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绝大多数大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生活观念,对未来充满期盼,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正确和错误生活理念并存,一些大学生独立生活的渴望与对自主生活的恐惧并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与缺乏对自我生活的有效管理并存,日常生活消费理性与非理性并存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人际交往对其大学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关系到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对其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处理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前,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一些障碍和不足,这与大学生社会需求、认知程度和性格特点有关。应当从提升大学生全面素质出发,加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教育和引导,促进他们人际关系的协调。  相似文献   

3.
运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采用大学生婚恋观问卷对38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呈现复杂多元化趋势,注重情感体验;择偶标准综合化,注重人品与情感;结婚动机趋于多元化,晚婚趋势明显;性观念趋于开放,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婚恋观呈现出传统性与现代性并存,进步性、开放性与矛盾性并存;男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一些挑战,我们应通过坚持多样并存中的一元主导,构建和谐校园等途径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认同和接受.  相似文献   

5.
全球信息化正在对我们的社会产生巨大影响,而作为其标志之一的因特网不光左右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及工作方式,更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行为和价值取向。作为最具活力和创造力,乐于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当代大学生,与网络的接触与日俱增,由此带来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一系列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网络道德教育现状的认识与探讨,试图找出一些对策,期待对以后的网络道德教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吴娟  孙韦霞 《文教资料》2009,(23):216-217
本文在明确社会弱势群体含义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内涵进行界定,认为在内因和外因的交互作用下,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具有独立自主性与依赖性并存;自尊与失落并存;强烈成才意识与迷失方向并存;开放交往与自我闭锁并存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1999年开始,国家实行就业机制改革,自此,大学生就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困境,分别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紧迫性与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并存,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多元化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单一并存,复杂的就业环境与高素质人才培养力度欠缺并存,就业中社会关系的比重加大和就业腐败现象并存.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社会参与对高校思政教育而言,消极影响与积极影响并存。将其纳入高校思政教育范畴,可以发挥高校思政教育的主导性,充分利用大学生社会参与的有利方面来完善高校思政教育。分析大学生社会参与的内涵及其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些完善高校思政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论当前“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回暖,企业出现了"招工难"现象,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纷纷反映"求职难",导致形成了"招工难"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的奇异现象。本文分别对"招工难"与大学生"就业难"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造成"招工难"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招工难"与大学生"就业难"两难并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也深受影响.智能手机被普遍用于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改变了学习方式与途径,冲击了传统沟通交流方式,也丰富了大学生的娱乐消遣.同时,智能手机的使用也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深远,具体表现为手机依赖与网络依赖并存;现实生活圈与虚拟生活圈交替,孤独感加重;智能手机传播控制的弱化冲击了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本文根据以上现状进行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人格的培育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一环。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提出了巨大挑战。基于大学生网络人格的自由开放性与隐匿封闭性并存、独立自主性与盲目从众性并存、学习规范性与消遣随意性并存的特点,针对大学生网络人格失范的主要表现,从凝结培育力量、丰富培育内容、优化培育过程、增强培育实效等方面提出措施,以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12.
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困惑,分析在校大学生的大学生活与未来生活、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学习知识与提高能力、专业选择与兴趣爱好之问的合理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时代发展趋势,它对大学生生活产生了影响。新媒体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设了生态环境,凡事有利有弊,它的产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新媒体将如何服务于教育事业成为了一个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太原大学学报》2017,(2):89-92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常议常新的课题,也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内容之一。受多元文化和社会诸多因素因素的影响,当前,一些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着模糊的问题,强调个人发展和个人享受,虚无化、功利化的倾向比较严重,相当多的大学生都将理想局限在对未来职业和未来生活的展望上,还有一些大学生政治立场不坚定。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影响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全社会的和谐发展。新时期,高校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观引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发展,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开拓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周睿 《河南教育》2013,(12):57-58
当今时代是一个多色彩、大容量、快节奏、知识爆炸、信息化的时代,一切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国家的兴衰存亡取决于人的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在希望与困难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今天,加强大学生的实践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提高适应未来社会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的特点是信息传播"无屏障"、"去中心"、"互动化",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社会生活与交往都会产生影响,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就业选择,而职业生涯与个体的自我规划与管理有着密切联系。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做好职业规划对人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大学生缺少职业规划方面的教育,在对未来规划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总结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提出大学生该如何正确的进行职业规划,从而为未来的职业选择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高校招生人数逐渐增加,高校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规律掌握并不详细,大多数学生的大学生活方式随意、放荡,对自我的控制能力较低,松散的自我要求与涣散的宿舍纪律,造成了高校大学生生活的障碍。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大学生的一些生活特点与生活习性,通过研究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标准进行互相联系的方式发现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并解决好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新疆是我国民族成份最多、多种宗教并存、信教群众最多的省区之一.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否有信仰、有什么样的信仰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和新疆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坚持要从新疆区情出发,弘扬民族文化,要从少数民族大学生所处的国际环境的角度,并着眼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未来重要作用,坚持系统性原则来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时代带给人们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同时也给当代大学生一个全新的大学生活方式。它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学生是当前社会最为活跃的群体,具有鲜明的心理特征。新媒体在给大学生学习求知、生活行动、人际交往带来便利的同时,若没有正确引导,放任大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里面,必将在他们的思想、心理、交往方面影响其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不利于其身心发展和成长成才。这给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因势利导,利用新媒体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健康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