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学批评首先是文学读者的批评,体现着文学读者对文学及其作品的感受和理解,不同的文学读者有不同的文学批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类型:一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文学的政治批评;二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文学的人生批评;三是以梁实秋、朱光潜、李长之、李健吾等学院教授或学者为代表的文学的学院批评。这三种类型之间有多种过渡形式,造成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他阐释的实事求是方法、矛盾分析方法和群众路线方法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理论基础;阐释了以人为中心、重视实践、坚持民主、坚持思想教育与物资利益相结合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科学原则;提出了说服教育、批评和自我批评、典型教育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实践方法。毛泽东的理论贡献成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科学发展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3.
伊格尔顿认为文学与文学理论无非都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支 ,所以批评必然具有政治性 ,这种政治不是狭隘的党派政治 ,而是我们组织社会生活的方式及其所包括的权力关系 ,因此政治批评的视野必然是整个文化 ,但政治批评又不等同于用文化解释一切的文化批评。这对纯粹文学批评、庸俗社会学批评及泛文化批评都进行了一定的反诘。伊格尔顿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 ,提出了有别于传统的政治批评 ,论证了其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所在 ,对我们关于文学批评困境问题的研究有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考察冯雪峰的批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他主张文学创作必须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必须为政治和现实服务;但他同时强力维护文学的艺术和审美特性,致力于文学规律的探寻。尽管他的文学批评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留下的历史启示,他的独立人格及客观公正的批评态度,对当下文学批评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扬建国前的文学批评理论是自成体系的,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积极推崇文艺斗争是周扬建国前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周扬建国前的文学批评实践则是作为政治家的社会政治批评与作为文艺家的审美鉴赏式批评的矛盾统一。对周扬建国前的文学批评的研究和阐释,可以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提供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三十多年来,雷达先生以特立独行的文学批评实践和文学批评理论探讨铸造着自己的文学批评世界,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理论谱系、批评话语和美学原则,坚守着文学批评的尊严和独立价值,自觉地充当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导航者”和“守夜人”.在当今人情批评、圈子批评、酷评、媚评、空头批评、好话主义日嚣尘上,学院式批评走火入魔且大行其道的批评风气下,探讨和研究雷达文学批评思想对进一步认识雷达的文学批评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独特贡献、重建中国文学批评的精神形象和建设中国化当代文学批评理论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发展史上,安东尼奥·葛兰西的经历、批评论著的完成和批评理论思想都具有独特性。他在他的“实践哲学”思想的指导下,认为文艺是“上层建筑”,艺术史、诗歌史就其实质来说是从艺术、诗歌或审美的特殊角度来研究历史,他把文艺史当作更加广泛得多的文化史的一部分和一个方面来研究;他提出了“民族——人民的文学”的思想;他对文学艺术问题的探讨是从政治前景出发,在具体的文学批评中,他评论了文学遗产、作家作品、文学体裁、文学思潮、文学思想;通过这些具体的批评,他在文学批评的准则、文学批评的“距”、文学批评必须全面占有材料等几个方面,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作出了贡献;同时,他在批评中表现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永远需要的批评精神和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8.
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它的社会性无法割裂。因此,文学批评具有审美功能和社会政治功能二重性。文学批评的审美功能一方面表现为批评文本自身具有美感吸引力,另一方面表现为通过对作品思想和艺术的分析,深化读者的审美体验,增加读者的审美愉悦。文学批评在分析文学艺术性的同时,必然要涉及文学作品和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关系,并对它们作出衡量和评价。文学批评的社会批评性质,不仅使批评在透视作品的社会性时发现其独特价值和局限,而且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评价,使文学批评超越审美和艺术的层面,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也获得自身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9.
何言宏的文学研究从不拘囿文学发生的某一个时间点或是某个事件上,而将落脚点放在宏大的政治背景之下并以微观的文本现实作为观照,这使得他的研究具有无边的开放性和广阔度的同时不失历史的鲜活感和文学生命本身的律动。简单地说,何言宏的理论基础是基于中国社会发展思潮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批评理论,既顾及文学史又尊重文学创作的实践与大众文化接受,毫不讳言地说,这样的一种批评范式对当下的文学批评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依据新出版的(毛泽东文艺论集),对关于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两个有争议的重要观点提出了新的认识。(1)关于毛泽东的文艺批评观。文章阐明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对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同等重视,是毛泽东品评作品的一贯要求,是作为科学体系的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批评观和批评标准,而“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是毛泽东文艺论述中的“个别词句”,可以把它与作为科学体系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区别开来。(2)关于毛泽东的文学与经济、政治关系观。文章阐明政治“决定”文艺是毛泽东文艺论述中的不确切表述,而在总体上毛泽东是继承、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学与经济、政治关系的唯物史观的。  相似文献   

11.
茅盾论庐隐     
茅盾早期的作家论以其独特的个性话语和批评方式,对当时的文学批评起到了范式作用,也为现代文学批评确立了一定的学术规范。文章从茅盾1934年创作的《庐隐论》的写作背景出发,浅显地论述其评论模式的个性特征和深远影响,分析其对现代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茅盾作为现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批评家,其文学批评在内外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和风采。通过梳理茅盾文学批评研究的历程,以发展心理、社会心理、个性心理、内在思维、理论实践五个方面为切入点,对茅盾文学批评的基本特征进行了阐释,以期进一步推动茅盾文学批评研究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当代文学批评的尖锐、浮躁和意气,凸显出茅盾文学批评鲜明的艺术特征和独特的美学品格。当下视野中的茅盾文学批评,有其现实借鉴意义,具有异世而同时的比照和反思价值。茅盾文学批评开阔的历史识见和浓郁的社会气息、他批评视角的及物性、他作为批评家的勇气和正直以及他对异域思想理论资源的理性态度,都值得当下文学批评深思。  相似文献   

14.
李长之作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卓有成就的美学家、批评家,一生著述颇丰,其文艺批评理论与实践的美学建构,是以“感情的型”为核心理念的。这一旨在建立中国转型时期的现代美学批评范式,为中国现代文艺批评提供了新的话语和阐释空间。“感情的型”作为一种独特的批评理念,受到当代学人的关注,在今天也仍具有丰厚的诗学内涵和充分言说的必要,值得继续挖掘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古代学理论范畴的梳理以及对古代学批评实践的考察,可以归蚋出中国古代学批评中特有的诗意言说方式及其特点。中国古代的学理论为古代学批评提供了诗意言说的理论范式,中国古代的学批评又呈现出这一特有方式。具体表现为在学批评中批评主体运用“诗性思雏”,以意象作比喻进行言说。  相似文献   

16.
加强文学理论实践环节教学,引导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理论运用到文本解读的批评、鉴赏实践中去,就必须为他们架起一座从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而改革《文学概论》课程内容,增设《文学批评:从理论到实践》课,是一次有益的成功探索:教材选取文坛上影响较大的八种批评理论模式分别讲述,列出"理论发展概述"和"关键词点击"以侧重批评理论的梳理,通过"文学批评运用"和"批评文本解读"引入批评理论的实践运用和具体操作,加之学生课后的批评训练,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尝试文学批评的兴趣,有益于培养解读文本的能力,也能使他们在批评的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七一五”政变后,因种种原因,茅盾脱离了实际的革命斗争转向文艺战线。1933年《文学》创刊后,茅盾又把目光投向文学批评方面。由于国民党当局对进步文艺进行围剿,茅盾从事文学批评的外部环境极为恶劣,在对作家作品评论时有较多顾忌,不能畅所欲言,只能寓政治思想于文学批评之中,同时他还要反击国民党的文化压制,对不良创作倾向和文坛风气予以抨击,这都使得茅盾在《文学》上的批评具备了与此前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产生于不同时空里的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文学理论与李贽《忠义水浒传序》的“四要素”批评实践进行比较,透视出了艾氏的文学理论与李氏的批评实践在构成文学活动的世界、作家、作品、读者这四要素之间所具有的共通性。对我们民族的文学批评理论与批评实践,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讨论了巴赫金文论中的“艺术中的技术”概念。从巴赫金文论整体的角度出发,论文首先对其文论的“三个层面”和“两种倾向”进行了分析,从而给“艺术中的技术”概念在巴赫金文论中的地位进行了定位;着重分析了“艺术中的技术”概念是如何提出并如何发展成“超语言学”理论和“超技术(语言)”批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