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将关键能力的培养融入课程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基本就业能力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高职"采购管理"课程改革中,将关键能力的培养纳入课程改革方案,设置关键能力培养目标,在教学中开展多样化的关键能力培养活动,量化实施关键能力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实施多元化的能力考评方法,及时跟踪学生关键能力水平,建立关键能力培养的良性机制。  相似文献   

2.
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课程设置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也是满足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科内知识的整合,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还可以建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作为课程建设者,需要着眼课程建设的多元化和特色化。以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为例,解析工程师学生的关键能力和法语课程的设置,探索服务中法工程师关键能力培养的法语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对高职综合实训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实训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知识整合和技能综合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核心能力、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综合实训课程的设置要坚持集中训练,连续实施;教学资源本地化;课程内容工程化、项目化;课程评价形式多样化等原则。综合实训课程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学生知识整合和技能综合,有助于教学和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是大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与支柱。西方大学在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形成了诸多具有共性的设置策略,包括学科整合、课程国际化、学生"关键素质"培养、教师能力建设和社区参与等,研究与借鉴这些课程设置策略有助于推进我国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课程设置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中心,重点培养关键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体做法为:在课程结构上强调“宽基础,活模块,强能力,多方向,人本位”,增加实践课程比例;在课程内容上遵循专业基础宽泛化、内容通用化、材料开放化等原则,合理、灵活地架构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态度、职业资格证书四大课程模块;在课程组织上,对于每个模块,设置相应的课程包组合,以根据需求增减课程门类或课时数。  相似文献   

6.
关键能力培养策略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将职业教育为学生即将从事的职业做准备和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统合起来,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界的一种共识。如何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策略大致可以分为整体、基础、独立和渗透四类策略,这四种策略更多从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的角度分析,对课程实施途径和教学策略涉及不多。从发展高职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实践需要出发,考察课堂教学、顶岗实习、活动与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实施载体和教学策略,并根据具体的关键能力发展内容与目标选择载体和策略,进而从能力培养的学习生态环境—学习共同体构建视角探讨关键能力培养策略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7.
优化职业技能课程 增强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类型。目前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普遍欠缺。要提高职业能力,关键的问题是要把握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这一关。在专业课程中,与学生职业能力有关系的就是职业技能课程,而技能课程设置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必须进一步优化设置。  相似文献   

8.
小学是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对其今后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具有关键意义,也属于当前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当教师将口语课程设置为重点时,会为学生设置一系列口语活动,逐渐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9.
许泽芳 《英语辅导》2014,(3):150-151
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是加强对适合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文章基于对绍兴中小型外贸企业中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调查,了解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结合绍兴地方经济特色,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社会实践等方面探讨提升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应着眼于社会发展和个人就业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中心,重点培养关键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土建类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原则,根据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设置课程体系,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化、效益性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11.
调查发现,中职教师课程实施认知能力表现为多元取向并存,但与实际行为有不一致的现象。中职教师课程实施实践能力方面,技术工艺生产属性有待进一步融入;关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但不了解新技术职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状况;学生与教材内容、教学设计之间的差距迫使教师在课程实施中不得不灵活调整;在课程内容更新中,与企业生产实践对接的常态化不足;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但是还不能完全轻车熟路。中职教师课程实施反思能力表现为有反思但是自觉程度有待提高。中职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培养需要加强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素养教育、开展职后中职教师企业实践的培训、优化中职教师课程实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三教”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提升职教教师的能力素质必须与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资源建设结合进行。文章基于职业院校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视角,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14位“双师型”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在对教师本土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归纳了工学一体化课程下职教教师具有的九项教学能力内容,并将其划分为课程实施和课程开发两个层面的基础教学能力、核心教学能力和拓展教学能力三种类型,在对不同类型教学能力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跨界的集成性、生成的情境性和整体的互补性三个典型特征,为针对性做好“三教”改革背景下职教教师队伍培养管理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从学科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角度而言,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教师队伍建设乃至整个思政理论课程建设的"牛鼻子",直接关系着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本身包含了教学实践本味的坚守、思政课程建设的推手、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等价值蕴含,但同样也面临着教学理念固化造成的理论观照缺位、课程改革凸显的课程设置滞后、教师主体地位羸弱致使的教师专业发展不充分等现实困境,应通过体悟教育本真,重塑教学理念;立足育人要求,把握课程属性;加强教师发展主体意识,学会教学反思;强化教师教学合作,构建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等路径加强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邹学忠  徐岩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12):86-89,101
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以“职业教学项目化课程改造”为主题组织了全院性的“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工作,历时近两年,全院包括主要院领导在内的170名专兼职教师全部通过了标准严细、评审严格的培训和测评。培训与测评对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学团队整体实力增强、课程改革水平提升作用深远,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5.
以高职院校教师说课竞赛活动为背景,依据课程标准,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设计教师说课方案,目的是更新教师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检验教师及团队的教学能力、学习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指导学生实际工作的实践技能及社会联系与沟通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高职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高等职业学校教学组织形式正在发生一些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课程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对企业工作过程的分析及高度概括能力、学习性工作项目的开发与设计能力、课程教学的组织与控制能力、引导并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等。教师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当前“学科教学论”课程中存在着理论特征弱化、高水平师资缺乏等问题。“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教学要有意识地强化教育基础理论,并加强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活动,同时拓展以“学科教学论”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培养既具有中小学教学实践又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学历教师。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学执行力是教师在主观能动性作用下创造性地落实教学目标和任务的专业实践合力。其存在的前提是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深刻领悟,行为过程中表现为教师的专业实践合力,追求教师的教学智慧形成与外显。教学实践中,教师教学执行力表现为个体差异性、育人指向性、场域依赖性、课标先导性以及政策引领性等主要特征,具有落实教学目标、凝聚教学合力、促进教学改革以及激励教师发展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师数学教育专业必须改革传统的课程组织与课堂教学模式。“以课题组织课程,以问题组织课堂”是实现传统的数学教育专业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整合与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一个可行且有效的方法。此项改革使零散的课程得到整合,课堂更富生机,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实现了为基础教育培养适用数学师资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目前我国教育学界的一项重点工作,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英语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依照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