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刘英 《编辑之友》2011,(4):48-50
近年来,由于社会转型期的体制缺陷,在简单量化的评价机制的影响下,各种学术腐败、学术不端现象日益加剧,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学术界的研究风气,导致学术公信力下降。因此,探讨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及其主要表现形式,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是本文写作的主要目的。一学术不端行为及其主要表现(一)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基于既有的研究对学术腐败与学术不端行为的概念辨析,笔者认为,学术不端行为主要指学术工作者在其学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诠释了“学术批评”之后,指出了我国图书馆界存在学术失范、学术不端甚至学术腐败等问题(成果评议中的褒与贬,职称评定中成与败,办馆评估中的得与失)并进行了分析,认为开展学术批评,有利于推动图书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术不端是指一些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包括捏造数据、篡改数据、剽窃、一稿多投、伪造学术成果等现象。学术不端现象的存在极大破坏了良好的文化氛围,甚至到了学术腐败的地步。为了有些遏制学术不端现象的发生,本文从新闻监督角度切实分析了防治措施,还文化者一个积极向上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4.
伪造、篡改、剽窃科研成果;论文虚假等学术不端行为,严重损害了我国科研工作者的形象,影响学术氛围的纯净,甚至严重影响国家的学术信誉和学术发展。因此,防治和治理学术不端及学术腐败行为、净化学术环境势在必行。通过分析学术遣假现象,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包括学术腐败在内的学术不端行为,已经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令人略感遗憾的是,在其他社会不端行为不断升级换代和"被高科技"之后,学术不端行为还处于比较原始的抄袭、剽窃和不良引用的状态,以至于那些学术打假的精英们都不忍心对其下手,也让我们这些业界人士五味杂陈——在怒其不端的同时,也多少有些哀其不争吧!  相似文献   

6.
学术不端论文的一般规律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尤伟杰  李小萍 《编辑学报》2009,21(2):151-152
通过对发现的学术不端论文案例分析,探讨抄袭剽窃行为的一般规律,提出期刊编辑应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充分利用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文献检索功能,加强对学术不端论文的审核力度,从源头上杜绝学术腐败,并探讨了文献检索的技巧。  相似文献   

7.
2009年教育部发文指出必须严肃处理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注释、不当使用署名等七种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并专门举行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座谈会,提出要对学术不端行为下猛药,实行一票否决."一时间,反对高校学术腐败的呼声不绝于耳.本文仅从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中如何构建权责控制体系、运用现代科学鉴定手段和营造规范的科研档案工作氛围等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对科研档案的监管,反对高校学术腐败.  相似文献   

8.
很早就想对新闻界背离职业道德的一些不良倾向说几句话。但思路一直不甚明晰,总感到书不尽言,词不达意。近来,科技教育界把一些频频出现的学术道德沉伦的现象痛斥为“学术腐败”.业内仁人志士纷纷呼吁清除“学术腐败”,紧守学术领域这方净土,于是顿觉把新闻界诸如此类的不良现象看作是“学术腐败”也不为过。现把这些年来的所见所闻略作梳理,请君一观:  相似文献   

9.
祖明远 《新闻世界》2010,(5):142-143
学术规范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进入2000年之后,学术腐败现象屡见报端,出台一部学术规范的呼声渐起。2004年6月22日,《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经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讨论通过,但很快学界就认识到,《规范》解决不了学术不端问题,学术规范研究的关注点随即转向反思体制、强化对准学术工作者的学术规范教育、呼吁学术作品生产者强化自律、学术成果出版者强化职业道德、学术意识。  相似文献   

10.
学术期刊审稿专家学术不端行为认知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陈钢  徐锦杭  丛黎明 《编辑学报》2015,27(3):246-248
对《浙江预防医学》杂志91位审稿专家现场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审稿专家对作者学术不端行为和审稿入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率较高,但还不够全面,对作者“不当署名”行为、审稿人“故意拖延审稿”“提交不客观的审稿意见”行为的认知率较低.根据调查结果,认为学术期刊编辑部应采取多种形式为审稿专家提供培训,以提高审稿专家对学术不端行为认知的水平和发现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学术界频繁出现学术不端问题,其中学术期刊是学术失信的高发领域,作者缺乏诚信固然是产生学术不端的种子,作为学术期刊诚信的建设者和参与者的编辑也同样负有重要责任。为净化学术环境,本文从分析稿件处理过程中学术期刊编辑可能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入手,提出加强编辑道德教育、签订诚信责任书、规范审稿流程、加强对学术不端的抽查和审查、建立编辑成长的良好机制等净化学术期刊编辑行为的措施,系统地防范可能出现的编辑学术不端行为,使得学术期刊编辑成为真正的科学“守门人”。  相似文献   

12.
孔艳  张铁明 《编辑学报》2013,25(5):422-425
学术不端是世界各国都有的问题,但情况千差万别。我国近年来的学术不端现象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高校及期刊等方面综述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介绍国内外治理学术不端的现状,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从坚守学术良心入手,修改版权合同,让作者提供"稿件专投承诺书",建立学术不端行为定期通报制度和个人学术诚信制度,由学术期刊建立遏制学术不端的"第三类法庭"等主张。  相似文献   

13.
当好科技期刊杜绝学术不端的“守门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和《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为例,对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做了总结与归纳,并梳理了我们采取的一些措施,以与编辑同人交流,提供判别学术不端行为的现实依据,期望科研工作者能够不断提高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并进行自我纠正.希望编辑发挥自身优势,当好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守门员”,不断促进学术生态的净化,还科研环境原生态.  相似文献   

14.
徐石勇  叶靖  康锋  杨一舟 《编辑学报》2019,31(4):411-414
随着现代数字化技术的日益发展,期刊出版过程中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越来越“隐蔽”,给学术期刊的正常出版带来了不少困惑。同时,随着全社会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高度重视及零容忍的态度,在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一些学术不端的新闻往往很快成为舆论的焦点。以学术期刊《丝绸》为例,对近年来《丝绸》杂志遇到的作者学术不端的现象进行汇总、分析,并总结针对这些学术不端现象的防范措施,以期为期刊编辑提供借鉴,进一步纯化学术期刊的出版环境。  相似文献   

15.
在学术出版过程中可能遇到抄袭和剽窃、伪造和篡改、一稿多投、不当署名、论文注水等不同的学术不端行为。学术出版机构应制定明确的反对学术不端的政策,并加强对学术期刊编辑的学术道德教育,进而针对学术出版中发现的具体的学术不端行为,开展学术道德教育,以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学术期刊编辑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韬 《黑龙江档案》2011,(1):114-115
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有愈演愈烈之势,学术道德失准、学术行为失范事件时有发生,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具有存在主观恶意,以获取经济利益和社会声誉为目的的特点。比较典型的学术不端行为有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伪造注释;未参加创作,在他  相似文献   

17.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选期刊,为抑制学术不端行为,已于2011年10月实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学术不端文献检测中心(简称 AMLCC)《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删除学术不端文献的暂行办法”。被 AMLCC 检测出的涉及本刊的学术不端文献,经本刊编辑部确认后,将从“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删除。  相似文献   

18.
针对学术界发生多起学术不端现象,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学术不端的研究成果,廓清了学术不端定义及其内涵,对学术不端学术行为进行了分类,深究了学术不端的产生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遏制学术不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朱玲瑞  李福果 《编辑学报》2020,32(4):435-438
以《半导体光电》为例,在统计分析其近10年疑似学术不端文献类型、数量及发展趋势基础上,提出基于“互联网+”,利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网络首发、搜索引擎、同行评议等手段对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行为进行防范的方法。研究表明,通过对互联网数据和手段的有效利用,学术不端文献显著减少,发表周期大幅缩短,学术不端行为得到有效防范。  相似文献   

20.
学术不端指学术活动中的失德行为。在现有的科研评价体系下,学术论文是学术不端的“重灾区”。因为学术论文的发表与个人的学位获得、职称评定、工资水平等挂钩。大量低水平、内容重复的学术论文不但损害了学术诚信,影响了学术生态环境,更严重阻碍了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