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通过将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五个不同方面作为约束条件引入模型,可客观、有效地得出影响各评价对象绿色经济发展状况的关键因子。主要做法:一是利用离差最大化优化模型对各评价指标赋权,保证所求权重的客观性与合理性。二是将5个不同层面分别作为制约条件引入评价模型得到模型最优解。三是分别对有、无制约条件下的各评价对象的排名波动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各盟市绿色经济的发展差异以及影响其发展优劣的关键要素。实证结果表明,环境保护的相关方面对各盟市绿色经济发展影响最大,资源承载力及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次之。  相似文献   

2.
中国绿色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中国经济增长绿色化程度的综合评价问题,精选国内外27套环境经济相关指标体系合成评价指标库,通过5轮筛选确定39个末级指标构成中国绿色增长评价指标库;结合初级指标筛选结果、OECD最新的绿色增长概念框架关键因子、中国经济资源环境问题和绿色增长转型要求,从自然资产基础、绿色经济投入水平、污染物排放强度、资源能源效率、资源环境质量5个维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提出综合评价模型,并对2004-2018年中国31个省份绿色增长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显示:研究期间中国31个省份绿色增长呈现由稳定增长期、调整增长期到快速增长期的逐渐增强趋势,国家宏观层面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开发新能源以及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政策对缓解经济资源环境问题、提高绿色增长程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长江经济带流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我国长江经济带沿边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从产业绿色发展力、资源环境承载力、政府绿色支撑力三个方面构建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绿色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对2012-2017年间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相对优劣排序。结果表明,下游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总体高于上游以及中游地区。根据各地区发展的相对协调性,将其划分为协调发展型、相对失调型以及低水平滞后型,进而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绿色创新是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而构建资源型城市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对资源型城市绿色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机构和文献中的绿色创新能力高频指标为基础,根据绿色创新能力的内涵,结合资源型城市发展特点,海选70个数据可观测的指标,通过数据的正态分布检验后,选取非参数统计方法的灰关联系数与spearman分析方法定量筛选指标。既保证了指标之间信息不重复,又能显著影响评价结果,同时避免了现有研究忽略筛选方法使用条件就加以应用的弊端。以10个典型资源型城市2016年指标数据为样本,筛选并构建了包含27个指标的资源型城市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验证了筛选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弹性脱钩的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脱钩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弹性脱钩方法,并借鉴Tapio脱钩评价标准,构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脱钩分析模型,进而从能源消费总量、不同种类能源消费以及三次产业能源消费三个角度分析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脱钩关系。研究发现,1991—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总体呈现弱脱钩状态,要进一步实现强脱钩,提高能源效率是关键;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能耗对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脱钩关系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项目团队的集成化水平直接影响其合作绩效,针对管理实践中团队集成化指标数量众多且重要性难以辨别的问题,在项目团队集成化指标对团队合作绩效的影响程度差异视角下,研究了项目管理团队集成化关键构成指标。将领导者能力纳入团队集成化指标集,从团队效率和效益两个维度构建集成化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实地调研获取评价体系中各指标数据,运用基于模糊语言偏好关系的改进层次分析法分析各合作绩效指标的评价贡献度,进而根据集成化指标对合作绩效的影响程度经支持向量回归筛选最优集成化指标集,最终得到关键集成化指标重要性显著性排序。研究结果表明,集体至上、信息共享、集体受益、领导者能力是最为关键的团队集成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孟斌  匡海波  骆嘉琪 《科研管理》2018,39(11):17-26
经济社会发展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建立一套既能显著反映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又能明确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评价指标体系,成为明确规划目标、设置标准、推动城市发展的当务之急。从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内涵的角度出发,从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科技进步、资源环境四个方面海选指标,依据信息含量最大和冗余信息剔除原则定量筛选指标,构建了影响显著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文章的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同一个指标不同评价对象的差异越大、指标信息含量越大、这个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越显著的思路,构建指标的基尼系数值,剔除基尼系数值较小、即信息含量小的指标,保证筛选后的指标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有显著影响,避免了现有评价体系中指标对评价结果区分不明显的弊端,扩展了基尼系数的应用。二是在偏相关系数大于0.8的两个指标中,根据基尼系数值越大、这个指标鉴别能力越强、信息含量越大的思路删除基尼系数值较小、即信息含量较小的指标,避免了现有研究在剔除冗余指标时、对鉴别能力大的指标可能被误删的不足。三是实证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覆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通过37.1%的指标,反映了98.7%的原始信息。既反映了与国家规划相协调,又反映了大连市中长期规划的连续性,同时还能反映国家未来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以往制造业竞争力评价进行述评的基础上,以产业组织理论的SCP分析框架为基础,构建了包含结构-行为-绩效三个维度的地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为五类地区,其中,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是制造业竞争力最强的地区,宁夏、云南、新疆、甘肃、青海、西藏等西部地区制造业竞争力最低。影响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等行为指标。基于此,本文提出要积极促进各地区制造业绿色、创新、开放发展与相关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建立科技创新机制的关键是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本研究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和科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四个准则,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的方法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比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支出"等指标反映了科技创新中企业的主体地位,弥补现有研究建立的指标体系没有强调企业的主体地位的不足。二是通过主成分分析保留同一准则层内因子负载大、即反映信息含量大的指标,保证了筛选出的指标对科技创新评价具有显著性影响。三是通过计算同一准则层内任意两个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在相关系数大于阈值的两个指标中,优先保留反映企业主体地位的指标,若相关系数大于阈值的两个指标都反映或都不反映企业的主体地位,则删除因子负载小的指标,不仅避免指标反映信息冗余,还能保证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反映企业的主体地位,改变现有研究并未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弊端;改变现有研究在相关系数大的指标中人为主观删除一个的弊端。研究结果表明,最终建立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指标体系用21.9%的指标反映了87.3%的原始信息。  相似文献   

10.
绿色创新是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机构和文献中的绿色创新能力高频指标为基础,根据绿色创新能力的内涵,结合资源型城市发展特点,海选70个数据可观测的指标,通过数据的正态分布检验选取非参数统计方法的灰关联系数与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定量筛选指标,既保证指标之间信息不重复,又能显著影响评价结果,同时避免现有研究忽略筛选方法使用条件就加以应用的弊端。以10个典型资源型城市2016年指标数据为样本,筛选并构建包含27个指标的资源型城市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验证筛选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首先对绿色经济评价指标进行海选,随后采用"初步筛选+R聚类-灰关联优势分析+理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筛选评价指标,构建绿色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对比分析阐明该指标体系及其指标定量筛选方法的优势性:一是从评价指标信息相关性角度出发,采用Ward最小方差法依准则层对绿色经济指标进行R聚类,保证聚类后不同类间指标信息相关性较小而同类指标间相关性较大,确保筛选后的指标体系信息重复性小;二是从评价指标重要性角度出发,在R聚类的基础上提出采用灰关联优势分析,在每一类评价指标中保留对绿色经济评价结果影响最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企业绿色增长已有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分析,界定了企业绿色增长的内涵,从四个方面分析影响企业绿色增长的关键性因素。基于已有绿色增长评价、企业绿色发展及企业绿色增长评价相关研究结果,建立企业绿色增长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收集了2016年80家国有及上市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运用聚类分析与熵值法处理相应数据,研究表明:顾客满意度、净利润增长率、万元综合能耗同比降低百分比与主营业务利润率对企业实现绿色增长有决定性作用;应用这一研究结果对陕西省两家企业的绿色增长现状进行评价与分析,并给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构建的指标体系是否具有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后续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立足于高校科技创新过程与区域创新系统分析角度,通过指标定性与定量筛选方法相结合,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指标体系。运用复相关系数分析剔除易被其他指标替代的指标,避免指标间信息重叠;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剔除对评价目标不重要的指标,保留对评价结果影响显著的指标。计算灰色关联分析中的分辨系数值,提高灰色关联度的准确度。以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为样本,最终构建包含27个指标的基于区域视角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最终筛选出的指标集保留了90.7%的原始指标集信息。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金融危机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双重压力下,绿色增长作为一种追求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型增长方式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并已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文以OECD绿色增长评价框架为基础,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自然资产、生活质量与政策支持5个方面选取指标,建立绿色增长影响因素指标集。针对主观筛选法的缺点,利用相关分析(CA)与变精度粗糙集(VPRS)对影响因素指标进行客观筛选,删掉同一准则层内信息重复性大且对评价结果没有显著影响的指标。基于CA-VPRS方法的实证分析,既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又为我国经济实现绿色增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陈洪海  王慧  隋新 《科研管理》2020,41(8):240-247
针对现有因子分析及相关分析两种方法在指标筛选与赋权方面有待完善之处,提出一种基于信息贡献率的评价指标筛选与赋权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因子方差贡献率和因子载荷构建评价指标的信息贡献率,以此反映该指标解释原始指标集全部信息的比例,然后在现有相关分析法中引入病态指数测度指标集的信息重叠水平,进而实现评价指标的系统筛选与赋权。本研究认为评价指标的信息贡献率越大,其解释原始指标集信息的比例越大,因此该指标越应予以保留,其权重亦应越大。此外,研究亦发现因子分析法易误删信息解释能力强的指标,相关分析法筛选指标易不充分,而本文方法解决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1995—2012年28个制造业行业的能源消耗量为数据源,采取离差最大化方法对10项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分别求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和综合评价值,构建能源消耗指数模型,分析我国制造业的能源消耗趋势和周期。结果表明,1995—2012年制造业的能源消耗总体呈下降趋势,1998年和2005年是两个重要拐点,由此将能源消耗指数数据列分为三个周期:1995—1997年,1998—2005年,2006—2012年,从而分期对制造业的能源消耗状况进行分析并得出启示,为我国制造业的能源消耗提供可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杨阳  刘文飞  丁堃 《科研管理》2022,43(7):189-199
基于我国高校已转移的发明专利,筛选出与本研究直接相关的17500条数据,这些发明专利作为高校技术转移活动中专利技术的载体,是分析高校专利技术转移产出的直接数据来源。以知识转移理论为基础,从转移方、接收方、技术知识特性及技术转移路径四个层面对绩效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弥补了现有指标中收益指标过多,评价指标不易获取且分散,实证操作困难等不足。同时应用该指标体系,对我国238所高校专利技术转移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位于第一梯队,哈尔滨工业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位于第二梯队,重庆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位于第三梯队,属于同一梯队的高校,虽综合得分相近,但其绩效表现形式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云模型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交通运输行业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在国家政策引领下加大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是必然趋势。本研究以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26000、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的G4标准等权威机构报告及相关文献为基础,结合企业社会责任内涵,依据权威机构典型指标高频率原则,通过方差膨胀因子剔除反映信息重复的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遴选出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结果影响显著的指标,构建了包括环境、人权等5个准则层,循环再造物料的使用、烟粉尘排放及减排等45个指标的企业社会责任海选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云模型构建交通运输行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型。文章的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建立某准则层内一个指标与其他所有指标的线性回归方程,求解反映指标相关性的指标方差膨胀因子VIF,剔除指标方差膨胀因子VIF大于阈值的指标并保留剩余指标,避免了指标反映信息重复。二是以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对因子分析中的因子载荷的绝对值进行加权,使指标信息含量的确定不但利用因子载荷体现第j个因子解释第i个指标信息的比重,还反映第j个因子解释原始指标群信息的比率,遴选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影响显著的指标,构建了对结果影响显著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三是通过云模型构建交通运输行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型,不仅考虑了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不确定性,也体现了交通运输行业的随机性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模糊性之间的联系,在定性与定量之间形成相互映射的关系,通过云模型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进行赋权,测度了交通运输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相似文献   

19.
武春友  陈兴红  匡海波 《科研管理》2014,35(11):109-117
随着人们对绿色消费模式的追求,加速了企业绿色转型发展,企业绿色度评价问题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从企业绿色技术、企业绿色生产、企业绿色排放、企业绿色投入、绿色企业文化5个方面选取了企业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HP与标准离差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指标体系的组合权重,依据可拓学原理构建企业绿色度可拓学评价模型。结合云南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2012年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实证评价。结果显示该企业从2008年到2012年,大部分绿色度指标都有了较大提升,均提升到了1级水平,表明企业越来越重视绿色化发展模式,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具体分析了企业绿色度变化情况,为公司未来绿色发展提供决策指导,也为我国企业绿色度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服务方式,政务微博成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渠道和途径。根据政务微博发展实际,设计一套用户视角下的政务微博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相关性分析来剔除相关性大的内容冗余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来确定因子载荷较小的指标,保留较显著的指标,提出和分析政务微博服务质量评价的公共因子和关键指标,最终能够用较少的指标反映90%的指标信息,形成科学合理的政务微博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