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话题式教学是指教学时以一个话题为中心,以课文为基础进行广泛阅读及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目的在于学生能以课文为出发点,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并在与之一话题的相关活动中深入理解这一话题的内涵,拓展认知领域,开展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2.
所谓话题教学,是指教学时以一个话题为中心,以文本为基础进行广泛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以文本为出发点,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并在参与待定话题的相关活动过程中深入理解此话题的内涵,拓展认知领域,开展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3.
黄静蕾  章馨月 《海外英语》2023,(22):172-174
批判性思维是2017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思维品质”这一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有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阅读能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若要达成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目标,则需采用“阅读+思辨”教学模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阅读圈”教学法与此模型高度契合、环环相扣。故该文将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中So Close Yet So Far这篇课文为例,探讨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中将“阅读+思辨”教学模型与“阅读圈”活动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足语文教学的一场新的革命,它如一缕春风吹进了我们的课堂,给目前的语文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在“主题”的统帅下,所有活动构成一个内容丰富有趣、相互整合统一的有机整体,而其中的基础是“主题阅读”即:教师课堂上尽量少作不必的讲解和机械训练,而围绕教材单元主题或课文关键词,把数倍于课文的相关文章集结在一起,挤出时间让学生在课内阅读。  相似文献   

5.
话题·交流     
余映潮老师运用“阅读交流”的教学方式教学《鹤群翔空》,充分展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艺术手法,创造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 全课的教学,表现出了“话题·交流”这独特鲜明的个性特点。 首先,教师巧妙设计了“阅读交流”的话题。一堂课的交流一定要有话题,有了话题就有了学生学习与活动的“抓手”。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余老师把这篇课文的教学视点艺术地浓缩在“速读课文,扩写一个句子;寻读课文,续写一个句  相似文献   

6.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重视文本",语文教学将课文与作文有机融合在一起。教师可以将教材资源作为学生创新思维生长的沃土:利用课文题目,借鉴课文的思想内容,运用教材典型课例引导学生广阅博览,让学生在阅读中"厚积",能力训练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7.
曾幼英 《广西教育》2010,(26):44-44,56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一种以课堂教学为主平台,以课文阅读为基础,以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审视思考课文内涵为内容的发散思维训练,逐渐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0年颁布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修订的初中《语文》,尤其重视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这在教材中的阅读和写作两个部分得到充分的体现。一、阅读教材中的体现1.课文组织单元的方式,更加突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阅读教材三个阶段的课文都是按照其反映的生活内容分类组织单元。如第一册中的第一至第三单元分别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四季景物与生活,以生活为中心,建构阅读教材体系。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就意味着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学生生活积累、知识背景各不相同,对课文的感知理解和领悟就…  相似文献   

9.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几篇有关探险的课文。并围绕探险进行相关语文实践活动。教学重点主要有:1.引导学生感受人类探索未知、挑战自我的大智和大勇,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和豪情。2.指导学生通过快速默读课文.摄取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3.结合课文阅读.以探险为话题进行口语和书面交际训练。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一论述.为改革小学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为研究性阅读的实验创设了良好的环境:研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阅读.  相似文献   

11.
郑百苗 《河北教育》2005,(19):19-21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常会有这样的现象: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读课题或初读课文后质疑,旨在引发学生思考,但当学生将思考的问题交流以后,教师往往既不作梳理、整合,也不明确重点,以引发更深入的思维活动,而是用一句话打发学生:“同学们都提得很好,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再次阅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如此引导,看似是在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可因为“问域”宽泛,又缺少明确的主题,学生常常表现为,懂的早已懂了,不懂的一时又不知从何入手思考,导致思维指向不明而无法深入。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渐深化,我国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一味地组织普通的语文阅读教学,已经不符合当下的课程教学需要。因此,语文教师应立足语文教材内容,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与主题,提出了——主题阅读这一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在有主题的阅读活动中发散思考、独立阅读、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语文阅读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探索阅读文章内涵与情感,拓展学生语文阅读思维、拔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学一篇新课文前,我总喜欢捧着课文默默地读、品。如果课前阅读文本时没什么感觉,上课也就常常语言僵硬,与学生对话不是失去方向就是失去引导的灵感。而阅读时每有心会,常常意味着一个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话题即将产生。一个优秀话题应当具有如下三个特征:一是课堂支撑力:开放,足以深入展开,形成稳定的教学板块;二是思维激发力;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突出对文本主题的解读,使学生明确文本的主旨大意、结构脉络、主要细节,并激发学生对文本话题进行思辨性深入思考,让语言学习与运用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无痕结合。为此,教师必须深度解读阅读文本,挖掘文本主题并围绕文本主题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本文以人教版教材必修二Unit 1 Reading and Thinking From problems to Solutions 阅读教学为例,呈现了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统一过程,对如何运用问题设计实现文本理解和思维训练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教材以单元为单位,每单元都有共同的主题,由体裁、内容、特色等类似的课文及其相关内容组合而成。涉及到的篇目包括现代文和文言文共200余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讲读课文,顾名思义,讲读课文是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学习的课文,重点体现老师在教与学活动中的位置和作用;另一类是自读课文,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阅读的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对于前者,老师们的态度显然都很一致:深挖教材;  相似文献   

16.
现代对话理论认为,“阅读话题”就是由教师或学生根据课文提出,为了引领学生一步步走向文本,领悟文本言语和言语形式而设置的交流主题,并围绕主题同时产生一些新问题。建构有价值的阅读话题,有利于我们开展讨论,探究课文内容,打开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7.
作为单元主题延伸式的英语绘本教学,教师可从四个维度实践:解读教材与绘本,找准两者的关联点;挖掘封面和图片对比,感知主题;充分利用图片环游和思维导图来探究主题;续编故事和联系自我来升华主题。教师让学生阅读优质材料的绘本,可以拓展教材话题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单元主题的理解,逐步提高其英语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当学生阅读一篇课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迅速地把握必要的信息,删繁就简,帮助学生清晰、敏捷地抓住文章的思路,这是教师进行课文整体教学的主要任务。为此.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可使用螺旋式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课文的整体阅读;采取整体快速阅读法,培养学生课文的整体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式进行评析.整体把握阅读内容。此外,还可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美丽的小路》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一下第三组的一篇课文(本组的专题是保护环境)。课文以童话形式讲了一个环保故事,语言清新活泼,贴近儿童的生活,根据教材特色和儿童的心理特点,本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一精神,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一、揭题引疑在揭题时首先启发学生质疑:美丽的小路在哪儿?小路怎样美丽?人们怎么称赞小路的美丽?二、听读感知因为一年级小朋友识字不多,因此在让学生初读课文前,可让他们带着质疑时的问题听老师范读。用老师声情并…  相似文献   

20.
曾岚 《云南教育》2007,(11S):26-27
《鲸》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外形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及教材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1.继续培养学生陕速阅读的能力,能抓住自然段中的中心句、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能抓住知识要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