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敦显 《青年记者》2012,(35):65-66
加拿大华裔导演范立欣拍摄的《归途列车》是一部典型的现实题材纪录片。这部影片记录了来自四川的一对农民夫妇外出打工的经历,拍摄者跟踪拍摄三年,真实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底层打工者的生存遭遇。该片先后获得最佳魁北克/加拿大电影奖、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最佳纪  相似文献   

2.
万佳欢 《中国新闻周刊》2011,(10):76+78-76,78
《天赐》用纪实手法拍摄,导演孙宪重新把多个黑尾鸥家庭的素材组合起来编写故事情节,讲述了一个虚构的主人公黑尾鸥“天赐”的成长励志故事。 尽管孙宪并不认为自己的影片是一部纯粹的纪录片,但影片的拍摄历程却是国内个体纪录片拍摄者的普遍遭遇,它也许能让国内纪录片行业中一些盲目的从业者和投资方得到警醒:一个业余导演用7年的时间兑现了自己的理想和坚持,可是,接下来呢?  相似文献   

3.
《西藏一年》是一部较为独特的纪录片,无论是它的作者、它的创作和播出时机、它的传播效应,都具有某种不可复制的特性。这部独立制作的作品经由BBC播出,在三一四事件之后的一段时间,被西方媒体誉为客观展现西藏的纪录片影像。2009年7月,这部作品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虽然它有很多特殊之处,但是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在对外传播需求日益强化的今天,《西藏一年》的成功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出现了两部引人关注的自然大片.一部为中国导演陆川执导,中外联合拍摄的《我们诞生在中国》,该片2016年8月12日在国内上映,取得了6633万元票房,①刷新了中国电影纪录片票房纪录.另一部为法国纪录片导演雅克·贝汉和雅克·克鲁佐共同执导的《地球四季》,影片2016年9月27日在中国上映后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关注与好评.②两部影片同属动物题材的自然电影,从制作手法来看是纪录片与故事片的融合,即拍摄期间,全部以纪录片的方式客观记录和拍摄,最大限度保留和还原动物的原生态表现;在制作期间,运用后期剪辑技术,将前期拍摄素材剪辑成按故事情节发展的情景剧.除了类型相同,较长的拍摄周期、精良的制作团队、震撼的视觉呈现、明星配音阵容等相似点都很容易让人将这两部电影放在一起讨论.然而,笔者发现,两部电影在叙事上呈现出较大差异,本文对此展开对比探讨.  相似文献   

5.
《北方的纳努克》是世界公认的第一部纪录片,他的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在制作这部影片的过程中,不仅克服了极其恶劣的环境,还开创了很多在叙事和拍摄等方面的技巧,并将之延用到以后的纪录片制作中,给予了后人诸多启发。叙事学理论发端于西方,在20世纪80年代被渐渐引入中国,国内学者开始纷纷运用该理论来研究纪录片的叙事元素或叙事策略,本文试从叙事主题与风格方面对《北方纳努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何炜 《新闻前哨》2005,(6):46-47
国际评审委员会对纪录片《幼儿园》评语选摘: 2004年6月,第十届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之“人文类纪录片最佳创意奖”:《幼儿园》以一种纪实的形式,表达了孩子与成年人之间的关系与影响,既充满童趣又具有社会内涵,是一部寓意式的纪录片。2004年12月,2004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纪录片大奖: 这部影片非常完美地展现了童年生活本身,在这一方面这部  相似文献   

7.
李燕萍 《现代传播》2004,(3):109-110
20 0 3年12月14日至2 0日,为期一周的“2 0 0 3广州国际电视纪录片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本次研讨会以“历史·文化”为主题,以国际通行会议标准召开,并举办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同时进行了纪录片的学术评比。纪录片的学术评比吸引了15个国家的14 7部影片报名参加,通过初评进入决赛的6 0部影片来自13个国家,除中国外还包括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丹麦、伊朗、印度、英国等。最后,中国纪录片《老镜子》获得评审团大奖;伊朗纪录片《以上帝的名义———帕利安》获得评审团优异奖;获得评审团学术奖的纪录片有5部,分别为澳大利亚的…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部罕见的由中国团队拍摄的针对国际热点事件的纪录片。虽然尚缺乏力度但已经彰显了野心淹没在众多大片当中的国产纪录片《索马里真相》,上映时并没有掀起太大波澜,这和该片的类型、制作水准相符。但直到现在,依然有人看过后陆续发表自己的观感。有人认为这部罕见的由中国人拍摄的针对国际热点事件纪录片乏善可陈,也有很多人开始关注影片中未说清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出现是以"个人化"、"呈现真实"、"独立制片"等来标榜的。但是,这种"墙壁上的苍蝇"观察方式并不是完全客观的。在周浩导演的独立纪录片《龙哥》中,不仅让观众去反思了影片中创作者与被拍摄者的关系,以及创作者的介入对影片发展的影响,同时,导演周浩通过影片也在反思个人对事件影响的存在。本文通过导演和被拍摄者之间的关系、和摄像机之间的关系以及和影像之间的关系来探析独立纪录片在创作中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0.
严英  崔敏 《新闻世界》2010,(11):219-221
《可爱的动物》是一部记录非洲西南部沙漠动物原始生态实况的自然类纪录片。影片以拟人化手法,生动的展现各种动物的自然生存状态。影片结构设计上以动漫地图标示段落,有着活泼简明的科教特征。其谐趣温和的旁白、直达心灵的音乐、暗喻丰厚的剪辑手法显示了导演加美·尤伊斯(Jamie Uys)影片制作上纯熟的技艺。这部影片通过对动物、自然、生态的主题刻画,从而启发人类社会反思其对地球生态环境所负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两部影片的简要概述《微观世界》是法国著名导演雅克·贝汉拍摄的,反映一群同我们人类一样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却微小到我们平时很少去关注的昆虫生活的一部纪录片,这部影片的拍摄工作历时多年,推出后好评如潮,在法国,共有1600万观众观看了该片,创造了一个票房的奇  相似文献   

12.
纪录片也是艺术片的种类,是要给观众看的。当纪录片作者和部分DV爱好者把纪录片做得越来越纪实化的时候,他们发现纪录片的“可视性”非常重要。于是纪录片有没有“看点”成为近年来业内人士议论的话题。有“看点”的故事,才会有“播点”;有“播点”,才会有“卖点”。人物本身有看点纪录片有没有看点,与选择被拍人物有很大关系。我们都知道,一部纪录片是否好看取决于很多因素:如故事情节、矛盾冲突、拍摄环境、画面构图、音乐音响、制作精良等等。如果选拍的人物很有特性,很适合画面表现,或者被摄者很愿意在镜头面前表现自己,那么这部纪录片…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部针对中国最具野心的大型工程项目的纪录片。但无论是解说词还是镜头运用都客观而中立。它努力打破"宣传伟大经济建设"的框架,尽可能客观地记录中国的进程"我们一定不能做成宣传片,这个路我们当时就把它堵死了,"回忆起制作纪录片《超级工程》的初衷,央视纪录频道总监刘文想了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道。去年4月,《超级工程》正式立项。历时一年多的拍摄和剪辑,这部针对中国各类超级工程的纪录片最近出炉。拍摄对象包括  相似文献   

14.
<森林之歌>是中央电视台历经4年精心打造的纪录片,作为国内第一部自然类商业纪录片,它系统地记录了中国的森林版图.本文主要尝试从叙事、立意、意境美三个层面分析这部纪录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以获得1980年第53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为标志,纪录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在西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部影片虽然讲述的是美国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访问中国的旅程,但其反映的特定历史时期的中美关系,独特的视角使得影片的表达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本文力图探讨影像叙事如何与历史真实联系,认为原始经验、历史经验和历史思维等概念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历史影像如何成功呈现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16.
在纪录片的讨论中,“真实”、“客观”等是最容易引致混乱,但又无可代替的概念。为避免混乱,在讨论之前必须加以界定。“真实”、“客观”在本文中除特别指出外,均指:拍摄对象的行为在被拍摄时没有因拍摄者的存在而受到任何影响,观众在纪录片中所看到的就是拍摄对象在拍摄者不存在时的生活,拍摄者对素材剪辑时其理智和情感处于“休眠”状态。 对将要使用的概念进行如此严格界定的原因是,许多人在使用时如果不加以界定,结果往往不知所云。问题是在这一界定基础上我们无法讨论任何一部纪录片,因为任何一部纪录片都不能在上述条件下…  相似文献   

17.
观众对一部纪录片的期待是它的真实,但在实际拍摄时,仅拍摄团队和摄像师在现场这个事实,就足以影响被记录的情况.严谨的纪录片也同时记录下拍摄过程对被摄对象的影响,使得观众得到一个比较客观的印象.无论被摄对象的代表性还是纪录片的拍摄者的个人观点和评论,这些主观因素也会对一部纪录片的真实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正因为观众会认为纪录片中表达的是真实的事实,所以纪录片的内容可能由于创作者的不谨慎或者刻意表达某些观点,造成受众对纪录片产生非常大的误解,纪录片也因此会被用作一些反面宣传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王丹 《新闻前哨》2009,(3):59-61
在纪录片创作领域,一直有不同创作流派的探讨和争议。很多人说纪录片的创作者应该用纯粹的旁观者的视角,应该不干预被拍摄者的生活的自然状态。但是从《生命的延伸》这部纪录片来看,恰恰创作者之一也是亲身经历者,而且创作者的介入还推动了事情的发展。这会不会与过去我们接受的“纪录片客观记录生活的”观念产生冲突呢?  相似文献   

19.
DV:数字影像时代的个性之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颖 《现代传播》2004,(4):122-123
世界上最先实践DV拍摄的是丹麦的 4个年轻人 ,他们发表了“Dogme95宣言”并身体力行 ,从《家变》、《破浪》到《白痴》 ,每一部小组作品都给世界影坛带来巨大震荡。 2 0 0 0年 ,宣言发起者拉斯冯蒂尔凭借影片《黑暗中的舞者》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到今天 ,DV电影在各种电影节获奖已不是少数。DV传入中国以后也是佳作不断 ,当代DV人创作了《老头》、《江湖》、《北京弹匠》、《铁路沿线》、《北京风很大》等一些不错的影片。以吴文光等人为代表的独立纪录片工作者用DV开创了既不同于传统纪录片也不同于实验电影的新型纪录片天空。D…  相似文献   

20.
纪录片《回家》在1995年四川国际电视节上获最佳纪录片自然科技类“金熊猫奖”.《回家》讲述是一只名叫“高高”的大熊猫因病被人们收养,在保护区管理所和人们相处了两年以后.于95年春天放归大自然的故事.在电视节上,有国际评委认为,这部片子“以独特的视角,拍出了一个很温馨的故事,令人感动.”有人问我,是怎样想到要拍这么一部片子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