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研究三种范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研究范式包括教育思辨研究范式、教育定量研究范式与教育定性研究范式,尽管三种研究范式是先后出现的,但由于教育研究对象的丰富性及各种研究范式的局限性,并未导致一种研究范式完全取代另一研究范式的情况,而是呈现三种范式在教育研究领域并存、整合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我国数学教育研究一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另一方面“繁荣”背后也有许多不足.因此数学教育研究需要规范.数学教育研究的范式则是数学教育研究规范中的一个基本范畴.数学教育研究通常可以认为有两种范式:一种是心理学范式,另一种是教育学范式.这两种范式对数学教育研究的作用和前提条件是什么,各自会给数学教育研究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作为数学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都有必要对它们认识清楚.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研究的历史上,迄今出现三种范式:哲学研究范式,定量研究范式,定性研究范式,理顺这三种范式的区别和联系,不仅可以使我们准确把握各自的适用范围,而且,有助于我们对教育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略论欧美教育平等研究的主要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以来,教育平等成为欧美教育社会学和教育哲学研究的主题之一,出现了五种独具特色的研究范式,分别是方法论经验主义、分析哲学、解释论、冲突论和批判理论。随着欧美教育社会学主流范式的变迁以及教育不平等问题的复杂化,这些范式之间的界限正逐渐淡化,融合多种范式的综合研究将会成为未来欧美教育平等研究的主导性趋向。  相似文献   

5.
刘春雨 《辅导员》2014,(4):69-7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今,科学技术的作用已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科学教育也日渐成为小学教学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除了在日常教学中做好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促进者、参与者和课程及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创生者外,还必须了解科学教育研究的前沿范式,为科学学科教学和研究创造良好的条件。其中HPS范式就是一种科学教育的先进范式。  相似文献   

6.
未来教育研究需要新的研究范式提供解释,科幻作为一个统合性界面、总体性路径、观察现实的一面“透镜”、一种思想实验,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跨界融合上,表现出了范式创新的潜力。教育研究科幻范式作为跨界融合的新产物,其范式演进也融合了人文学科、自然科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逻辑。未来与科技对教育世界的双重入侵,引发了教育研究呈现出与传统研究不同的新形态,产生了未来考古学研究、科幻叙事研究、教育现实虚拟研究等溢出教育学边界的研究方法。科幻研究范式通过场景假设拓展教育想象空间、虚拟教育现实创造新的教育现实、未来教育考古赋能教育变革,为我们认知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科幻研究范式正在形成一套教育学的“未来话语”,一种新的教育想象模式,成为既有教育研究范式的丰富和补充。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我国教育研究创新乏力的情况下,确立一种新的教育研究范式取向,将成为我国教育研究创新的突破口。鉴于我国教育研究者对研究范式重视不够,对科学实证研究范式过于迷信和信仰等问题,又由于当代社会主流思维方式转换、教育过程的本性和我国传统教育探究理趣使然,必然要确立我国教育研究范式的人文主义取向。以人文主义研究范式作为我国教育研究范式的新取向,必须重视本土化问题,为此,应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外来与本土、本研究范式与其他研究范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与本土化视野下的比较教育研究范式之审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引力和张力的作用下,在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影响下,比较教育的研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主要反响之一便是比较教育研究范式上的深刘变化。在此背景下,与传统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不同的质性研究范式和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范式便应运而生。文章重点对这两种范式的内涵、外延及特点进行简要评介,以期对这两种范式作深入的认识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研究需要建立适合于自身范式的情况下,教育随笔作为一种"一线式"教育研究新范式,开启了学术新景观。它不仅自身具有教育研究范式的特点,还拥有专家和一线教师这一学术共同体,是"上天式"教育研究范式的终结,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至今,教育研究领域存在着两种主要的范式,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范式在对教育事实属性、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整体还是局部的研究视角上构成了对立的两极。而复杂科学的出现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为我们对教育研究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观点资源。本文试图在梳理两大研究范式对立的基础上,阐述其在复杂科学视野下的整合。  相似文献   

11.
一、选题的原因选用质的研究方法,做这么一个课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来自研究方法上的吸引传统的定性研究,多指研究者本人对问题的思考和看法,带有很强的思辨的色彩。上世纪初兴起的以教育测量为基础的量化的教育研究范式,试图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规范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在追求教育研究科学化的过程中,这种研究范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定性研究范式而成为了主流的研究范式。但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教育研究者越来越感到量化研究范式对教育现象的探索存在着无法弥补的缺点。在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归结为量的过程中,人们必须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入手,对美国当代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的现存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当代美国教育技术学研究人员基本上仍能较好地遵循三种研究范式所期望的内在规定。然而,在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内部与研究范式之间也有一些变异的存在,研究者有时会对所运用的研究范式出现一定程度的背离。而这种背离可能预示着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一种新的转向。另外,本文也针对当前领域内的流行性研究范式与支配性研究范式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研究范式关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建构、学术话语体系生成、学术共同体打造以及理想信念坚守等学科发展的切近问题。在范式创生、转换、融合的历史进程中,暴露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存在学科壁垒森严和范式对峙割裂这一碎片化的研究困境。思想政治教育出场学范式以其整体性视域为求解这一理论困境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刘尧 《教书育人》2001,(3):10-11
中小学教育科研不同于教育科研院所的教育科研,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论文撰写要求,本文对此作以简要论述。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范式和方法1.“干中学”是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最有效范式教师的教育科研一般是针对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师的教育科研中,理论学习贯穿于始终,出成果是一个科研循环的终点和下一科研循环的起点。这一研究范式可以说是一种“干中学”的研究范式,可概括如下图:学习 ──→ 学习 ──→ 学习↑↓   ↑↓    ↑↓探索实践验→总结提高→出成果和成绩小学语文…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范式的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认识论、学习理论等相关理论的演进,职业教育研究范式也经历了从社会效率主义到新职业主义的演变。但是,目前这些范式都遇到了困难,制约了知识经济时代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进一步改革。为此,我们需要寻求新的范式。笔认为,当前在教育研究中比较流行的一种认识论-建构主义,可以为此提供很好的范式。  相似文献   

16.
反观教育思想的发展,不同教育思想包含的师生观都是对当下现实境遇中的文化思想的发展和发挥。从师生关系研究的历史逻辑进程探析,就内涵而言,师生观研究存在两种研究范式:一是“主-客”或“人-物”的研究范式.二是“人-人”或“我-你”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7.
国际教师教育范式转移及其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教师教育研究与实践出现了一种话语上的转向,这种转向实际是教师教育范式的转移。新的教师教育范式在目标确定、组织管理和课程教学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特征。与建立在客观主义哲学基础上的传统教师教育范式不同,新的教师教育范式以主观主义哲学为基础,两种哲学对知识与人性的不同看法是两种教师教育范式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教师研究的三种范式 1.理论思辩的研究范式 教育理论工作进行的研究大多是在书斋里进行的,追求的是理论的完整性,研究的目的就是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思辩。这种研究常常缺乏现实关注,脱离教育生活世界,研究出来的教育理论并不能为教育的生活经验所确证,缺乏对教育现实的解释力,失去了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不能改善和提高教育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教育研究,先后出现了三种研究范式和两次范式转换。首先是政治教育范式向绩效主义范式的转换,其次是绩效主义范式向文化学范式的转换。文化学范式是以人为中心,从文化出发来研究人、从人出发来研究文化所形成的研究范式。文化学范式正在成为中国教育研究的主导或主流范式,它带来了教育学学科和教育理论的革命性变化,对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试探析“基于设计的研究”的理论归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辨析教育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论的区别与联系,认为“基于设计的研究”是一种实用主义研究范式,“干预设计”是其独特话语,学习科学是其研究域,但是“基于设计的研究”想要成为一种成熟的教育研究范式仍需要研究者的持续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