本导向,要以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为研究导向、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出版学研究指向彰显学科价值;行业面向是中国特色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价值取向,要立足出版实践、回应行业诉求、理顺产学关系,推动出版业和出版学科协同发展;技术面向是中国特色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创新动力,要在新的技术背景下重新审视出版的社会功能,在大的学科环境下平衡出版学的开放性和主体性,在变的时代主题下锚定出版学知识体系演进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意义]以学科更名为基点,立足于新时代、新形势下的信息资源管理新任务与新目标,寻求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在传承前提下的变革与突破,为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及话语体系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过程]通过文献调研、政策梳理及历史分析,在回顾“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到“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演变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现实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度剖析,进而提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的重要任务与推进策略。[结果 /结论]在具备极强包容性的一级学科顶层框架下,重点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产业创新4个方面,以构建新学科的自主知识体系为基础,深化其原有的业务范畴,打破学科发展的壁垒,更为完整地覆盖学科领域新业态,促进学科教育与事业发展的共同繁荣,提升学科凝聚力、影响力与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正>1引言2022年9月13日,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联合印发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中,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正式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由此也引发了学科内部以及相关学科点的热烈讨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在迎来由外延拓展带来的正向外溢效应的同时[1],却也面临学科话语体系重塑[2]、自主知识体系构建[3-4]、人才培养体系调整[5-6]等多重挑战。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共同体仍需以此次更名为基点,深入探讨未来中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发展进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探究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如何服务于国家战略,国家战略如何左右学科研究方向。[方法/过程]文章对照比较了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九大类学术热点文本与四十个国家战略有关的政策文本,采用了内容分析法的编码方法。[结果/结论]文章在学术研究与国家战略二者之间建立了映射关系,并从学科、事业、机构、信息、用户五个维度梳理重点学术研究成果对国家战略的支撑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学术研究是学科发展最重要的考察指标,在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的背景下,从档案学术研究的视角讨论新环境下研究题域的扩展与深化,对于丰富学科内涵、推动学术创新具有重要价值。[方法/过程]通过文献分析对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下档案学术研究题域进行全景梳理,从底层逻辑、时代挑战、拓展创新3个方面进行阐述。[结果/结论]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下档案学术研究题域的扩展与深化要坚持“守正”与“创新”,在坚守学科底层逻辑的基础上,直面档案学术研究的时代挑战,加强对理论和应用的拓新,强化学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三大体系”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重要的使命。本文的目的是对图情档“三大体系”建设的内在逻辑加以解析,以便支撑我国的图情档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方法/过程]本文在对图情档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结合2021年度图情档学术热点,对图情档“三大体系”建设趋向进行了前瞻瞭望。[结果/结论]本文认为,图情档学科体系建设应关注受教育者的福祉,不断丰富内涵,扩展外延;图情档学术体系建设应当遵循由实用性、工具性走向理论化、本质化的逻辑,通过理论的发展引导图情档职业实践的深化;图情档话语体系建设应适度回归传统话语基础,发展新的、有竞争力的学术话语。  相似文献   

7.
张垒 《中国记者》2023,(1):91-95
<正>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大,发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宣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1]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也曾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2]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以数字人文需求为牵引,从知识的角度有效组织学术名人资源,为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开展知识服务提供资源支撑。[方法/过程] 通过分析学术名人特色资源特征和用户使用需求,调研分析4类以人物为核心的特色资源库知识模型,以人物(学术名人)为核心,以资源为载体,构建学术名人描述框架模型和学术名人与其他实体关系模型。[结果/结论] 在学术名人知识模型的基础上链接外部数据,能够对以李政道特色资源为代表的学术名人特色资源从知识颗粒的角度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展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意义]在学科更名、数字中国建设和新时代背景的非线性叠加效应下,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生教育应如何转变以适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方法 /过程]首先对数字中国建设内涵和学科更名背景进行阐释,然后以数字中国建设的实际需求为引导,提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的时代要务与逻辑转向,并探寻学科研究生教育赋能数字中国建设的实际应用场景,明晰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新的历史使命。[结果 /结论 ]学科更名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在研究生培养和科研转向方面应该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辅助国家推进高端交流平台建设、数字经济治理、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以及国家文化数字化等重大战略,实现学科内涵的守正与创新、学科使命的责任与担当、学科应用的固本与延伸,为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下的国家安全、科技竞争、经济发展和产业规划提供信息资源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结合五年来图情档领域的学术热点,对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脉络进行梳理。[方法/过程]回顾了信息资源管理领域传统的数据-信息-知识-智慧(DIKW)经典模型,并从职业实践角度发展了相应的技术/运营-分析-战略-文化(TASC)模型,进而在匹配上述两个模型的基础上,梳理了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脉络。[结果/结论]信息资源管理以克劳德·埃尔伍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关于信息的量化、度量、编码、传输和处理等为起点,以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的“世界3”理论、贝特拉姆·克劳德·布鲁克斯(Bertram Claude Brookes)的“知识地图”、杰西·谢拉(Jesse Shera)的“社会认识论”为“中介”,以布伦达·德尔文(Brenda Dervin)的“意义建构”(Sense-making)学说为承继,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理论脉络主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基于对信息成瘾相关研究的梳理,溯源信息成瘾的底层逻辑,构建信息成瘾阶段模型,深入剖析用户在成瘾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与行为特征。[方法/过程]针对信息成瘾这一现象,基于国内外文献分析对其概念内禀进行界定,明晰其与现有成瘾行为之间的映射关系,并以物质成瘾理论研究为基础,论证个体信息需求的不断满足和奖励反馈的持续刺激是信息成瘾的底层逻辑。[结果/结论 ]从神经机制、心理反应和外化表征3个维度对这一复杂现象的行为机理进行剖析,并以激励敏化理论为核心提出信息成瘾的HSC三阶段模型,对成瘾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行为特征进行统一阐释,以期为信息资源管理领域信息成瘾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价值参考,为构建信息成瘾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各类情报体系的研究正在成为学术热点方向,为了扫描刻画我国情报体系研究的整体状况,归纳提炼情报体系研究的主要观点,并探讨发现未来的研究趋向。[方法/过程]本文将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相结合,以知网和重庆维普的文献数据库为来源,通过采集处理相关文献并加以深度研读,对情报体系研究的状态分布及热点、典型应用的情报体系研究对象及内容侧重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情报体系研究的总体趋势呈现上升状态,研究的热点随着时代发展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研究的侧重由科技情报体系、竞争情报体系向突发事件应急情报体系和面向科技创新的科技情报服务体系发展。情报体系的构建方式从归一化的简单设计向多元化的系统设计转变,并正在成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研究的重要构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通过对中国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及其建构的理论研究,深化学界对此知识体系的认识,并推动其建构。[方法/过程]阐释中国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内涵和构成,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解析中国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当代意义,并对其实现路径进行探究。[结果/结论 ]中国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基于特定的逻辑基础和方法论,围绕本学科的元问题,扎根本土实践开展研究所形成的知识系列,它包括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3个层面的知识。建构中国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中国档案学人的学科自觉及理论建构在新时代的延续和深化,也是中国档案学人打破西方档案学中心主义、建构档案天下大同的学科使命。中国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需做到本土化和国际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立足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深入剖析南海维权领域的知识内涵与特征,探索南海维权信息资源管理知识体系的建构路径。[方法/过程]从知识输入、知识搭建、知识对比、知识延伸、知识实践5个环节阐述并剖析南海维权信息资源管理知识体系建构路径。其中,知识输入的目标知识包括南海维权的诉讼标的、法律争点、事实争点、证据争点;知识搭建方法包括知识分类、知识抽取、知识融合、知识关联、知识发现、知识评估;知识对比主要解决南海维权多模态知识的语义融合与关联问题;知识延伸以证据链法理分析、历史证据识别、南海空间分析、智能证据链构建为学科交叉知识边界;知识实践包括证据知识元框架与知识元标引、证据知识元抽取与表示、证据知识元融合与关联以及证据链智库建设。[结果/结论]南海维权信息资源管理知识体系是信息资源管理“服务国家战略”自主性与“南海维权”功能性的有机统一,有规则地串联起南海维权信息资源,深入地塑造理解南海维权的思维模式,可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积累宝贵理论知识体系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探索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人工智能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念和策略,将人工智能知识与方法融入信管学科教学体系,从而帮助推动新文科背景下的信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设计/方法]通过文献调研,以及对i Schools不同院校培养方案和课程介绍的调查,提出并讨论了基于学科特异性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设计模式优先序和动态化标准。[结论/发现]提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应遵循差异性、动态化和应用性原则。在教学实践体系上,提出面向信管专业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体系和考核管理体系,以及指出在开设面向信管专业的人工智能技术方法课程基础上,还需将人工智能知识体系与信管已有课程群深度融合。[创新/价值]结合信息资源管理发展前沿,提供了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本科人工智能课程体系设计的一般方法和实现范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在学科更名背景下解析和思考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路径,旨在拓展学科内涵、丰富学科体系,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学科力量。[方法/过程]基于文献调研和国家战略导向,提出“服务科技自立自强是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的重要向度”议题,并从历史、现实、未来3个维度观测本学科在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目标过程中的嬗变与发展。[结果/结论]面向科技自立自强,我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存在目标定位模糊、供需矛盾突出、核心能力薄弱等现实问题。为强化学科效能,更好地促进行业创新发展,提出几点建议:面向现实情境,加强学科制度建设;坚持吸收借鉴,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推动融会贯通,重视学科交叉协同;完善人才梯队,激发学科发展动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介绍科学研究第四范式理论,概述国内外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起源与发展,提出数据科学时代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建设途径。[方法/过程]通过分析科学研究第四范式的兴起对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索科学研究第四范式视角下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建设途径。[结果/结论]提出融合数据科学构建信息资源管理的二级学科体系,迎接数智时代编辑出版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专业教材,供我国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建设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毕强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9):146-149
[目的/意义]对苏新宁等著的《面向知识服务的知识组织理论与方法》一书的学术特色及其应用价值进行评价,以期促进面向知识服务的知识组织研究进展。[方法/过程]运用客观评价方法,从面向知识服务的知识组织体系建构和知识组织方法与工具的发展两个方面对该书做出客观评价。[结果/结论]该书所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对于构建完善的知识组织学科体系,促进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延伸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概念是构建知识体系的细胞,自主概念是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础。当代中国新闻学的自主概念,主要是指由当代中国新闻学知识共同体提出的具有原初界定权、解释权的原创性概念。构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逻辑前提是构建起自主的新闻学概念体系。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概念(体系)有自身的来源渠道:在知识生产主体上,它主要是由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主体提出的;在客观对象上,它主要是对当代中国新闻实践方式、实践观念的反映和呈现。除此之外,自主概念也来源于对世界各种类型新闻学概念的反思批判、吸收借鉴与改造转化,来源于对其他学科概念的迁移、转换与运用。这些来源渠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为源源不断、与时俱进的自主概念创造提供了不竭的源泉,也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造与更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全面推进为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提供了新视野、提出了新要求。文章在梳理和反思中国出版学知识体系构建历程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正处于新的历史界标上。其中,“新时代”是历史方位,“中国特色”是空间向度。立足中国出版实践、面向国际出版视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握出版发展的时代脉搏,回答出版学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则是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中国式现代化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