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画为媒     
儿童天生就是画家,只要我们留心,墙壁上、电线杆上、书皮上到处都有他们的任意涂鸦,而且是那样的稚拙可爱,信手拈来,无拘无束。怎样让儿童的天性在习作中发挥作用呢?一、在画中观察新课标在习作要求中强调,要留心周围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见闻,积累习作素材。教材也相应做了大量安排。如苏教版第九册习作5写一种动物,要求抓住动物特点仔细观察和跟踪活动过程进行反复观察。但当以习作要求学生时,大多数学生不感兴趣,视为负担,完成任务的很少。于是,我利用儿童天性喜爱画画的特点,提前半个月就要求学生跟踪观察自己喜爱…  相似文献   

2.
小学自然课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学生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一个窗口。学好自然知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和爱好,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一、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玩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低年级自然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玩  相似文献   

3.
小学自然学科的内容大多是学生常见的、感兴趣的、渴望了解的知识,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善于挖掘教材,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和材料,让学生经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使他们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既强能力又练本领,学会科学探究。在教学《蚂蚁》一课时,我巧妙设计,有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1让学生在捉蚂蚁中发现教学本课前,我布置学生利用课下观察蚂蚁的活动情况,并通过观察蚂蚁来探索蚂蚁生活的秘密。捉一些蚂蚁留作课上观察用,但我并没有告诉学生捉蚂蚁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  相似文献   

4.
低年级自然课教学要抓住几士的心理特点,突出学科规律,优化教学方法。一、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自然课的内容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生活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低年级自然教材选取了儿童喜爱的直观的自然物体和自然现象,如蚂蚁、蟋蟀、石头、粘土。花草树木、镜子反光、摩擦起电等。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指导学生对这些事物观察得更仔细一些,了解得更多一些。要通过自然课,让儿童从科学的角度去观察认识它们_如了解蚂蚁这类小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了解土和石头分成许多种类;了解花草树木的各不相同一变感性知…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引导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可见,倡导幼儿主动学习,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采取一些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来调动幼儿学唱歌曲的主动性,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天性得到充分发展的“自然人”,强调教育应顺应大自然的法则,发展人的天性,必须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历程,同时唱歌教学还要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儿童天生就是画家,他们喜欢任意涂鸦,是那样的稚拙可爱。怎样让儿童的这一天性在习作中发挥作用,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呢?一、画中观察“新课标”在习作要求中强调,要留心周围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教材也相应做了大量安排,如苏教版第九册习作5“写一种动物”,要求抓住动物特点仔细观察和跟踪活动过程进行反复观察。当以习作要求学生时,大多数学生不感兴趣,视为负担,能完成任务的很少。于是,我利用儿童天性喜爱画画的特点,提前半个月要求学生跟踪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用简笔画画出这种动物的形…  相似文献   

7.
成建萍 《成才之路》2011,(22):81-81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广大教师对儿童作文教学的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儿童在习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综观当下的儿童化作文教学,令我们忧思的地方还真不少。在“儿童化”的滚滚洪流中,我们看到了更多是唯儿童是瞻的极端化倾向:抛弃传统的作文教学经验,夸大儿童的自然天性;弱化知识技能的传授,强化儿童的作文兴趣;淡定教师的指导作用,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课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所研究对象的形态、结构、生理活动及变化状态、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自然知识而运用的直观教学手段很多。其中黑板画教学简便宜行,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和限制,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教师突出教学重点和解决难点的较好手段。具体讲有以下几点: 一、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便于学生系统掌握自然知识。观察教师所画的每一细节,对理解知识和无意识地识记知识有很大作用。例如:在讲种子及  相似文献   

9.
《春天》     
《春天》(《自然》一年级下册第五课)属观察课课型。该课由九幅图构成,图一到图八把春天的景象分为自然景象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景象。自然景象又分为天气情况和植物的生长情况。第九图综合了前八幅图的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春天景观。教学目的要求是:指导儿童通过观察,了解春天的特征。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知识和心理特征,可采取愉快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儿童在愉快中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生掌握习作知识,并不是只有"讲"这一种笨方法,我们要向高级营养师学习,将各种营养成分溶入孩子们喜爱的小食品中,让他们在享受中自然吸收了丰富的营养。因此,理想的方法是教师"心中有法,口中无法"。一、把习作技法藏在故事里喜欢故事是儿童的天性。把枯燥的写作方法转化成生动的故事呈献给学生,能够化解教学中的难点,他们也乐于接受,而且记忆深刻。如习作指导课《漫谈观察》,什么是观察?  相似文献   

11.
陈世联  申晓燕 《幼儿教育》2012,(36):24-27,39
儿童是一种双重的生命存在,既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儿童是具有自然天性和社会性的生命共同体。社会性生成并不意味着天性的消解,维护儿童天性也并不阻碍其社会性的发展。教育应该在多元融合观与生态平衡论视野下寻求儿童天性与社会性之间的平衡与和谐,达到天性与社会性的共生与共长。  相似文献   

12.
玩是幼儿的天性,不管哪个幼儿都爱玩。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是老师的责任。有一天课间休息,十多名幼儿在墙边观察一群蚂蚁在搬运一只苍蝇,我也凑过去助兴。孩子们在争论:“哎,蚂蚁怎么会排队?”“它们有大王,是大王叫它们排队的。”“大王怎么对它们说话呢?”我便告诉他们,蚂蚁为了不使同伴迷路,会沿路排出一些粘液,别的妈蚁就会顺着粘液的气味过来,这样就排起队伍来了。说到蚂蚁怎么说话,我叫他们先仔细看看地上的蚂蚁,于是他们发现了:“来去的蚂蚁爬着爬着就会碰头的。”我说:“碰头就是一只蚂蚁对另一只蚂蚁‘说话’,蚂蚁的头上有两个触角,它们就是通过触角来和对方‘讲话’的。”我捉住一只大一点的蚂蚁让他们看,他们都高兴地说:“看到了!看到了!”我还讲:“蚂蚁很团结,蚂蚁这么小,联合起来能扛这么大的一只苍蝇,不就是团结的力量吗?这一点你们应该向蚂蚁学习,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短短的休息时间里,使幼儿意外地获得了知识,我很高兴。  相似文献   

13.
现行自然教学大纲指出:“自然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能动地去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得的知识”。这说明,在自然教学中,儿童认识的直接对象不是现成的书本知识,而是他们身边常见的自然事物。教师不可单纯向儿童灌输现成知识,而要尽可能启迪诱导儿童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才能真正达到自然教学的目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儿童最重要的天性之一就是喜欢画画,所以正确引导儿童创作是确保儿童健康成长、丰富儿童想象力的关键。探讨如何正确进行儿童创作画的教学,期待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李欣然 《广西教育》2013,(12):50-50
新的教育理念指出:科学探究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凯伦·沃斯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促进儿童学习的极好办法。那么,要怎样才能确定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的是科学的探究活动呢?我在执教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蚂蚁》第一课时时,组织学生对蚂蚁的身体形态进行了观察。我让学生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并提出了如下要求:第一,在观察过程中不能伤害蚂蚁。第二,想出的办法要能够让人观察得仔细。最初,我是这样引导的:师:请你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蚂蚁,然后用笔画一只,你行吗?  相似文献   

16.
写作文是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在培养一种人品,一种求真务实的品质。然而,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成就了以应试为主的训练性作文教学方式,这样的文以载道的传统习作教学虚化并脱离了儿童的认识水平,远离了儿童的生活,高于一切的分数,压抑了儿童的天性。这样的教学僵化了习作教学模式,更僵化了儿童固有的自由、自然、率真的天性。许多儿童为了得高分,在习作中说空话、说假话,这样不利于学生写出好作文,也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1986年毕业于即墨师范。1992年起从教自然学科。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主要抓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到实践中学习自然知识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熟练地掌握各种知识,单靠学习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实践中学习。自然知识的获取,更是如此。孩子们常问我:为什么有的蚂蚁有翅,有的则没有?蚂蚁的“蛋”为什么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象蛆虫?于是,上《昆虫》一课以前,我常守侯在一个个蚂蚁巢边细心观察它们的活动。挖掘了数个蚂蚁巢,识别它们的卵、幼虫、茧,研究它们  相似文献   

18.
现代儿童美术教育的大量实践表明,儿童潜在的艺术素质只要开发得当,每个人的尚美天性将得到加强和培养。如何搞好小学儿童创作画的教学,我有以下三点体会。一、认真培养兴趣要提高儿童画创作教学的质量首要的问题是培养儿童学画兴趣:1.激发兴趣,提高创作激情兴趣是一种行为的动机,是推动儿童创作画的直接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宋朝朱熹认为“教人未见兴趣,必不乐学”。儿童创作画若想成功最好的刺激就是激发儿童创作的兴趣。因而教学方法要先进,教学内容要不断变化、不断更新,才能给学生以…  相似文献   

19.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数学教学不但要寓教于乐,还要寓德育于游戏中,在低年级的数学巩固练习中,一位教师设计了《送信》的游戏,来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设四个邮箱,每个邮箱标上不同的自然数。用若  相似文献   

20.
吴勇 《中国教师》2008,(5):33-36
<正>习作教学走向儿童,不仅体现着语文课程观念的转变,而且突出了儿童在习作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已逐渐成为大多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是综观当下的习作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在滚滚的"儿童化"的洪流中,习作教学出现了"唯儿童"是瞻而放弃自身坚守倾向:强调儿童的自然天性,丢弃习作教学的传统经验;强化儿童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