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经典诵读教育与国家取士制度之间的联系密切且悠久,从取士视角对我国经典诵读教育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可为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的推进与落实提供有益参考。通过回溯《论语》中的孔门教诲,可以发现“成于乐”是孔子对经典诵读教育的初心。其后,伴随着历代取士制度更易,经典诵读教育整体上经历了“多样化”“制度化”和“转衰化”三个历史阶段的流变。立足新时代,总结回顾经典诵读教育的初衷与历程、经验与教训,有助于守正创新,促进中华经典诵读教育实现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涵盖诗词背诵、美文赏读、名著阅读的“经典诵读”一出现就备受关注!但经典诵读的想法再好,没有充足的诵读时间,也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保障诵读时间成为了我们“经典诵读”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关键!这些年,笔者也在“小时间”经典诵读教学实践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思考,愿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3.
把根留住     
许鹏 《教育文汇》2004,(10):44-45
眼下,全国各地都有不少小学实施了“经典诵读工程”。诵读教材的内容包括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中国古典文学精华。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笔者到一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学校走访发现,为了照顾主课,有的学校已经将经典诵读活动的时间一缩再缩,  相似文献   

4.
“乱花渐欲迷人眼”,纷繁复杂的经典诵读理论此起彼伏,花样翻新的经典诵读课堂亦粉墨登场,然而各校经典诵读人前行的步伐却渐渐艰涩沉重起来:雷声大雨点小、形而上学摆门面……本文结合实践就经典诵读的“四化”建设作一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5.
黎相艳 《广西教育》2013,(20):21-22
诵读经典,激浊扬清;诵读经典,荡气回肠。2012年12月12日,“第五届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决赛暨2012年广西校园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总决赛在南宁市举行。在决赛中,钦州市子材小学(以下简称子材小学)一(4)班的叶子箐同学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小学个人组二等奖的好成绩,这也是此次活动中钦州的小学生获得的最好成绩。  相似文献   

6.
遵义县第一小学立足校情,将诵读经典与学生养成教育结合进行研究,采取了“每周一训导言行”、“经典诗文教学引言行”、“主题活动促养成”、“每月一歌唱经典”、“书画经典练耐性”、“游戏活动诵经典”、“走廊文化促养成”等有效措施进行研究,对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韦鹰 《广西教育》2012,(24):43-44
从2006年开始,百色市田阳县实验小学承担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A类)课题《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子课题《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的“双文”素养》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学生的人文素养日渐丰厚,教师的素质得以提升,该校先后被评为自治区“中华经典诵读优秀学校”、全国“中华经典诵读优秀学校”。  相似文献   

8.
一、诗文诵读教学“本土化”策略的意义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是“诗词之乡”,从北流的丰厚文化积淀这一本土资源出发,把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与本土诗词文化相结合,既体现了追求“爱国爱乡”的核心价值,又体现了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经典诗文诵读的“本土化”策略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2013年7月,笔者参加“区培’学习,听了特级教师黄亢美关于经典诵读的讲座,感受颇多。由此也深深了解到,经典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传统文化的绮丽瑰宝,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让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他们的知识,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民族自豪感。自从我班开展“诵读经典诗文”后,笔者发现学生的诵读水平有所提高,作文中也多了很多经典语句,这是一个可喜的开始。笔者指导学生在作文中运用经典诗文方面做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学校开设了“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要求学生从一年级开始读经典、品经典,我本着这样的理念,大胆设想:如果将拼音教学和经典诵读有效融合,使二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1.
五步读经法     
黄玉肖 《广西教育》2012,(24):47-47
语文课程应有丰富语言的积累。许多学者都号召“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在学校子课题《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的“双文”素养》的引领下,笔者领着本班学生加入了诵读经典诗文的队伍,初步摸索出了“五步读经法”。  相似文献   

12.
王于飞 《今日教育》2010,(10):19-19
一段时间以来.全国上下都在开展经典诵读和经典教育活动.据笔者感受,重庆的经典诵读搞得别开生面:一是经典的范围涵盖古今中外.强调红色内涵;二是唱、读、讲、传形成活动系列:三是一边唱“红”,一边打“黑”。因此.重庆的经典诵读不仅开展得特色鲜明和效果突出.也在全国引起强烈关注和共鸣。  相似文献   

13.
毕朝晖 《湖北教育》2009,(11):34-34
近日.“中华诵·2009经典诵读竞赛”在罗田县教育局五楼会议室落下帷幕,来自罗田县理工中专的肖立秋老师获得第一名。“中华诵”经典诵读,在罗田县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年。今年的经典诵读比赛以“传承文明、歌颂祖国”为主题。  相似文献   

14.
雅诵 《小学语文》2010,(7):40-40
近些年来,社会各界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不断高涨。在中宣部、中央精神文明办、国家语委、教育部、文化部、民政部六部委联合发出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号召后,“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社会各界蓬勃开展起来。其中,国家语委主办的“中华诵”系列活动,更是为全国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树立了典范。2010年4月28日,国家语委、中央精神文明办公室联合在教育部举行“中华诵·经典资源库”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15.
《广西教育》2013,(46):F0003-F0003
本刊讯 近日,北海市以“诵读中华经典,共筑中国梦”为主题举办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并于11月19日在北海中学多功能报告厅举行决赛。来自北海市一县三区和市直中小学校及各高校的代表队激烈角逐,给现场观众献上了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  相似文献   

16.
王迪 《考试周刊》2012,(85):153-154
让经典诵读走入课堂,需要有各方面的准备,这无疑是经典诵读的深化.而其关键是对课程性质的定向和课堂结构的架设。在“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本文从课程资源、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探索经典诵读课程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1998年初,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决定推动“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诵读中国古代诗文经典的意义一是开发记忆力;二是打好语言文字功底;三是获得熏陶和修养。为宏扬中华文化,2001年秋,我产生了在所带初中一年级的班中开展让学生走进经典的设想。语文新课标中“让学生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陈述更坚定了我在学生中在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的信心。一、依据心理,找对切入点。初中阶段,学生课业负担重了许多,生活面更广,能腾出多少时间来诵读经典?家长会不会因为担心诵读经典要占用学生的时间影响学习而反对?要在中学开展这个活动确实不容易。…  相似文献   

18.
经典诵读作为当今社会颇有争议的一个话题,在教育界引起广泛的讨论。本文力图从家长、教师、专家的角度来解读他们是如何看待幼儿经典诵读的。在访谈的基础上,从经典诵读的影响、经典诵读的方法、经典诵读的途径、经典诵读中的“理解”和经典诵读中家长的作用等五个方面进行探讨。对经典的学习也许需要作一些改变,以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将经典古诗文诵读作为锻炼小学生文学积累、语言理解、文字运用的重点培训方式.因小学生欣赏和理解能力有限,经典诵读教学被教师视为“语文教学要求”中的难点,从经典诵读对学生成长的作用、经典诵读内容甄别方法、经典诵读实施策略和经典诵读需要多元评价四个方面来探究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一、承诵读之妙,悟经典真谛 说起语文学习方法,古人已多有论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书不厌百回读,书读深思子自知”,“文选烂,秀才半”……足见古人对诵读的重视。或许是“现代化”了的缘故吧!浮躁之气也深入到教学中,人们称古代的诵读为呆读死记,嗤之以鼻,更不屑一用,校园里没有了琅琅的书声,而代之以讲解、提问、讨论、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