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试论二三十年代的平民教育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国兴起了一场以乡村建设为中心的平民教育运动 ,这场运动以“除文盲 ,作新民”为宗旨 ,主张教育救国、教育平等 ,以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等一批知识分子为代表 ,在定县、邹平等地开展了一系列平民教育实验活动 ,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平民教育思想 ,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虽最后终昙花一现 ,归于失败 ,但不失为教育史上值得称道的史迹。  相似文献   

2.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乡农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梁漱溟教育哲学思想中的“创造新文化、救活旧农村”教育作用论,“培养新民众,建设新农村”教育目的论,“乡村社会学校化,伦理道德世俗化”教育方法论,“承袭传统文化,复兴道德社会”德育论等入手,尝试找出梁漱溟教育文化哲学思想的内核以及能启迪今天教育事业的成分。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试图以乡村教育为起点来解决社会问题,其乡村教育思想独特之处在于:乡村教育的工作重心是文化再造;注重精神陶炼,进行人生行谊教育;"政教合一"的乡村教育;以社会为本位的乡村教育系统.它不仅对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当前新农村的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初,中国的主题是救亡图存,面对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和凋敝的农村经济,广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开始关注农村问题。梁漱溟独特的的乡村教育思想在此背景产生,并在邹平展开了乡村建设实验。梁漱溟独特的乡村教育思想对于我国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农村教育和提高人民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晏阳初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平民教育家和实践家。他毕生从事乡村建设事业,成功地创立了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定县模式”,其平民教育思想至今仍在第三世界广泛流行。20世纪中国乃至全球的识字运动、平民教育、村治、乡村建设、农村复兴等,无不与他有关。文章重新梳理了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形成的理论与现实来源,深刻领会了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内涵,深刻认识到他的乡村建设思想至今仍有借鉴价值,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化农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晏阳初,我国现代著名的平民教育家,也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教育家,他先后在中国与世界发展中国家从事平民教育事业和乡村改造运动,为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心力。在长期的教育与社会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平民教育与乡村教育改造理论。他的理论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着重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梁漱溟的文化民族主义内涵丰富、意蕴深厚。他不仅对传统文化充满信心,以复兴传统文化为己任,对西方先进文化也有极大的包容性,并致力于乡村教育以改造国民性。在对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的体认中,梁漱溟衍生出对民族国家和文化前途的强烈的忧世情怀。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民族主义成为解构梁漱溟思想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梁漱溟在认识到在中国当时乡村破败、文化破坏的时代大背景下进行乡村建设必须启迪农民的主体性,实现“农民自觉”,让农民自救.这一思想自提出后在国内外近百年的乡村建设和农村发展的实践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实现“农民自觉”,乡村建设和农村发展才能够顺利推进,产生效果.现阶段我们要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宏伟目标必须要重视农民主体地位,从加强农民教育、引导建立农民组织、了解农民需求方面着手,实现“农民自觉”.  相似文献   

9.
大学的文化使命应明确指向教育的根本宗旨——育人。大学文化通过建构、内化、升华的作用完成育人的过程。凝练精神文化、培育学术文化、建设制度文化、打造物质文化、倡导行为文化等是进行大学文化建设、履行文化育人使命的重要途径。对高职院校而言,坚持大学文化建设,从地方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养分,将可以在“文化育人”方面有所作为。苏州市职业大学的“吴文化园”即已成为学校文化育人的标志性载体。  相似文献   

10.
晏阳初先后在中国与世界发展中国家从事平民教育事业和乡村改造运动,在长期的教育与社会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平民教育与乡村教育改造理论。  相似文献   

11.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旅游产业既是乡村振兴业态创新的一条成功路径,也是助力乡村文化建设和振兴的有效路径。文章通过分析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以及存在的不利影响,对乡村文化建设的诸多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师范精神作为一种理想化、人文化的教育精神,必须在师范生培育的过程中得到有效传承.文章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乡村师范生培养为例,在文化自信背景下,探讨乡村师范生师范精神的内涵,提出乡村师范生师范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总结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师范精神培育已经取得成绩,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打造等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的一种新业态,是贯通乡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桥梁。乡村旅游文化作为乡村旅游的核心资源,面临原真性和传承性缺失、开发深度不足、开发形式单一等问题。文章尝试利用结构化理论来探讨乡村旅游的文化建设,从当地居民和游客、文化保护与开发、本土性与现代化等方面探讨乡村旅游文化建设的技术路线,期待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出现了一个主张农村改良的政治派别——平民教育派,他们提出了一整套关于农村社会改良的理论,并进行了局部的实验,鼓噪一时。晏阳初是当时农村改良运动的主要代表之一,他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从事乡村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闻名于海内外。本文拟就晏阳初关于平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作一粗浅的剖析。  相似文献   

15.
梁漱溟在东西文化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文化三路向说"通过对世界文明的分析,构建了他的文化观。本文试图通过对他的这一观点的分析和解读,了解和体会梁漱溟先生的文化哲学观的构成。  相似文献   

16.
浅论文化软实力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不可替代的责任与使命。在文化软实力语境下,认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关系,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对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以及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必将发挥长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之处在于它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功能,在实现思想认同和价值认同以及文化传承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占据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精神实践已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为思想政治工作指明方向的同时承载着文化责任与使命,既具有政治性又富有文化性。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标——育人为出发点,重点阐述在新时期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的内在联系以及育人过程中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人才队伍的殷切期望,也是农业人才的本色特质和基本要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类高职院校尤其应该发挥优秀农业文化在思想育人、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中的作用。文章分析了优秀农业文化育人功能的内涵及意义,并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为例,探索了涉农大学生“一懂两爱”使命与责任教育的实施路径,构建了具有“三农”特色的全方位文化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9.
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是一项富有远见、意义重大的实践行动,对乡村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考量和评价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成效时,应从多维视角出发,同时关注其贴合性、协调性和持续性,即艺术与乡村本土文化融合的可能性、多元参与主体间的平衡性及乡村产业振兴的可行性。艺术介入乡村建设不仅是艺术家们的创新实践,更是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增强村民文化自觉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关系着全国农村的教育质量,是国家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建设一支自主学习能力强,校本教研活动专业化、常态化开展,又有着本土专家的梯队型乡村教师队伍是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送教下乡"培训承担着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的重要功能和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使命,应服务于整个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求。在新时期,如何创新"送教下乡"培训的模式,构建乡村教师可持续性专业发展的新体系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