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爱》1847年在英国出版后,引起了世界各国读者广泛的热议和深入探讨。我国对《简·爱》的喜爱,又突出表现在对简·爱、伯萨和罗切斯特等人物形象的研究上。梳理和评述人物形象研究的成果,对拓展《简·爱》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夏洛蒂·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于1847年面世,当即轰动了英国文坛.此后一百多年里,小说在世界各国的影响也是广泛而持久的.在我国,《简·爱》也成为众多文艺评论者笔下的焦点.简·爱的形象也深入无数读者的心中.今天,再读《简·爱》,掩卷之后,不由还要拿起笔,再谈一谈关于它的一个古老而陈旧的话题:《简·爱》魅力之源.简·爱以她鲜明的个性吸引了读者,征服了读者.它的全部魁力都来自主人公简·爱独具一格的性格力量.如果把简·爱与其他文学作品中描写的女性形象,如安娜、娜拉、子君等相比,她给人的最突出的感觉是,多了一点亮色.就是说,简·爱较之其他艺术形象具有更坚决、更明确、更彻底的自我独立意识.这也正是小说的成功之处.小说没有让读者为主人公流下同情、怜悯的眼泪,而是使读者从主人公的压倒一切的性格力量中不断得到新的启示.我们不能否认,简·爱的为人、简·爱的精神,确实在不知不觉中,为许多人所效法.一部《简·爱》,使夏洛蒂·勃朗特一举成名,并由此而跻身于十九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的行列.所以,马克思称她及她同时代的作家为:“现代英国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夏洛蒂对这一赞誉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3.
发表于1847年的《简·爱》给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坛吹来了一阵清新的风。二十世纪以来,众多文艺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简·爱》进行了探讨,并且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图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重新解读《简·爱》,探讨造成筒·爱和罗切斯特爱情曲折艰辛的真正原因,以期对《简·爱》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欧洲史译著出版后吸引了不少读者进行阅读。读者的阅读反馈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一是评述译笔语言是否清晰准确,专业词汇翻译是否符合历史事实;二是讨论译者在书写、译介过程中对于史实之处理、个人情感客观与否等学科问题;三是部分读者在由书籍及现实的阅读思考中,关怀了现实议题,回应了译者"借镜"当世的译介动机。来自读者的反馈声音之中,批评多于接受。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近年来随着"文化转向"开始兴起的一种新的翻译批评理论,在世界翻译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将女性主义融入于其译文之中。因而,本篇论文以祝庆英的《简·爱》译本为研究对象,结合《简·爱》原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其《简·爱》的译本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1986—1994年间,《简·爱》在中国阐释的突出特点是以女性主义批评独领风骚,在阐释疯女人及小说后部某些情节的合理性,女性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批评视角激烈交锋。批评方法逐渐转向心理分析和解构主义,论证也更深入、严谨。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翻译史尤其是现代文学史上 ,《域外小说集》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但它在清末民初刚出版时 ,并没有引起多少读者的关注 ,以至销路惨淡。本文以文学接受的角度理论为指导 ,从译介方法、翻译立意与选材等方面简要分析了《域外小说集》译介失败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夏洛蒂·勃朗特以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简·爱》享誉文坛。小说大胆地表现了女性的反叛、平等和追求独立的精神,受到全球各国读者的热议与赞扬。国内对《简·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物形象和思想主题研究两个方面。特别是主题思想的挖掘,由此而奠定了《简·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梳理和评述主题思想研究的成果,对拓展与推动《简·爱》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简·爱》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坛的一株常青树,几乎已经达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程度。常有人问,《简·爱》到底给读者传达了何种强大的精神能量,能使它成为永恒的经典并被人们不断提及?现在,就让我们揭开《简·爱》的层层面纱,探寻魅力背后的真相。  相似文献   

10.
理雅各《中国经典》英译系列不断再版,原版译介副文本组成有所调变。1960港大版与2011华师大版中出现了"他序",体现的是译介领域专业读者的接受实况,新增译介副文本与原版译者"自序"形成主客观连续统一体关系,彰显并推动着理雅各中国典籍英译系列经典的跨时空接受与传播。  相似文献   

11.
奚如谷作为美国汉学界的领军人物,译介了十余部中国经典戏剧作品,其中《西厢记》最具代表性。他以直译的方式译介了弘治岳刻本《西厢记》,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双重忠实,使西方读者在乐于接受的基础上感受到原文的美学特征。奚如谷在译介经典戏曲时重视翻译底本的挑选,同时致力于还原文本特定的历史语境和场景。他的译介和研究为中国戏曲西传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未来学代表作The Third Wave于20世纪80年代初译介入中国,曾在社会上掀起阅读热潮和广泛影响,是典型社会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翻译案例,但至今鲜有翻译方向的学者关注。在此书译介30周年之际,针对The Third Wave首个中译本出现之前的译介活动、海峡两岸译本情况进行介绍和梳理,考证《第三次浪潮》说法的起源,并分析此书引发阅读热潮的原因和译语社会对此书的接受和批评情况。  相似文献   

13.
以《达·芬奇密码》誉满全球的美国作家丹·布朗,凭借其小说中独特新颖的故事题材、节奏紧迫的解密情节、丰富多元的文化要素和深厚真切的人文关怀,不仅深受西方读者追捧,也获得了中国读者与学者的青睐。中国作家更是从丹·布朗的小说中学习到了一种独有的"文化悬疑"叙事艺术,并开始了中国本土类型化写作的创作热潮。中国学界也用各种传统现代理论对丹·布朗小说的译介活动、叙事艺术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了多元视角批评。2014年,丹·布朗研究已在中国历经十年,为中国文学的创作、译介和接受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都提供了不少可资借鉴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4.
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从19世纪英美女性文学入手,主张采用修正父权诗学的方式重新解读传统文学中被遮蔽的女性作品,并使用女性经验和视角审视、发掘隐藏在作品中的女性文化经验,归纳总结女性作品的共通性和相似性,以此构建女性主义批评诗学的理论框架体系。两位批评家在《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作家与19世纪文学想象》中对《简·爱》分析时采用的策略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是分析19世纪其他女性作品常用的方法。归纳梳理批评家分析《简·爱》所使用的策略和方法,有助于正确认识女性主义批评诗学的理论内涵,对我国女性主义批评建构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唐洁 《考试周刊》2015,(28):19-20
文章以《鹿鼎记》英译本为例,从翻译策略、西方读者的阅读经验和读者反映等方面阐述译本是否忠实地传达出武侠小说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而进一步探讨西方读者对武侠小说英译本的接受情况,以及他们对武侠小说的期待等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武侠小说译介被推广给西方读者,相信对于金庸《鹿鼎记》译本的研究能给翻译工作者今后的武侠小说翻译实践以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孙子兵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经过百余年的译介,在英语世界已有一席之地。通过梳理《孙子兵法》英译史,探究其译介模式,可以发现,在中华文化典籍对外译介中,译介主体宜选择熟悉源语文化的目标语译者;译介内容要考虑读者的实际需求;译介途径宜寻求目标语国家知名度和信誉度高的出版社;在译介受众方面,要注重读者反映,组织有效书评资源;在译介效果方面,要循序渐进。这些可以为中华文化典籍的对外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简·爱》这部英国文学作品自从出版以来就一直拥有广泛的忠实的读者。是一部人们百看不厌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能够带着读者走进当时的英国社会,真正体会到当时的社会现状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带领人们走进了世界文学的殿堂。《简·爱》这部作品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值得读者一而再再而三的细致朗读和慢慢品味,除了其叙述的故事、表现的主题以及表现方式的独特外,它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和语言特点就是非常大的亮点,值得我们去欣赏和体味。围绕《简·爱》中描写女性的语言特征这一特色,展示自己的所见,希望对读者在理解这部作品的过程中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著永垂不朽,但能够像《简·爱》这样深深地震撼人们灵魂的却屈指可数,它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简·爱》的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她阐述的主题是:人的价值加尊严等于爱。在《简·爱》里渗透最多的也就是这种思想——女性的独立意识。让我们  相似文献   

19.
自1847《简·爱》出版以来,众多的文学研究者已从不同角度对夏洛蒂及其《简·爱》做出了相关研究。不论是读者还是文学批评家都比较倾向于认为夏洛蒂是一位独立、自尊、自强的维多利亚时代新女性形象,然而却少有人注意到夏洛蒂独立自强的背后其实纠缠着她自身强烈的自卑心理,尤其是外表的自卑心理。本文将主要运用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解析夏洛蒂的外表自卑心理及其在小说《简·爱》中的投射,进而揭示这种自卑心理形成的文化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20.
《简·爱》中男女主人公简·爱和罗切斯特两人的谈话很是玄妙,有着极具魅力的狡黠机智和激情,该文从会话活动类型出发,对会话合作原则和话轮转换等方面加以分析,以展示《简·爱》中会话语言的特点、人物的独特个性和巧妙的谈话技巧,旨在说明研究会话活动类型对分析文学作品的作用,同时为读者提供小说欣赏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