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公司的李某最近遇上了一件烦心事.公司为给员工"充电",准备开设一个小型图书馆,由他负责去采购书籍.  相似文献   

2.
杜娟 《出版广角》2015,(9):98-99
社交媒体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和消费行为,给现代营销注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辐射到图书营销领域也引发诸多变革,开启了图书营销的新视界.社交媒体让"圈子营销"无所不在,微店售书实现"我的消费,我做主",微店连锁将创建图书销售的全渠道格局.  相似文献   

3.
拿到《伊斯坦布尔假期》的样书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把它和《偷影子的人》放在一起,给这"兄弟俩"合了个影(至于为什么不是"姐妹俩",原谅我只是被偷影子的小男孩萌到了).这两本书都是法国大作家马克·李维先生的作品,虽然做图书编辑也有几年了,这居然是我第一次做法国文学的书.  相似文献   

4.
练小川 《出版参考》2021,(6):22-25,21
企鹅兰登书屋每年出版新书1.5万种,其中一半的图书不赚钱,因为大众出版的一切都是偶然的,成功是偶然的,畅销书是偶然的.所以,兰登书屋英文名字的直译是"随意书屋",即图书出版是"随意"的,没有明确的模式.但是,"随意书屋"的基础是常销书.  相似文献   

5.
书缘     
闻着祖父的书香出生,伴着母亲的书卷成长,选择了图书管理为职业——我与图书结下了终生之缘。孩童之际,母亲就带我出入于她的工作场所——一所乡村师范学校的图书馆。母亲上班,怕我吵闹,总是随手扔给我几本小人书,我坐在小板凳  相似文献   

6.
问责"烂书"     
由部分媒体读书版记者和书评人举办的"年度烂书榜",已经评过了四届.2009年有8种书上榜,今年1月,网上还评出了"新中国60年10本最差图书".对于被评出的所谓"烂书"或"最差图书",一直争议不断.批评者认为其中有些书,"就是用工业酒精勾兑假酒","蛙鸣般的自我膨胀","诱人的奶泡下却是毒害人思维与常识的化学药品".而被点名的上榜人,则根本不屑一顾,讥讽那些评委"有眼无珠","满嘴喷粪".在当事双方之外的一般入,也是见仁见智,各持己见.  相似文献   

7.
2009年4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整理室。一位伏案鉴定档案的中国老军人正在忙碌,几位美国客人在主人陪同下前来参观。听完介绍,他们集体鼓掌,向这位老军人表示深深敬意。其中一位女军人将一枚写有"等待你们回家"的纪念章放在老军人的手里,说:"我代表美军战俘与失踪人员的亲属感谢您,对所有美国人民来说您是一位英雄!您用最珍贵的时间来为我们进行查找工作,再一次感谢您,我们将一直为您祈祷,祈求上帝帮助您!"老军人名字叫刘义权,客人来自美国国防部,那位女军人是美国太平洋总部联合查找战俘与失踪人员司令部的海军少将多娜·克里斯普。在身患癌症的情况下,仍然不放弃工作,这让客人们感动和崇敬,而刘义权正在进行的工作又恰恰与美国军人有关:在浩如烟海的档案中寻找线索,帮助失踪美国军人魂归故里。就此,一项鲜为人知的中美双方军事领域的特殊合作进入人们的视野—中美军事档案合作。  相似文献   

8.
魂兮,归来!     
最近,一位老报人作客寒舍;谈起编辑与读者、作者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编辑如能志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如能与作者建立真诚、深厚的情谊;那么,报纸也罢,出版社也罢,都会兴旺发达起来。我听了以后,很有感触.引起一番回忆。50年代中期,我参加教育工作不久,就同解放日报、文汇报建立联系,因为业务上的关系,同后者的联系尤为密切。报社经常找去开座谈会,约写稿子;我们也乐于为报社反映情况,出点子.逢年过节,编辑还上门探望、拜年,一杯清茶,  相似文献   

9.
一本图书,如在审美和市场两方面都取得不错的表现,方可称之为好书。但"好"的同时,总觉得单调了些,如能因这"好"书引起大家热议,口耳相传乃至泛文化效应,这便是一种"热"。由"好"到"热",实属不易。本刊所选取的2012热书,题材涵盖方方面面,有弘扬主旋律、有家常巷尾的诉说、也有关乎儿童成长的心灵鸡汤……总之,这些图书在某一方面或显或隐影响了2012年之中国书业。本刊选取之图书,无在意建树、立言,但也是一家之鸣,力争给众声喧哗的2012中国书业一种参考、一种警惕,甚至一种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在国家"出版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之下,越来越多的图书走出国门。与此同时,书装设计的表征形态,也一起进入世界文化融会与交流的潮流。这是一件好事情。但是,由于版权交易引进大于输出的格局没能根本性转变,因而国际设计风"入侵"中国书装设计领域已成为一道"风景",且呈强劲势头。于是问题便出现了,即设计的国际主义垄  相似文献   

11.
图书策划是近十年才时兴起来的.记得在20世纪60年代初,我刚开始当编辑那个时候,出版社的领导特别是通过言传身教把我"领进门"的"师父",给我们讲的最多的是如何把好关.因此,在我的脑海里,编辑的主要使命便是"改错"、"把关".所谓的"补漏拾遗,锦上添花",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引申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图书文献灾害发生频仍,给中国图书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极大破坏.传统的"书厄论",仅仅关注"宏大叙事",缺乏对图书事业灾害的科学认知.张舜徽突破传统书厄论,认为主观因素是造成图书事业灾害的主要来源.历代图书事业灾害的循环往复在于科学、民主的图书事业机制的缺失,封建蒙昧和理想化的民粹热情,以及近代国家的积贫积弱.  相似文献   

13.
正拿到《伊斯坦布尔假期》的样书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把它和《偷影子的人》放在一起,给这"兄弟俩"合了个影(至于为什么不是"姐妹俩",原谅我只是被偷影子的小男孩萌到了)。这两本书都是法国大作家马克·李维先生的作品,虽然做图书编辑也有几年了,这居然是我第一次做法国文学的书。做这两本书,过程中的甜蜜与辛苦  相似文献   

14.
由王益、汪轶千主编的<图书商品学>,为图书发行事业的商品学填补了空白.是从事图书发行人员值得一读的好书.经营任何商品都必须掌握有关商品的知识及其运行规律.经营图书,就必须掌握图书商品的知识及其运行规律.图书发行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图书商品的特点和知识.<图书商品学>给图书发行人员提供书的知识,让人们更好掌握服务本领,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时代在前进,已进入电脑管理阶段,但须知电脑是由人脑去主宰的,没有人脑的电脑,不懂得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不按图书发行工作的自身规律去办事,必然有损于我们的事业.  相似文献   

15.
近年,图书界出现了一批惹人注意的图书。那便是所谓的"老人书"。"老人书"的范围相当广,如果要给它一个界定,大致指两类书:一类是老人们著作的书,从作者角度而言;另一类是指以老人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图书,从读者的角度而论。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在世人关注的目光中渐行渐远,2009年在万众瞩目的期待里扑面而来.回首2008年有"鼠"不尽的悲欢离合,"鼠"不尽的潮涨潮落.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崇文书城也是"大浪淘沙始得金",2008年图书零售额突破4500万元,实现了开业五年来,一年一个新台阶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魂兮,归来!     
最近,一位老报人作客寒舍,谈起编辑与读者、作者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编辑如能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如能与作者建立真诚,深厚的情谊;那么,报纸也罢,出版社也罢,都会兴旺发达起来。我听了以后,很有感触,引起一番回忆。 50年代中期,我参加教育工作不久,就同解放日报、文汇报建立联系,因为业务上的关系,同后者的联系尤为密切。报社经常我去开座谈会,约写稿子;我们也乐于为报社反映情况,出点于。逢年过节,编辑还上门探望、拜年,一杯清茶,一点糖果,一谈就是几个小时,从报纸版面、写  相似文献   

18.
书为何越来越"难读"?——对时下"书个子"等的感受与感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喜欢读书,也算读了几十年的书,而近年来感觉"书"(这里的"书"指纸质图书和纸质期刊)越来越难读."书难读",不是针对书的内容和表达而言的,而是针对书的编排设计而言的.  相似文献   

19.
沈栖 《档案与史学》2007,(10):57-59
绿原致沈栖三札 一 沈栖同志: 来信收到.欣悉你将为拙作写"赏析",甚感.不过,入选的四篇,我觉颇不合式,因为:1)已由同类书刊选用多次,再选易给读者"炒冷饭"感觉;2)就我的创作全过程而论,均非代表作;3)没有反映我八十年代复出后的创作情况.  相似文献   

20.
7月31日至8月4日期间,台湾第一次公开展售中国大陆图书.大陆中国科学图书进出口公司与台湾最大经销商之一农学社,联手在台北市联经出版公司忠孝门市--联经文化天地举办"第一届大陆图书展售会",展出大陆102家出版社的2500种图书共约7000册,多数为近两年来出版的新书.由于过去,台湾只举办过中国大陆图书或期刊展,因此这项在台湾首度公开销售的大陆书展,也引起各方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