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会 《新闻世界》2010,(8):161-162
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媒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文化形态,而在大众传媒传播大众文化的过程中,无孔不入的广告则不断地刺激着受众的视觉和大脑。那么广告对大众文化的传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毛传俊 《新闻世界》2014,(11):39-40
在国内电视节目中,一些综艺节目过度娱乐化,缺乏人文关怀与品牌创新,面临"娱乐至死"的窘境。因此,一些电视节目积极应对媒介融合的挑战,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品牌传播创新。本文以电视节目的品牌传播角度为切入点,对国内两档亲子真人秀节目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节目的品牌传播创新问题,并对电视节目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广告法的实施,使烟草广告几乎失去了生存的空间,烟草品牌传播的传统路径彻底消失,烟草品牌传播需要重新寻找新的媒介,微博就是一个全新的平台。烟草品牌微博营销在效果并不理想的情况下还面临着巨大的社会争议与社会压力,由此笔者在对微博营销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结合烟草品牌的行业特性,对烟草品牌选择微博营销进行反思,提出烟草品牌传播的价值导向应是以微博沟通取代微博营销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的媒介形象因其可视可感而受人关注。作为节目文本中的标志性符号,主持人的媒介形象具有实现传播功能的工具性特征。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从传播关系层面和文化语境层面去认知主持人的媒介形象。从形式特征到审美内涵,尽可能丰富地认识和把握主持人的媒介形象,有利于电视节目主持人自身更好地调整传播策略,明确职业使命,以更为积极的姿态融入电视节目传播并影响当代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5.
郭娟  胡晓峰 《东南传播》2015,(4):131-133
微电影广告在潜移默化地实现着品牌形象和企业理念的渗透和推广。微电影广告中的品牌传播策略主要有:内容创意的过程中以品牌精神与内涵的诠释为重;在制作过程中更重视内容的创新;在整个营销过程中,以消费者为导向,聚焦长尾市场,加强积极与消费者互动;在传播过程中以网络媒体为核心结合多种媒体的力量,共同传播品牌信息。总结微电影广告中的品牌传播策略,以期帮助企业更好地运用这一创新策略实现品牌推广并维护品牌生命力持续优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国好声音》的整合营销为例,论述了节目的品牌营销必须以观众为中心,首先进行市场调研,在分析观众的心理与需求的基础上,再进行节目的定位与包装,树立节目的风格与整体形象,从而吸引观众的眼球。节目的广告营销要寻求企业与电视节目之间的品牌共赢,做到"用一个声音说话"。节目的信息传播要与观众进行有效的互动,让受众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为节目信息的主动传播者。电视娱乐节目还需要多种营销媒介的整合运用。电视媒体必须将网络营销、活动营销、话题营销等多种传播媒介综合运用,形成一种营销传播的合力,并注重节目的品牌延伸,实现立体式营销,从而传递一致的节目信息,打造节目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7.
媒介融合时代的来临.给我国电视节目的营销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也为我国处于尴尬地位的农业电视带来了发展机遇。文章就农业电视发展过程中的节目营销问题做了实事求是的分析,为对农电视的品牌建设和新媒体战略提出了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品牌延伸属经济学中的概念,是指企业利用现有的品牌延伸到新产品之上的经营行为.笔者将品牌延伸概念引入电视节目研究领域,为电视节目品牌延伸下一定义,它是指将著名电视节目品牌或已经具有较大知名度的电视节目品牌使用到其他电视节目产品甚至非媒介产品上.电视节目品牌延伸分为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相关延伸,一种是不相关延伸.湖南卫视〈越策越开心〉的品牌延伸至<天天向上>,属于相关延伸.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当前中国电视节目生产所处的背景切入,在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电视节目生产的影响框架,阐述了电视节目生产过程中政治框架与市场因素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电视节目生产的广告取向。本文以较大篇幅介绍了笔者关于电视节目策划生产与广告营销相融合的思考。以北京电视台近年来节目生产与经营的实际案例为例,从电视节目生产流程的"五个环节"入手,系统分析了节目生产和项目策划中的广告营销方式,并探寻总结其中可供借鉴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今激烈的媒体竞争下,品牌化的发展路线已成为大势所趋,塑造有影响力的电视品牌是各个电视台持续发展的首选,品牌营销战略成为我国传媒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本文立足于电视节目编排的视角,从电视节目编排的概念、功能出发,阐释了电视节目编排在塑造电视品牌中的作用,剖析了如何利用受众行为创新节目编排、打造电视品牌,探讨了如何依托于品牌管理、推广电视品牌,进而完善电视品牌。本文选取了"湖南卫视"等电视台的典型案例为个案,希望从电视节目编排的视角为电视品牌的塑造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消费者接触媒体习惯的变化,消费者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丰富,但也越来越碎片化。作为广告主,要想把品牌定位及产品特性成功传播到目标消费群变得更为不易。为此必须不断尝试创新的内容营销、娱乐营销等差异化的模式。2013年,为了配合支持完成立白洗衣液的发展目标,我们打造了综合性的营销平台。而冠名湖南卫视第一季《我是歌手》栏目,则是打造这个整合性营销平台的切入点和引爆点。在电视节目冠名提升品牌知名度的同时,开展线上多媒体的整合传播,包括电视、网络  相似文献   

12.
张鑫  肖诗荣  张均 《新闻前哨》2013,(10):63-64
植入式广告又称为“隐性广告”或“嵌入式广告”,是针对“显性广告”而言的。所谤隐性广告,是指广告传播一改往日单纯依靠说教和推销的营销策略,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性符号甚至服务性内容策略性地融入电影、电视剧或其他电视节目及其他传播内容中。使观众在接受传播内容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到商品或品牌信息,继而达到广告主所期望的传播目的。  相似文献   

13.
宋瑜  李蓓 《今传媒》2014,(7):171-173
近年来新媒体冲击着原有的媒介生态,随之带来了营销手段与思维模式的改变。微电影营销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为媒介新格局下的品牌推广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结合近年来微电影营销的成功案例,探讨了微电影营销在现代品牌传播的不同阶段独特的优势及发挥的作用,以期帮助企业和营销人员更好地运用这一创新策略达到品牌推广的战略目标。随着新媒体技术和新一代消费人群的成长,微电影营销在品牌传播中的优势将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戴世富  张莹 《东南传播》2014,(11):106-108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消费者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化,此时单侧重对品牌产品的物质营销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他们更希望在消费产品的同时附带轻松休闲的娱乐享受。因此,通过互联网让消费者轻松、娱乐地接受品牌信息越来越成为企业品牌营销过程中的共同选择,"娱乐至上"也由此成为互联网时代品牌传播的秘笈。重庆青春小酒"江小白"通过塑造娱乐形象满足"软性"需求、推崇娱乐态度凸显品牌理念、强调娱乐传递彰显品牌个性以及打造"粉丝圈"来助推品牌营销,真正将娱乐因素贯穿到品牌传播的各个方面,成为娱乐营销模式的范例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的60年里,营销活动已经从以产品为主的营销1.0时代演变为以消费者为主的营销2.0时代。如今,为应对经济环境的新变化,营销3.0时代悄然来临。新的营销时代,品牌传播手段和策略也会发生新的变化。从品牌传播理念层面、品牌传播行为层面和品牌传播视觉层面入手,对营销3.0视角下的品牌传播进行探析,并结合实例分析品牌传播策略,以期为企业实际操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社交思维作为当下互联网最流行的词汇与中国电视节目的缘分要追溯至40年前,在经历了参与性、体验性、交互性三个发展阶段后,其已成为能够左右电视节目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在网剧遍地开花的今天,《延禧攻略》一炮而红甚至成为一时的大众文化热点,具有研究典型性和代表性。除了叙事层面的新意,正是在于其将社交思维深深融入到策划、制作和宣传的每一个环节,吸引受众深度参与,这成为其打响品牌的成功法宝。在未来,还应在生产创作等前期流程中融入社交思维,促活网剧品牌的整体建设。  相似文献   

17.
吴滨 《新闻世界》2010,(3):86-87
品牌推广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和命脉。本文依据不同产品生命周期的差异,将品牌推广分为新品牌推广与老品牌重塑两种情况。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三菱戈蓝"上市整合传播案》和《"箭牌卫浴"整合营销传播案》进行分析比较,总结新老品牌推广过程中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8.
王健 《视听纵横》2010,(4):111-113
本文中的“植入式营销”又称为“植入式广告”。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融人电影、电视剧或电视节目各种内容之中,通过场景的再现,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留下对产品及品牌印象,从而达到产品宣传的营销目的。  相似文献   

19.
费斯克认为电视节目作为一个受规则制约的符号系统,由社会代码、技术代码(传播表现代码)、意识形态代码这样三级代码组成。本文在此框架下分析阐释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非诚勿扰》所呈现的大众文化下的婚恋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陆南 《新闻爱好者》2011,(15):75-76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体验营销进行分析,阐述了体验营销的心理基础,并从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传播模式等方面分析了体验营销作为一种传播活动在传播品牌信息、塑造品牌形象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