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来到之际,作为教师,应认真学习《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以指导平时的数学教学。一、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它突出地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数学学习的内容贴近实际的生活。1.《数学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数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及人类社会,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理解周围环境;数学可以促进学生有…  相似文献   

2.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着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它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课改背景下的聋校数学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课程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突出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并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的奥妙,是每个数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清容 《师道》2003,(3):31-33
乘着全国课程改革的春风,2001年4月深圳市南山区加入了第一批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展了“接受新理念、走进新课程、探索新教学”的系列数学课改活动。紧跟新时代,接受新理念新数学课程着重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提倡现实的、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的发展”为首要目标;重视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方式;新课程也关注教师的发展,提倡让自觉的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8.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这说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数学成为“大众数学”。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吴老师的课正是全方位地真正体现了课标的要求,本文浅谈了作者在学习之余的几点感悟。  相似文献   

11.
面对课改教育理念应突出五『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数学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此,本次新课程突破了历次课程改革仅仅围绕教材进行的局限,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追求创新,是一  相似文献   

12.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在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新的数学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数学教学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数学意识。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那么,如何依据自身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将课程改革要求落到实处,是数学教师的一个新课题.目前,改革课堂教学,转变教学策略,已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14.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一精神指导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突出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了全体学生。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以往很少有人注意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问题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来研究。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态度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此,新课程课堂教学应该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把是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作为衡量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标准,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如何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王辉 《陕西教育》2007,(1):49-49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表明:①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②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皆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