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公共图书馆事业成绩斐然,突出表现在:①构建了中国特色公共图书馆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公共图书馆法治建设、标准化建设、总分馆制建设取得重大突破;②扎实推动和服务全民阅读国家战略,特殊群体阅读权益得到明显保障,“图书馆+”和“互联网+”服务创新成为新常态,高品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城市阅读新场景,“图书馆之城”建设加快形成全球阅读典范城市;③数智赋能开创文化惠民工程新局面,公共数字文化融合发展工程深入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④古籍保护工作硕果累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效显著。中国特色公共图书馆事业十年发展中显现出四个主要特征: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促进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增强公共图书馆发展持续动力;③制度设计与实践探索双轮驱动,打造创新发展“中国样板”;④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并示范引领国际发展,开启“中国经验”的世界化时期。面向2035年基本建成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强国及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目标,我国公共图书馆应通过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城市图书馆建设,扎实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城乡一体建设,统筹推进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以开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新图景。参考文献56。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中国书香传统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两方面,探讨深化全民阅读对建设文化强国和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意义,总结归纳中国书香传统的六个鲜明特点,以此明确当代全民阅读深入发展的根脉所在。全民阅读旨在培养现代化的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实践,因此要持续促进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保障高质量内容生产和供给,建设高质量阅读平台,加强高质量阅读引导,提供高质量阅读服务,进而促进书香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资源编排理论,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以长沙县为例,深入探究数字化驱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演进和逻辑进路。研究发现该县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经历了基础建设、初级应用、深度应用、全面应用四个阶段,实现了从全覆盖到高精度再到广扩展三次跃升。通过夯实数字基础、整合数字资源、撬动数字边界等行动,适时适应民众需求新变化,赋能资源“全连接”“全场景”“全融合”,促进资源积累与部署、资源捆绑与协调、资源辐射与互补,提升资源集成能力、开发能力、联动能力,呈现出“数字赋能—资源获取—资源转化—价值传递”的高质量发展逻辑进路。文章提出,以民众文化需求为导向、分阶段有序推进、适时创新应用场景,是数字化促进县域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贾娟 《图书馆》2024,(4):9-14
将外部支持与乡村内部自觉有机结合,采用内外共生、上下联动的新内生发展是现阶段推动中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走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在新内生理论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强调从整体发展视角,立足乡村资源和需求,通过乡村与外部的互动联结、资源整合、改革创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文章深度解构入选国家“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的汉阴模式,认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欲打破乡村文化自觉意识淡薄、整合性欠缺、创新动力不足的新内生困境,离不开以县政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整体谋划与统筹推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乡村自治组织及其组织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以“文化+”为思路的资源整合逻辑及技术引领、规则协同下的多维创新。  相似文献   

5.
李舒 《编辑之友》2023,(7):5-10+28
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是出版业在科技革命推动下发生的涵盖出版人、出版机构与出版产业等多维度的整体性深刻变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在中国出版实践中的新发展。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以人民为中心、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等内涵特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以内容现代化推动文化发展、以技术现代化实现文化普惠、以出版共同体推进文化强国、以出版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未来使命。出版业中国式现代化在出版领域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拓展了发展中国家以文化自信自立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让出版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促进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相互启迪,具有深刻的世界意义和世界贡献。  相似文献   

6.
白薇 《图书馆界》2023,(5):69-74
图书馆服务正从文献资源服务过渡到空间场景服务,而图书馆空间在智慧化变革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本文采用系统综述、案例分析与演绎归纳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在剖析智慧图书馆空间建设中服务数字文化的虚拟空间建设、服务阅读推广的实体空间建设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数实空间融合建设三维实践路径基础上,提出智慧图书馆空间服务创新的三大实现机制:数据生态化治理机制、空间规范化治理机制、服务融合式治理机制。未来智慧图书馆空间服务创新,应该按照服务中心、技术应用、评价监督和反馈改进的整体逻辑不断推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新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现代治理新路径。文章探讨在大文化视野下,公共文化设施的新型样态及其评价标准,提出公共文化设施质效测算模型,从公共文化设施的有效服务供给能力、有效资源保障能力、有效吸引能力和公众满意度四个方面进行测算,以期以统一的、简单的、少人工的指标进行实时动态数据分析,全面展现大文化视野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和实际质效,从而以科学决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可持续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公共阅读空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人民群众提供阅读活动和文化交流服务的重要场域。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之一。文章以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研究背景,论述了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现实意义,集中分析影响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因素,借鉴国内图书馆空间再造以及各种阅读空间建设经验,提出公共阅读空间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因此,十四五时期关于文化服务推动乡村振兴建设,需要从管理逻辑转向治理逻辑,多主体协同供给进而优化供给结构,激活乡民主体性提高参与度和获得感,采用全媒体供给增强供给能力,全方位提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实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敏 《出版参考》2023,(1):42-45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之一,为新时代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新要求,赋予出版强化价值引导功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时代命题。本文对新形势下出版行业价值引导的要求和意义、出版行业价值引导蕴于高质量发展实践、更好实现出版行业价值引导的方向等问题进行分析论述,并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演进中如何充分发挥价值引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文化强国建设提出思路对策。  相似文献   

11.
雷兰芳 《图书馆杂志》2023,(1):72-78+98
乡村公共阅读空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载体。研究乡村公共阅读空间的活化,有助于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进而赋能乡村文化的全面振兴。通过调研分析当前乡村公共阅读空间的主要呈现样态,归纳出以人为本、供需契合、多元服务、赋能乡村等公共阅读空间活化要素。活化乡村公共阅读空间必须从政府和社会层面多方重视赋予“有位”,开展多元服务、优化供给内容、传承乡土文化等自身的积极“有为”,创设阅读环境、加强营销宣传和提升乡民阅读品位等营造全民阅读的书香“有味”,方能充分发挥乡村公共阅读空间职能,为乡村振兴赋能。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十四五”规划建议,也描绘了我国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文化产业体系三大任务和建成文化强国是“五位一体”部署的其中之一.出版业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文化产业的核心力量,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征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出版业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为国家各方面发展提供知识力量和精神支撑.因此,建设一支堪当新时代出版使命的人才队伍,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编辑作为文化内容的选择者、加工者和制作者,是文化生产领域的关键岗位,承担着文化责任、社会责任、历史责任,是实现建成文化强国发展目标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3.
“文化服务圈”在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满足了中央层面的政策要求,也在地方层面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作为将高品质文化送到百姓家门口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服务圈”使公众就近即可享受到较高品质的文化设施空间、文化资源配置、文化智慧服务。面对当前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发展不均衡、工作推进落实困难、社会力量参与存在风险、文化服务功能弱化等突出问题,建议加强政府主体责任和制度保障标准,依托“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城市更新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文旅融合和文教结合等优化文化设施布局和场馆空间品质,强化“圈”内各类阵地职能,推动在公共文化中融入科技,切实使文化与生活互融。参考文献22。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前提和动力引擎,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经济发展从被迫卷入世界经济现代化进程到效仿率先进入大工业行列的国家,再从自主道路探索、变革重塑到高质量发展,实现了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向内生型现代化战略性推进转向。从生成机理来看,中国式经济现代化道路是以哲学思想基础,以价值文化基因、经济制度形态为主体框架的有机整体,内在蕴涵植根马克思主义经济现代化思想、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核心作用、创新性探索敢为人先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扎根人民谋发展等深层意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内生动力。立足中国式经济现代化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就要直面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严峻挑战:以战略性思维构建大国经济的发展路径,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以系统性思维构建全链条相衔接的治理体系,提升经济治理效能;以创新性思维引领经济发展,提升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水平;以开放性思维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统筹做好经济发展和安全保障,进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5.
面向共同富裕,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在经济层面、物质层面与服务层面分别为全社会共同富裕提供了基础、保障与路径,有利于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助力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共享式发展。研究厘清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促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构建出分析框架,从经济、物质与服务三方面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促进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最后立足现实,提出共同富裕下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践理路。  相似文献   

16.
孙莹  龙杰 《中国编辑》2024,(3):47-53
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以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为指引,厘清我国科技期刊建设的目标方向、行动指南、实践路径,助力科技期刊更好地为我国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贡献学术力量。本文试图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视域出发,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前沿”系列英文学术期刊为研究案例,提出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建设方向:探索科技期刊数字出版服务平台建设;创造知识共享图景,打通知识生产产业链;以知识创新为根本,凝聚学术共同体,构建中国学术出版体系;以国际化与平台化为导向,聚焦科技期刊建设重难点;阐释基于技术逻辑、传播逻辑、出版逻辑维度的科技期刊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也会推动现代化。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与推动力量;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是马克思主义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运用,应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继续坚持和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现实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应对全球传播体系转型的中国方案。在新的征程上,应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及实现三者有机统一,整体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事业的本质与发展方向,让新闻传播事业更好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内生于中国现代化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符合自身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具有内生性、本土性、现代性和系统性特征的档案事业现代化。“中国式维度”的内在逻辑,决定了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以社会主义方向为根本底色,以党的领导为基本前提,以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取向;“现代化维度”的现代性特质,要求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依法治理为基本方式,以新兴信息技术为主要驱动。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要完善的理论体系、组织管理体系、政策法规体系、技术工具体系和价值共享体系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19.
2018年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主要有如下几种模式:一是“嵌入”,二是“结合”,三是“拓展”,四是“支撑”。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是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的结合点在哪里,其次是性质、功能、发展规律不完全相同的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如何深度融合发展。目前实践中出现的做法,有不少把握方向正确,选择结合点准确;也有一些存在争议。有些从旅游公共服务的角度看必不可少的内容,与公共文化服务无关。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应建立的基本理念、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主客共享”。有些属于“生活服务”范畴的特色化、个性化旅游服务,本质上不属于旅游公共服务,因而不是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的问题,是与市场化文化服务融合的问题。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发展,同时更好地保障全体人民的旅游权利,当前的一个突破口是推动一批自然资源型、历史遗承型旅游景区免收首道门票。  相似文献   

20.
文化信息资源服务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之一,当前“一带一路”的持续建设和发展为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带来新机遇、提出新要求、开拓新渠道。本文以陕西省图书馆“一带一路”资源建设服务创新实践为基础,阐述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责任使命和存在问题,并立足于需求驱动这一核心,从资源建设、服务创新、合作共享三个层面提出了建议,从而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在转型中提质增效提供参考借鉴,以期共同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